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嬰兒治痢疾的偏方

  痢疾一般的症狀會和腹瀉有一些相似,所以有些父母就會把痢疾當做腹瀉來處理了。其實痢疾還是一種腸道傳染疾病,那麼有哪些?下面小編帶你一一瞭解!

  

  1、偏方之一

  石榴皮30克,白扁豆花100克,水煎過濾取汁,代茶頻飲,本方有健脾利溼、澀腸止瀉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痢疾初起。

  2、偏方之二

  紫皮大蒜60克,將蒜搗碎後浸於120毫升溫開水中一小時,然後過濾取汁,加入少許糖即可。每次服30~50毫升,每3~5小時一次。本方用於治療急性細菌性痢疾。

  3、偏方之三

  地榆5克,槐花15克,水煎,過濾取汁。加紅糖50克,頓服。本方適用於治赤痢;若加白糖則可治白痢。

  4、偏方之四

  白蘿蔔汁70克,薑汁20克,蜂蜜適量,混勻放入鍋內蒸煮,一次服完。適用於痢疾諸症型。

  5、偏方之五

  烏梅、五味子、胡黃連、赤石脂各等份,研為末,蜜調服之,每日兩次,每次6克。適用於血痢日久者。

  嬰兒痢疾的危害

  腹瀉干擾正常的胃腸功能,頻繁、大量腹瀉、嘔吐引起體內水分、電解質丟失、失衡,甚至導致死亡。反覆或遷延性腹瀉導致患兒營養不良、抵抗力降低。

  嬰兒痢疾家庭可以採取的措施

  由於小兒腹瀉大體上有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兩類,感染性腹瀉是由病毒、細菌引起的,對於此類要在病情發展嚴重之前,及時去醫院做大便化驗和培養,以便查出致病原,對症用藥。而對於由餵養飲食不當引起的非感染性腹瀉,可給予易於消化的麵食、麵糊,調節一下胃腸,而不要濫用抗生素,因為很多藥物對胃腸道都有一定的刺激。

  痢疾的食療祕方

  1、大蒜燉肚條

  配方:豬肚100克,大蒜150克。

  製法:豬肚洗淨,蒜頭去皮,二物加水適量,煮至豬肚熟爛,將豬肚撈出切成肚條再稍煮加鹽調味。

  功效:健脾補虛,解毒止痢。

  用法:佐餐食用。

  2、鯽魚湯

  配方:大鯽魚1000克,蓽茇、砂仁、陳皮、胡椒、泡辣椒各10克,大蒜2個。

  製法:鯽魚洗淨,在魚腹內裝入陳皮、砂仁、蓽茇、大蒜、胡椒、泡辣椒,將鯽魚用油稍煎後,再加入水適量,燉煮成湯,調味即成。

  功效:醒脾暖胃。

  用法:空腹隨量食。

  3、薑茶

  配方:生薑、茶葉各10克。

  製法:生薑帶皮切碎,與茶葉一起加水1大碗共煮,煮至半碗湯汁即可。

  功效:溫中散寒,化溼止痢。

  用法:每日1~2劑,溫飲。

  4、肉桂粥

  配方:肉桂2~3克,當歸2~3克,陳皮3克,山楂6克,粳米100克,紅糖適量。

  製法:先將肉桂、當歸、陳皮、山楂煎取濃汁,去渣。另煮梗米,待粥成,調入藥汁及紅糖。

  功效:溫陽健脾,散寒止痢。

  用法:每日1劑,分2次溫服。

  小兒痢疾的症狀

  潛伏期:數小時~7天,,一般1-2天.

  普通型:起病急、高燒、大便每天10次以上,內有粘液膿血,便後有沉脹、下墜感。患兒全身乏力、食慾減退、噁心、嘔吐、陣發性腹痛。

  輕型:不發熱或低熱,大便***每天3~4次***便內膿血量不多或公為粘液,無明顯全身症狀。2~3天內病情好轉。

  重型:每天大便數十次,內有膿血,有裡急後重,全腹劇痛,伴嘔吐、脫水、醇中毒,全身症狀不重。

  中毒型:多見於2~7歲小兒。發病急驟、高熱、驚厥、昏迷、休克、呼衰等,全身中毒症狀明顯,腸道症狀常見於24~36小時才出現。此型病情較重。

  慢性痢疾:病程超過2個月以上者,常見天營養不良、佝僂病、貧血的嬰幼兒,或急性痢疾,不典型,未經正規治療,遷延不愈而致體溫正常或低熱,大便性質不定,有粘液,或粘液、膿血交替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