勵志文章感悟人生文章精選

  人生如月,殘缺後終有圓滿的到來,我們時常都需要一些這樣的勵志文字和文章來激勵自己,那麼都有哪些呢?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吧,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人到中年,唯心獨醉

  01. 生命與生活。

  中年以後,過一天,少一天;過一天,樂一天;過一天,賺一天。

  02. 幸福與快樂。

  幸福不會敲門來找你,快樂也不能從天而降,幸福靠自己努力營造,快樂要千方百計去尋找,幸福和快樂是一種感覺和感受,關鍵在於心態。

  03. 金錢。

  金錢不要看得太重,更不必斤斤計較,一旦看開了,那是身外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如果有人需要你幫助,慷慨解囊就是一大樂趣,如果花錢能買到健康和快樂,何樂而不為!如果花錢能讓你悠閒自在,也值!明白人能掙會花,善待自己。

  04. 健康是自己的。

  金錢是子女的,地位是暫時的,榮譽是過去的,健康是自己的。

  05. 不一樣。

  父母對子女的愛是無限的,子女對父母的愛是有限的;子女有病,父母揪心,父母有病,子女問問看看就知足了;子女花父母錢,理直氣壯,父母花子女的錢,就不那麼順暢;父母家也是子女家,子女家可不是父母家,不一樣就是不一樣。明白人把對子女的付出視為義務和樂趣,不圖回報,如果一心想回報,就自尋煩惱。

  06. 養病指望誰。

  指望子女?久病床前無孝子。指望老伴?自顧不暇無能為力,還是指望錢吧,只能花錢養病。

  07. 珍惜得到。

  對於已得到的,人們往往忽視它;對於得不到的,往往想得太美!生活的美好和幸福全在於怎樣欣賞,明白人十分珍惜和欣賞已得到的,並不斷地發現他的意義,使生活不斷充實和快樂。

  08. 擁有快樂的心態。

  生活充滿感激和欣賞,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知足常樂;與人為善,樂於付出,助人為樂;培養多種愛好,樂此不疲,自得其樂。遇事以平靜的心態去對待,這樣就會永遠擁有快樂的心情,有了快樂的心情,就擁有了健康。

  09. 平平淡淡才是真。

  高官厚祿,地位顯赫,是少數;平民百姓才是多數。少數人未必都是幸福,多數人未必不幸福;多數望著少數,不必自卑。人本無高低貴賤之分,只要對事業盡心盡力,就算作了貢獻,心安理得,問心無愧,何況大家都退下來了,大家都一樣,最終歸宿都要回歸自然;其實高官不如高祿,高祿不如高壽,高壽不如高興,高興就快樂,快樂就是幸福。

  10. 中年人到哪裡尋樂。

  學習:讀書、看報、玩電腦、彈琴、繪畫、寫作和攝影。學什麼?任你挑,既長知識,又練了大腦,思想境界在提高。

  運動:游泳、跳舞、打拳,各有所好,增強體質,心情越發好。

  娛樂:旅遊、唱歌、打麻將,只要自己喜愛,從玩中取樂交友,何樂而不為!

  交友:晚年生活應該多層面、多元化,豐富多彩,只有一二個好友還不夠,要擁有一幫老友,友情能滋潤老年生活,使你不會感到孤獨,而且過得有聲有色,有滋有味。

  培養多種愛好和情趣,懷有一顆童心,不斷探索和實踐,讓生活多姿多彩。

  11. 幸福家庭公式。

  欣賞、尊重、表達+溝通、理解、包容+付出、互動、創新 = 幸福 + 快樂。

  12. 為自己好好活一把。

  人生大半輩子為事業、為父母、為家庭、子女而忙碌、活得很累。如今剩餘時間不多了,該為自己好好活一把啦!怎麼開心就怎麼過,做你想做和願意做的事,不管別人怎麼看,怎麼說!因為我們不是為別人的好惡而活,活出一個真實自我吧!

  13. 痛苦。

  一個人對痛苦的承受、忍耐、排解和消除,最終還要靠自己。時間是最好的醫生,關鍵還是在這段時間裡你選擇怎麼活法。

  14. 懷舊。

  人老了為什麼懷舊?人到晚年,事業已走到盡頭,往日的輝煌,已成為過眼煙雲,站在人生最後之驛站,心靈渴望淨化,精神需要昇華,企盼有純樸真情。這時,只有故地重遊,與親人相聚,共同追憶童年的夢,與老同事、老同學、老戰友共敘年輕時趣聞樂事,才能找到青少年時的感覺和那份真情,珍惜真情,享受真情,這也是老年生活的一大樂事。

  15. 順其自然。

  如果你盡了最大努力仍改變不了不滿和目前的現狀,那就順其自然吧!這也許是一種解脫。凡事強求不得,強扭的瓜不甜。

  16. 坦然面對死亡。

  生老病死,自然規律,不可抗拒。當死神抓住你不放時,你需坦然面對、笑傲死亡!只要咱一生為人正直,不做虧心事,就該心滿意足地給自己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人到中年才真正品味到,淡淡的生活很純,淡淡的天空很高,淡淡的裙衫很俏,淡淡的微笑很醇,淡淡的友情很真,淡淡的戀情很醉,淡淡的孤獨很美。只是那麼淡淡的一點過去,現在,與將來,人到中年,唯心獨醉。

  :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很難

  人貴有自知之明。要清醒地看到自己的不足,認識到自己的渺小,縱使你有超凡的能力,也不可能讓整個社會改變以適應你。能夠正視現實,看到自己的不足,就能謙虛向上,最終受益的還是自己。

  有人問古希臘哲學家泰勒斯:“你認為人活在這個世界上,什麼事情是最難的?”泰勒斯回答說:“認識你自己。”的確,認識自己難,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更難。

  有一個剛走出大學校門的年輕人,應聘到一家貿易公司工作。他心高氣傲,很不滿意自己的工作,埋怨沒得到提撥重用,他岔岔不平地對朋友說:“我的上司一點也不把我放在眼裡,改天我要對他拍桌子,然後辭職不幹。”“你對於那家貿易公司完全弄清楚了嗎?對於他們做國際貿易的竅門完全搞通了嗎?”他的朋友問道。“沒有!”“君子報仇三年不晚,我建議你好好地把他們的一切貿易技巧、商業文書和公司組織完全搞通,甚至連怎麼修理影印機的小故障都學會,然後辭職不幹”,他的朋友建議:“你用他們公司,做免費學習的地方,什麼東西都通了之後,再一走了之,不是既出了氣,又有許多收穫嗎?”那個年輕人聽了朋友的建議,從此便默記偷學,甚至下班之後,他還留在辦公室研究寫商業文書的方法。

  一年之後,那位朋友偶然遇到他:“你現在大概多半都學會了,可以準備拍桌子不幹了吧!”“可是我發現近半年來,老闆對我刮目相看,最近更總是委以重任,又升職、又加薪,我已經成為公司的紅人了!”“這是我早就料到的!”他的朋友笑著說,“當初你的老闆不重視你,是因為你的能力不足,卻又不努力學習,而後你痛下苦功,擔當日巨,當然會令他對你刮目相看。”聽了這話,這位年輕人很感激他的朋友,沒有朋友當初對他說的話,就沒有年輕人的今天。

  幾千年前老子就說過:“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力,自勝者強。”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能正確認識別人的人是很有智慧的人,而能正確認識自己的人才是聰明人;能戰勝別人的人,只能算是有力氣,而戰勝自己缺點的人,才算是真正的強人。

  看到自己的不足是自謙的一種表現形式。我們在工作中不應該自卑,也不能自戀,但應該自謙。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缺點和優點,我們應該很好地發現自己的優點,但同時也不可以忽視自身存在的缺點。世事總是變化無常,我們根本就沒辦法去預測未來,只有具備了這種自謙的心態,坦然地去面對現實,我們才有更好的彈性,說不定哪天,機遇就降臨在自己的面前。看到自己的不足,保持低調,把心態修煉很平靜,不管歷經多少風雨,我們都可以很自然地去應對。

  看到自己的不足是自信的另一種表現方式。人生歸納起來就是兩種態度,一種是“輸不起”,另一種是“瀟灑輸”。我們也只有承認和別人的差距,敢於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才有以後勝於別人的可能。也就是說,認識自己的短處,合理地揚長避短才是出路。那些真正的高手都是不顯山露水的,他們對待這個喧譁的世界泰然處之,對待那些自命不凡的人淡然笑之。就像《天龍八部》裡的掃地僧,誰能料到有如此高手臥藏於少林寺內,卻幾十年如一日的“不如人”,沒有一種自信的心態,又有誰能如此。

  一個人只有真正認識了自己,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才能選對找準自己的發展方向,確定好自己的奮鬥目標。一個不能全面認識自己的人,也是個不能正確評價自己的人。只知抱怨別人,卻不知反省自己的不足,這是人常犯的毛病。這在與人交往中,心態上很容易出現兩個極端;一個極端是妄自菲薄,自輕自賤;另一個極端是自我膨脹,妄自尊大。而驕傲和自卑的根源都是對於自身的無知。

  人貴有自知之明。要清醒地看到自己的不足,認識到自己的渺小,縱使你有超凡的能力,也不可能讓整個社會改變以適應你,你所能做的只是不斷調整自己,使自己儘快適應社會。我們很多人對自己的優點、缺點、興趣、氣質、性格缺乏準確的瞭解,要麼不自量力,想入非非,要麼過分自卑怯懦、喪失信心。這就需要我們對自己做出恰如其分的、客觀的估價,既不狂妄也不妄自菲薄。能夠正視現實,看到自己的不足,就能謙虛向上,最終受益的還是自己。

  :人性的弱點

  作者:程廷芳

  前段時間,一位朋友向我傾訴了她的苦惱,心中不快。她對她的兩個已婚的侄女印象差別極大。

  大侄女家庭條件,經濟狀況較差,自身條件和工作能力也較弱,但與生俱來的骨子裡的善良品質,時時打動著周圍所有人,不論是熟人,還是陌生人。自卑感極強,總覺得事事不如人,不自信,很謙虛。做事總是先想著別人,生怕擾人麻煩,惟恐不妥。日子雖清苦,但親情關係相處融洽。

  為此,她很同情這個侄女,時常想幫助她,資助她一些錢,但她總是婉言謝絕,儘管她和她都是很親的叔侄關係。她越是拒絕她的資助,她就越發的想資助她,同時更加佩服她做人的準則。

  小侄女家庭條件,經濟狀況以及自身條件和工作能力比大侄女都好。平時待人接物隨和,落落大方,善於交際,語言表達能力也很強。對待自己的朋友有禮有節,誠實守信,深得朋友們的親睞。

  但這個小侄女處處想佔她的偏易,有時還主動向她要這要那,理直氣壯,毫無感恩之意。一而再,再而三,多次反覆。

  她對這個侄女的行為舉止很反感,她說:畢竟我和她不是母女關係,哪能那麼隨便,肆無忌憚?但我又不好說,說重了怕傷了雙方的感情。

  我說:這是人之常情,放在任何人身上都會有同樣的感受。

  一個人,能力無論大小,都要自食其力,心中不能存有佔別人便易的思想,想佔便易之人,終究佔不了便易,人們常說吃虧是福,很有哲理,眼前吃虧,最終吃不了 虧,吃小虧,想大福。不論何人,朋友,親戚還是家人。儘可能不要接受別人的資助,親戚也不例外。如果接受了別人的恩惠,要心存感激之情,應時時記住,並感 恩回報,這樣,你才能贏得他人的認同,和諧關係才能夠維持長久,否則,即使最親近的親人也會討厭你,躲著你,遠離你。

  俗話說得好,拿了人家的手軟,吃了人家的嘴短。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黃鱔有多粗,洞就有多大。

  貪念別人的恩惠,心無止盡,越多越好,多多一善。慈善者給予再多的恩惠,也滿足不了貪婪者無止盡的慾望。慾望是人的共性,是人性的弱點。

  慈善者在施予恩惠時,應分析對方的心理動態,根據對方的言行舉止,判斷是否可以施以恩惠,當斷則斷,不斷則亂。及時遏制對方的貪婪心理,也有助於對方的正確人格的形成,警示對方的錯誤行為,不至於扭曲健康的心理。

  每個人都要有自尊,不是自己的財物,不能隨便佔為己有,更不可無禮開口向別人索要錢物,那是不禮貌的,有失尊嚴的行為。要時刻懂得別人不給你是本分,給予是情份,別人沒有義務必須要給你。被給者接受給予者財物要有度,並時刻有感恩回報之心。

  我建議她要開誠佈公地,拒絕她的小侄女的無禮取鬧,無需害怕傷了和氣。現在不制止,以後沒完沒了,習慣成自然,她會更加苦惱,對雙方都不利。當斷則斷,不斷則亂!

  當下,每個人只有自覺嚴格規範自己的言行舉止,理性控制貪念的慾望,有益健康人格的形成,才能和諧各種人際關係。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推薦的,希望大家能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