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託班秋季育兒知識

  秋冬季節到來,天氣也漸漸轉為乾冷,孩子的肌膚比成人的細嫩,父母應該掌握保養知識,讓孩子的肌膚隨時都是“滑溜溜”的。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分享的的相關資料,各位家長們抓緊看看吧。

  :呵護幼兒肌膚

  進入秋冬,大人的肌膚開始出現明顯變化,變得乾燥又粗糙,身為父母的您是否也擔心家中小寶貝的肌膚出狀況呢?

  專家指出,肌膚本身有調節的機制,能適應季節冷熱溫溼的變化,例如,天氣變熱時,肌膚會啟動排汗功能,調節降低體溫;天氣變乾冷時,肌膚則會分泌多一點油脂,達到保護作用。就正常狀況來說,幼兒的肌膚可說是天生麗質,不需要特意保養就能有絕佳觸感,有時候幼兒的肌膚出現狀況,除了是天生屬於敏感膚質之外,部分原因反倒要歸咎於大人的過度擔心與呵護。

  乾裂與汗疹是秋冬常見問題

  以門診經驗來看,秋冬季節幼兒最常出現的肌膚狀況就是肌膚乾裂與汗疹。前者是因為天氣冷,有些父母熱衷於讓幼兒泡熱水澡,再加上幼兒愛玩水,導致肌膚的天然防禦機制瓦解,出現肌膚乾裂症狀,而這種病灶最常出現在手部;後者則是因為天氣乾冷,父母擔心幼兒會感冒著涼,忽略了幼兒活潑好動的個性,一味新增保暖衣物,造成透氣排汗不易,最後因為出汗太多而引起汗疹。

  汗疹多半出現在身體皺摺處,如脖子、腋下、胯下等部位,建議父母不妨在幼兒洗完澡之後,用吹風機***低溫***將這些皺摺處吹乾,可避免出現汗疹的問題;另外,父母要隨時注意幼兒肌膚的出汗狀況,隨時替他們擦乾汗水或勤換貼身內衣褲,都會是預防汗疹的好方法。

  棉質布料是首選

  穿著棉質內衣褲為佳,也就是說,最接近肌膚的布料建議以棉質為首選,儘量減少肌膚接觸到粗纖維、尼龍、針織等材質,可避免肌膚與布料摩擦而引起不適。此外,父母也別忘記注意自身的衣服材質,才能避免與幼兒擁抱時,造成幼兒肌膚的不適。

  洗澡水溫不宜過高

  水溫過熱或洗澡時間過長,都會造成肌膚乾澀,建議洗澡水溫應保持在接近人體體溫為宜***約38℃~35℃***,如果幼兒比較怕冷,水溫可以提高,但絕對不要超過45℃,且洗澡的時間最好控制在10分鐘內完成。

  沐浴用品仔細挑

  沐浴用品的成分要儘量避免含皁性過強***清潔力超強***,且不要含有香料、酒精,才能確實達到清潔目的,同時避免傷害到幼兒的細嫩肌膚。市面上有專為敏感肌膚設計的沐浴用品,也是不錯的選擇。

  沐浴後的保溼工作不能少

  幼兒洗完澡之後,建議先幫他稍微擦拭身體,趁著肌膚還有水分時,立刻擦上乳液等保養品,以達到最佳的保溼效果,避免肌膚出現乾裂問題。市售的乳液種類極多,建議父母要選擇有信譽的廠牌,以確保其質量,如果幼兒擦了乳液後,肌膚出現紅疹或有愈來愈乾燥的現象,應停止使用,並帶幼兒至醫療院所進行檢查。

  :提高孩子的語言能力

  看電視是一種生活中習以為常的消遣,適當的看會電視確實能夠起到釋放壓力,放鬆身心的作用,但若是毫無節制的看電視,將大把大把的時間放到看電視上面那就會弊大於利了,尤其是對於心智尚未成熟,自控能力低的孩子來說。

  如果長時間的看電視,跟現實生活的交流必然會減少,當兒童專注於看電視的時候,對於周圍環境的注意力會很低,而父母跟他們說的話也會完全的忽略,有些家長以為讓孩子看電視是在鍛鍊孩子的聽說能力,其實這個效果甚微,看電視並不能夠明顯的改善孩子們的語言能力,發呢減少了孩子們學習語言的時間。

  根據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的研究表示,沉迷電視的孩子比不看電視的孩子理解的單詞量要少,而且語言能力並沒有大幅度的提高。

  研究學者推論,現在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可能就是因為語言學習上的遲緩,而且電視機上的人聲與真實世界中的互動截然不同,爸爸媽媽在跟孩子們講話的時候會遷就孩子,把語速放緩或是吐字更加清晰,但是電視機上面的節目並不一定孩子都能夠看得懂。孩子目不轉睛的看電視並不代表著接受語言知識。

  學習語言的最好方法還是真人演練,爸爸媽媽們應當多陪伴孩子,多跟他們進行語言上的溝通,這不僅能夠提高孩子的語言能力同時還可以增進親子間的感情,而且有人在身邊,孩子們也會比較興奮,將語言文字資訊更好的吸收。

  還有一個明顯的缺點就是孩子多看電視容易影響了視力,在家裡很難調整幼兒適宜的室內光線和收看電視的角度,而孩子的眼部還沒有發育完全,很容易造成眼部的疾病,例如屈光不正,遠視,斜視等。

  總結:給孩子看的電視節目要有篩選性同時時間一定要有所把握,如此才可以發揮電視機積極的作用,避免消極的影響,爸爸媽媽們自己也要以身作則,儘量少看電視,多帶著孩子去接觸豐富的世界。

  :從小培養溝通能力

  如今的社會,大家面臨的壓力感覺越來越大了。現在文明社會雖然不像以前那樣,存在著各種各樣的生存的危險和壓力,可是現代社會相反是有著各種各樣的危險和壓力,人際關係的處理,工作的壓力,事實上是比生存更復雜,更難的壓力。如今的孩子最好是在他還小的時候就進行下社交訓練,這樣子可以讓孩子在和人溝通交流一方面不輸人一步。

  爸爸媽媽們要從小教會寶寶和人交際和相處

  1、與人打招呼

  教孩子向遇到的熟人打招呼。打招呼的時候要讓孩子知道不同的人是要用不同的稱呼的,如“叔叔、阿姨、伯伯。嬸嬸”之類的,最好還要讓他學會使用禮貌的招呼用語“中午好”、“您吃過飯了嗎?”之類的。如此一來可以提升孩子的人際智慧。

  2、讓孩子進行自我介紹

  帶孩子去朋友家做客的時候,可以讓孩子來一段簡短的自我介紹,只要幾句話就可以了,要是孩子害羞,那麼就簡單說一下姓名、年齡就差不多了,如此一來既能培養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同時也可以提升他的內省智慧。

  3、到有相仿年齡小朋友的人家做客

  爸爸媽媽一些時候也要挑選一下做客的物件,就想總是帶孩子去有小孩子的家裡玩,可以給他創造和人交往的機會。與小朋友一起玩耍時,同時也能讓孩子學會合群及合作的意識。

  4、讓孩子來幫忙

  一些時候爸爸媽媽們也能夠假裝自己有困難,讓孩子來幫助自己,可以像是讓孩子幫忙擺碗筷之類。在孩子勞動一下之後,孩子能夠在腦海裡有自我服務及服務他人的意識。爸爸媽媽們向孩子尋求幫助可以讓孩子有參與感,同時也能夠讓他懂得最初的合作性,對他的人際交往是很有幫助的。

  5、讓寶寶去問路

  媽媽帶孩子去逛街的時候,可以裝作不知道往哪裡走,接著可以鼓勵寶寶去問路,如此一來提升他的人際智慧,因為向陌生人詢問道路,能夠加強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

  交際能力最好是在寶寶小的時候就培養,如此才可以讓孩子把這種能力變成習慣,如此一來孩子才可以更熟練的用交際能力,當代社會是文明社會的競爭,現在將整越來越強烈了,所以大家要掌握的東西也越來越多,因此我們要不斷的提升自己,孩子就應該從小培養,這樣才能在這社會上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