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耳的種植方法和生活習性介紹

  木耳主要生長在中國和日本。中國大部分是東北木耳和秦嶺木耳。木耳既可野生又可以人工培植,不過很多人都不知道種植木耳的方法。以下就是小編給你做的整理,希望對你有用。

  木耳的種植方法

  培養條件

  黑木耳屬於腐生性中溫型真菌。 菌絲在6~36℃之間均可生長,但以22~32℃最適宜;15~27℃都可分化出於實體,但以20~24℃最適宜,河南省 盧氏縣就是因為良好的天然環境造就了盧氏黑木耳為其地理保護產品。 菌絲在含水量60%~70%的栽培 料及段木中均可生長,子實體形成時要求耳木含水量達70%以上,空氣相對溼度90%~95%。 菌絲在黑暗中能正常生長,子實體生長期需250~1000 lx的光照強度。為好氣性真菌,pH5~5.6最適宜。黑木耳栽培方法有 段木栽培與塑料袋代料栽培等多種。

  椴木栽培

  黑木耳人工栽培大約在公元600年前後起源於 中國,是世界上人工栽培的第一個食用菌品種,至 今已有1400多年曆史。唐朝川北大巴山、 米倉山、龍門山一帶的山民,就採用“原木砍花”法種植黑木耳。這種原始種植方法持續了上千年,清朝中國東北 長白山、河南 伏牛山等也開始種植黑木耳,入冬三九天將落葉樹伐倒,依靠黑木耳孢子自然傳播繁育。靠天收耳,產量極低。1955年,中國科技工作者開始培育黑木耳固體純 菌種,發明了椴木打孔接種法,這種方法使木段栽培黑木耳產量大大提高。但是兩三年完成一個週期,絕對產量仍不高,每根1米長、直徑為10~13釐米的優質木段,3年僅產100~150克黑木耳,還常受自然災害的侵擾而減產。這種方法至今僅僅被林區極其少數耳農延用。

  塑料袋地栽

  該技術改變了依靠木 材生產木耳的歷史,使黑木耳栽培從林區走向了田間大地。塑料袋地栽黑木耳以木屑、秸杆為原料,利用塑料袋盛裝,每袋裝0.5千克乾料,經過 滅菌、接種、 養菌,擺在田間大地、果園林下出耳。塑料袋地栽黑木耳技術極大地擴寬了黑木耳栽培原料與栽培區域,大大縮短了生產週期,迴歸自然的栽培方式產品實現天然無公害,更利於規模化、機械化、標準化生產,發展前景廣闊。

  塑料袋地栽黑木耳由遼寧省朝陽市食用菌研究所發明成功,1994年被列為“ 和“八七扶貧攻堅計劃”,同年獲兩項國家發明專利***ZL 94110092。8;ZL 94110204。5***,2000年獲得“全國食用菌行業十佳優秀科技成果”,2006年得到世界銀行、國務院扶貧開發小組、民政部的獎勵和支援。塑料袋地栽黑木耳以其“源於自然,迴歸自然”的方式,順應了黑木耳“冷冷熱熱、乾乾溼溼”的生活習性,栽培成功率和產量、質量高,成了黑木耳栽培的主流。

  貯藏條件

  木耳貯藏適溫為0℃,相對溼 度95%以上為宜。因它是膠質食用菌,質地 柔軟,易發黏成僵塊,需適時通風換氣,以免黴爛。

  貯運方式

  木耳貯藏 保 鮮的難度較大,即使在適宜的溫、溼度環境條件下,也只能 貯藏2―3周,故不宜久貯,只作週轉運輸性的短期 保鮮運貯。需採用筐、 箱或 塑料袋包裝。現將木耳採摘後晒乾,可大幅提高貯藏時間.

  《 禮記》已有木耳記載。《 呂氏春秋》提到:“味之美者,越駱之菌。” 蘇恭的《唐本草注》記載:“桑、槐、楮、柳、榆,此為五 木耳……煮漿粥,安諸木上,以草覆之,即生蕈爾。”

  張仲景說:木耳赤色和仰 生的,都不能吃。按《生生編》載:柳蛾補胃,木耳衰精。是說老柳樹上的 蛾,吃了能補胃理氣,而木耳由朽木所生,得一陰之氣,所以有衰精冷腎之害。

  木耳的形態特徵

  野生木耳生長於 櫟、 楊、 榕、 槐等120多種 闊葉樹枝上, 叢生,常屋瓦狀 疊生。也可以用闊葉樹類的 椴木和木屑人工栽培; 生長需 散光、 溼潤和 溫暖。

  木耳從顏色分有 白木耳和 黑木耳兩種,從 養殖分有 野生的和人工培育的兩種。市場上銷售的絕大部分是人工培育的, 野生黑木耳珍貴稀少,以 長白山黑木耳最為著名。

  黑木耳狀如耳朵,系寄生於枯木上的一種菌類,富含 鐵、 鈣、 磷和 維生素B1等。 木耳是木耳科真菌木耳。 新鮮的木耳呈膠質片狀,半透明,側生在樹木上,耳片直徑5~10釐米,有彈性,腹面平滑下凹,邊緣略上卷,背面凸起,並有極細的絨毛,呈黑褐色或茶褐色。

  乾燥後收縮為角質狀,硬而脆性,背面暗 灰色或灰 白色;入水後膨脹,可恢復原狀,柔軟而半透明,表面附有滑潤的粘液。質地柔軟,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可素可葷,不但為菜餚大添風采,而且能養血駐顏,祛病延年。現代營養學家盛讚黑木耳為“素中之葷”,其 營養價值可與動物性食物相媲美。

  鮮木耳含有一種 卟啉的光感物質,人食用後經太陽照射可引起面板 瘙癢、 水腫,嚴重的可致面板壞死。 幹木耳是經暴晒處理的成品,在暴晒過程中會分解大部分卟啉,而在食用前,幹木耳又經水浸泡,其中含有的剩餘卟啉會溶於水,因而水發的幹木耳可安全食用;

  優質木耳表面黑而光潤,有一面呈灰色,手摸上去感覺乾燥,無顆粒感,嘴嘗無異味。假木耳看上去較厚,分量也較重,手摸時有潮溼或顆粒感,嘴嘗有甜或鹹味***一般用糖或鹽水浸泡過***。

  木耳的生活習性

  寄生於陰溼、腐朽的樹幹上,生長於 櫟、 楊、 榕、 槐等120多種闊葉樹的腐木上,單生或群生。人工培植以椴 木的和袋料的為主,人工培植以 椴木和袋為基體, 潮溼地帶生長比較多。

  木耳的採摘須知

  生長在 古槐、 桑木上的很好,柘樹上的其次。其餘樹上生長的木耳,吃後使人動風氣,發舊疾,肋下急,損經絡背膊,煩悶。只要是有蛇、蟲從下面經過的木耳,有毒,尤其是楓木上生的木耳,有大毒,如誤食會使人狂笑不止。

  採來的木耳如顏色有變,就有毒,夜間發光的木耳也有毒,欲爛而不生蟲的也有毒,食用後對身體會有傷害。如吃木耳 中毒,可生搗冬瓜藤汁解毒。


木耳的種植方法和生活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