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鐘花的養殖方法是什麼

  燈籠花,別名鈴兒花、吊鐘花、吊鐘海棠,拉丁文名EnkianthusquinqueflorusLour.杜鵑花科,灌木或小喬木,樹皮灰黃色那麼,?

  換盆與翻盆。扦插成活或播種後的幼苗,都要經小盆到中盆到大盆幾次的換盆。其植株在每年春季或秋季萌芽之前需翻盆1次,基質宜用肥沃、疏鬆、排水良好的培養土,一般可用腐葉土加沙質壤土加腐熟的有機肥料和磷肥均勻混和,而不需施加基肥,以免爛根。

  施肥。因吊鐘花生長快,開花次數多,故在生長期間要掌握薄肥勤施,約每隔10天施1次稀薄餅肥或複合肥料,開花期間也應每月施1次磷、鉀為主的液肥,但高溫季節停止施肥。施肥前盆土要偏幹;施肥後用細噴頭噴水1次,以免葉片沾上肥水而腐爛。

  溫度。吊鐘花生長的溫度為10~28℃,夏天的溫度不能超過30℃,因此夏天應做好降溫工作;冬天要求陽光充足,培養溫度不能低於5℃,否則就會引起凍害,必須採取保溫措施。另外,無論冬天或夏天都要注意通風。

  澆水。澆水要見幹即澆,澆而透,切忌積水。夏天盆土以偏幹些為好,但注意對葉面與地面的噴水。⑤摘心與修剪***參見“怎樣使吊鐘花花繁色豔、花期延長”***。

  放置方面。為了保持吊鐘花株型豐滿,在生長期應經常變換位置,使植株受光均勻,以免偏向一方,破壞株型。但在開花期間應少搬動,不然會引起落蕾落花。

  吊鐘花形態特徵

  燈籠花燈籠花***Enkianthus quinque florusLour***,杜鵑花科***Ericaceae***,灌木或 小喬木,高1-3***-7***米;樹皮灰黃色;多分枝,枝圓柱狀,無毛。冬芽長橢圓狀卵形,芽鱗邊緣具白色絨毛。葉常密集於枝頂,互生,革質,兩面無毛,長圓形或倒卵狀長圓形,長***3-***5-10釐米,寬***1-***2-4釐米,先端漸尖且具鈍頭或小突尖,基部漸狹而成短柄,邊緣反捲,全緣或稀向頂部疏生細齒,中脈在兩面清晰,側脈6-7對,自中脈羽狀伸出,連同網脈在兩面明顯;葉柄圓柱形,長***5-***l0-15***-20***毫米,灰黃色,無毛。

  花通常3-8***-13***朵組成傘房花序,從枝頂覆瓦狀排列的紅色大苞片內生出,苞片長圓狀橢圓形、匙形或線狀披針形,膜質;花梗長1.5-2釐米,綠色,無毛;花萼5裂,裂片三角狀披針形,長2-4毫米,先端被纖毛;花冠寬鍾狀,長約1.2釐米,粉紅色或紅色,口部5裂,裂片鈍,微反捲;雄蕊10枚,短於花冠,花絲扁平,白色,被柔毛,花葯黃色;子房卵圓形,有5條脊痕,無毛,花柱長約5毫米,無毛。蒴果橢圓形,淡黃色,長8-12毫米,具5稜;果梗直立,粗壯,綠色,長3-5毫米,無毛。花期3-5月,果期5-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