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系統地學習辯論方法
很多人覺得中國的辯論賽一點意思都沒有,這樣想的人,大概是沒有見過優質的辯論比賽。因為他們沒有遇見優質的辯手。那麼優質的辯手是怎麼形成的呢?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辯論賽上辯論方法學習的小技巧,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辯論賽是抽籤選擇立場的。所以對於辯論賽而言,重要的不是論證的結論,而是論證的過程。事實上,辯論本身就是對論證、判斷能力的一種訓練。拿到辯題,首先要界定的是辯題的定義和標準。定義是指界定辯題中每個詞及短語的內涵和外延。定義應具有社會性,可以為別人所接受。標準其實也是一種定義,是辯題謂項的綜合定義。比如說“拇姬老師和瘦駝老師應不應該在一起”這個辯題,標準是兩個人符合哪些條件時則應該或不應該在一起。論證的基本形式是在對辯題中所有重要概念進行了界定的基礎上。
辯論有五大需要。
1、需要邏輯體系。
主要是形式邏輯體系。論證中形式邏輯的主要作用是證明你方標準的合理性及你方標準是否能推出你方所支援的論題。辯論隊的隊員應該熟悉基本的邏輯規律,並可以將其內化在自己的思維習慣中。在擔任主教練期間,我見過許多高校的辯論隊負責人連最基本的換質換位率都弄不明白,這樣的人大概也只能帶出一些專門斗嘴皮子的隊伍來吧。
2、需要背景知識。
通常我們在準備一場正式比賽時,帶隊教練或隊長,總之是決定立論和戰術的那個人,在賽前閱讀的有關該問題的文獻圖書、論文、統計資料等等會達數十萬字。對於個別的準備週期長、級別較高的比賽,我們閱讀的文獻會在百萬字以上。普通隊員也需查閱大量文獻。閱讀文獻時通常會要求撰寫提要。
3、需要價值支援。
韋伯將理性劃分為工具理性和價值理性,而邏輯本身只能支援工具理性的部分。通常在準備辯論賽時,我們習慣於最後將己方的觀點提升到價值高度,揭示或製造雙方論點背後的價值對立。但是根據比較流行的價值相對論的觀點,價值觀本身不能證偽,也就沒有對錯,所以只能證明對方的論點不能支援其所宣稱的價值,或闡述對方的價值觀與大部分的價值觀不相符合,而不能說對方的價值本身是錯的,所以爭辯價值觀時的對抗性不如標準、邏輯或事例等強,所以在實戰中,多數時候,價值觀處於為迎合評委審美期待而設定的裝飾性地位。
4、需要表達能力。
邏輯、資料對於大部分人而言是枯燥的。辯手在場上需要想辦法讓觀眾注意自己的發言,聽懂己方的觀點,這需要表達能力。包括語言連貫性、生動性、反應速度、幽默程度、表述結構等等,都會影響到觀眾的接受程度。所以這也是辯論要求的一部分,但是它僅僅是一小部分。
5、需要團隊配合。
一支隊伍上場的一般是四個人,有時是三個,一般另外還有教練和陪練,這些人在準備過程中需要配合,在場上,上場隊員之間也需要配合,比如一個話題通常要多人多次發言才能講清楚,這時就不能說你的隊友剛剛開啟一個話題,你張嘴就把話題轉到另一個問題上,讓你的隊友的攻擊失效,很多時候即使你的隊友選擇的攻擊方案不是最佳方案也要跟進。
簡言之,準備比賽有點兒像寫論文,而正式比賽有點兒像和意見相左的研究者同臺答辯。辯論賽需要表達能力和團隊配合,而辯論本身則是用來思考的。在生活或工作中,在各種需要作出判斷的地方,優秀的辯手都可以利用首先界定定義和標準,然後基於邏輯規則進行判斷,需要時查詢文獻資料,最終確認矛盾的兩個觀點的根本區別是在於使用了不同的定義、標準、邏輯,認定了不同的事實依據,還是乾脆就是基於不同的價值觀念,將矛盾清晰化,然後再進行決斷。
而自我鍛鍊時,也應力圖對於每個問題都利用這樣的方式進行思考判斷。以我隊為例,經過相當高比例的淘汰我們最後會是幾十比一後保留下來的辯論隊隊員們,在資深教練的指導下艱苦訓練一年後,大部分隊員的論證仍有一些問題。那麼如果沒有機會留在一支高水平的辯論隊中,而想有很好的判斷能力,該怎麼做呢?
辦法就是:讀好書要多,然後再想很多。我個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很多人甚至連五百本書都沒讀過就想擁有很好的思考能力,這未免也太難了吧。
至於辯題漏洞百出,這是真實存在的問題。這是由許多原因共同造成的,比如有許多出題人水平很差,或出題時態度比較不認真,而出一道既沒有明顯的偏向性,又有足夠的容辯空間的非時事類辯題本來就比較難。而且辯論隊太多太雜,水平難免良莠不齊;而一些大型賽事的評委又以缺乏必要的辯論水平的圈外人士為主,這些也屬於造成人們對於中國的大學辯論的刻板印象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