飼養肉牛的經濟效益分析

  我國的肉牛業僅用了不到30年的時間,就從一個主要為種植業提供畜力的不發達的家庭副業,發展成一個規模龐大的商品性肉牛業。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散養戶育肥長期處於虧本經營

  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中國農業經濟研究組***以下簡稱“研究組”***,在1997年~2006年與筆者及國內的其他學者合作,對我國肉牛業發展的經濟社會問題進行了廣泛的調研,走訪了許多省份的散養戶、專業戶以及不同規模的養殖企業。通過調查,研究組發現,我國的散養農戶養牛的淨收益為負。

  大家都知道,在我國農村,一個散養農戶一般飼養1頭~3頭母牛不等,主要用於農耕,常以農作物秸稈、飼草及自產的少量穀物作為飼料。這些散養農戶養牛規模雖小,但卻是我國肉牛業的主要生產者。研究組對這些散養農戶1998年的財務狀況分析結果表明,他們的肉牛生產處於虧損狀態,毛利潤為-229元,淨利潤為-898元。

  研究組認為,在上世紀90年代,農戶之所以在虧本情況下仍然堅持養牛,一個重要原因是政府推出了一系列肉牛養殖的鼓勵政策,特別是“秸稈養牛計劃”。另一個重要原因是散養農戶不是按照市場機會成本來計算勞動力的投入,導致這部分生產要素的價值被低估***或者根本沒有計入成本***,從而養牛表面上對於散養農戶來說還是有利可圖的。

  儘管近幾年散養戶與市場的關係越來越緊密,同時,價格體制、生產體系得到顯著改善,技術效率也大幅提高,但是,散養戶養牛虧損的局面並沒有得到根本扭轉。根據研究組2006年對中原肉牛帶的一些農戶調查,若將肉牛養殖的投入、產出按市場機會成本計算,農戶勉強能獲得每頭75元的毛利潤。但是,由於該地區農戶具有更多從事其他農業活動及非農活動的機會,所以必須將農戶自己的人工機會成本從毛利潤中扣除。在這種情況下,散養戶的淨利潤為每頭-523元。

  專業戶育肥長期微利

  專業戶在很多方面都不同於散養戶,其中一個主要區別是,專業戶的大部分收益來自專業化養殖,且生產規模較大,其養牛所需大部分生產要素需要外購,並且產出需要外銷。因此,專業戶在進行財務核算時需要把各項投入均按市場價值計價。人工成本是肉牛飼養的必要成本,無論是農戶自家勞力還是僱傭勞力均應按市場原則計價。考慮到人工成本所佔比例較大,且存在顯著的機會成本效應,專業戶很有可能是以“是否獲得淨利潤”作為他們經營的“底線”。另外,專業戶與市場關係更為密切,風險更大,也更直接受到來自技術創新及管理模式創新的影響。

  上世紀90年代末,無論是養牛收入還是整體務農收入,專業戶均高於散養戶。但由於經常發生階段性市場波動,農戶整體上長期處於微利狀態,甚至是虧損狀態。截至2006年,專業戶的淨利潤已經下滑至每頭127元。

  隨著混合飼料的採用以及肉牛飼養及管理水平的提高,專業戶更加重視出欄肉牛的活重。為此,先進技術的採用就顯得十分重要。一般來說,肉牛活重每增加1%,收入將增加3%。眾所周知,肉牛活重的增加離不開追加飼料。但對於專業戶來說,其面臨的主要風險並非來自飼料價格。因為,飼料價格每上漲1%,收益僅相應減少1%,並沒有放大效應。這反映出同西方國家的肉牛育肥場、中國的養豬業及家禽業比較,肉牛育肥專業戶對穀物市場的依賴程度相對較低。

  事實上,決定專業戶收入的最主要因素取決於農戶購入的架子牛與出欄肉牛之間的差價。對於專業戶來說,經營成功的關鍵在於能夠買到價格低廉的架子牛,進而謀求出欄肉牛能夠賣出更高的價格。但是,這幾年的事實證明,要獲得這樣的差價是十分困難的,並且頗具風險性。

  規模化育肥贏利水平低

  中國農業改革的一個重要目標是促進規模化生產,其目的在於獲得規模經濟效益。郎沃斯等把我國肉牛的規模化育肥按其經營規模大小,概括為4種不同型別的育肥場。與西方國家相比,中國的肉牛規模化育肥場效益普遍較低,尤其是那些生產規模小、開工率不足的小型育肥場更是如此。

  育肥場財務分析結果顯示,由於飼料成本佔整個生產成本的比重相對較小***1996年與2006年的飼料價格相當***,所以肉牛飼養的贏利狀況對飼料價格的敏感性並不是特別突出。但架子牛與出欄肉牛之間的買賣差價卻對育肥場的贏利狀況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當然,架子牛的增重也是十分重要的影響因素。

  根據研究組對山東德州育肥場的調查,制訂合理的架子牛採購方案,對育肥場能否贏利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在當地,育肥場採用捨近求遠的採購方案,將架子牛的進貨渠道由原來的山東萊州轉到遼寧的北寧。在北寧,有許多中間商為前來採購的客戶提供購買、裝運、檢疫及結算服務。雖然這部分費用高於就近購買***每頭平均多付70元***,但可被隨之帶來的更高差價所彌補。那麼,為什麼會形成買賣差價呢?首先,北寧是個相對落後的地方,所以架子牛的價格相對便宜。其次,發展養殖業的計劃在該地區已經開展了近20年,因此,架子牛的市場供應比較充足,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在山東省內購買架子牛會帶來近每頭126元的虧損;而轉到北寧購買,每頭便贏利339元。買賣差價的形成,使肉牛生產者和經營者必然會產生強烈的交易動機,也就極大地促進了各區域之間的活牛貿易。

  肉牛的飼養管理方法

  一、牛的生物學特性和飼養管理一般原則

  1、牛的生物學特性

  經過人類長期馴化飼養後,牛表現出一些特定的生物習性,瞭解這些習性有助於科學飼養。

  ***1***牛有戀群性。牛喜歡小群活動,一小群3-5頭,當有其他牛來到時,會引起爭鬥。新引進的牛要先進行大群飼養,待個體間互相熟悉後,再進行分群,可減少爭鬥,防止產生不必要的損失,舍飼時最好採用對頭式拴系,使牛有安全感,解除後顧之憂,放心採食。

  ***2***對環境適應性強。從其他地方引入的牛,只要自然環境接近,能較快地適應新環境。在易地育肥時,如果產地與引入地的環境條件一致有助於肉牛的生長。肉牛對低溫的適應能力強於高溫,當環境溫度超過27℃時,採食量減少,影響生長。環境溫度低於8℃時牛的維持需要增加,採食量增加,又浪費飼料。因此,牛舍要注意夏季防暑、冬季防寒,舍內溫度控制在8—12℃為好,相對溼度不高於85%。

  ***3***牛愛吃新鮮乾淨的飼料,不愛吃長時放置的精飼料,特別經拱食黏附鼻鏡黏液的飼料。因此,喂料時應做到少喂勤添,要將料槽中剩餘的飼料及時清掃,晾乾後再喂。

  ***4***採食不仔細,有反芻的特性。***要注意粗精料中的異物、如鐵釘、鐵絲等***

  在飼養肉牛時,要保證牛有足夠的休息時間進行反芻,消化食物,否則會導致消化不良,引起疾病。

  ***5***飲水量大。飲水量受多種因素影響,如環境溫度、生理狀況、年齡、飼養方式等。氣溫升高,需水量增加;泌乳牛需水量多,每產1㎏牛奶,需水3—4㎏;代謝旺盛的犢牛需水量多;放牧飼養較舍飼牛需水量多1倍。一般情況下,牛的需水量可按每千克幹飼料需水3—5㎏供給,每天在喂料後供給飲水。中午可增加一次飲水,夏季一定保證水的充分供應,最好自由飲水。

  2、飼養管理的一般原則

  ***1***科學配製日糧,滿足牛的營養需要

  牛是反芻動物,有著容積很大的前胃。前胃能使飼料發酵軟化,瘤胃內微生物的活動,可以消化大量粗飼料,合成菌體蛋白,為降低肉牛飼養成本提供了可能。因此,肉牛生產中,不管處於哪個生理階段的牛,粗飼料的供應是必不可少的,根據飼料標準,配製日糧要做到精、粗、青飼料的合理搭配,飼料種類多樣化,適口性要好,易於消化,配製的日糧要做到營養全價平衡。

  犢牛要及早放牧或補飼植物性飼料,促進前胃的發育和前胃機能的完善,提高身體素質和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給生長牛***或架子牛***提供儘可能多的粗飼料,補飼少量精料,促進牛骨架的發育,降低飼養成本。育肥牛則採用高精料日糧快速催肥,縮短飼養週期,提前上市,提高出欄率和商品率。

  飼餵要做到“四定”,即定時、定量、定序、定人,根據每天的飼餵次數,將飼餵時間固定在一天的某幾個階段,時間相對固定,不要隨意更改。飼餵順序也應確定,一般採用先粗後精再飲水的做法,飼餵順序一旦確定也不得隨意變動。

  ***2***做好牛的疫病防控

  制定牛舍及牛場的消毒清洗計劃,減少病原微生物,控制疾病的發生。制定科學規範的免疫程式,及時做好疾病防治工作,防止疾病特別是傳染病的發生。對斷奶犢牛和育肥前的架子牛要進行驅蟲、健胃。

  ***3***加強飼養管理

  在生產中要求飼養人員做到“五看五注意”,既:看牛吃料注意食慾;看牛肚子注意是否吃飽;看牛動態注意精神;看牛糞便注意消化機能;看牛反芻注意異常;一旦發現異常情況要及時與獸醫人員聯絡。

  做好日常管理工作。牛糞便要及時清運到指定地點,清掃牛床,保持牛舍內清潔衛生。牛舍周圍應保持整潔,定期清掃,清除野雜草,減少蚊蠅滋生。清糞喂料工具應嚴格分開,定期消毒。保證牛槽內有水。

  堅持刷牛體。促進牛體血液迴圈,保持牛體清潔,增加面板新陳代謝,防止疾病互相傳染,有利於牛體健康。一般講,牛較適宜的環境穩定為5—21℃,超過或低於這一範圍對牛生產力的發展不利。夏季可給牛通風,定時給牛體牛頭淋水等措施降溫,冬季可採取加墊草、關門窗等措施提高舍內穩定。

  加強運動,提高體質。運動有利於牛新陳代謝、促進消化,增加對外界環境急劇變化的適應能力,防止牛體質衰退和肢蹄疾病的發生。

  犢牛的飼養管理

  犢牛是指從出生到6月齡的哺乳牛。犢牛飼養水平的高低,管理得好壞將直接影響到成年牛的生長髮育和生產效能。1個月內的牛主要是以母乳為營養來源。大約從2周齡開始學吃草料,隨著瘤胃、網胃和瓣胃的迅速發育,消化功能不斷完善、採食的草料不斷增加,使犢牛逐漸由依靠母乳生活過渡到以飼草料為主。

  初生犢牛的護理

  犢牛出生後,首先應清除口腔和鼻鏡內的黏液,以免影響呼吸而導致窒息,其次要擦淨牛體黏液,特別是外界環境溫度較低時,更要及時進行,以免犢牛受涼。三是斷臍帶,在擦淨犢牛體軀後,往往自然扯斷臍帶,否則在距犢牛腹部10-15㎝處剪斷臍帶並擠出臍帶中黏液,然後用碘酊充分消毒,防止發生臍炎。正常情況下,臍帶在出生後1周左右乾燥脫落,否則可能發生了臍炎,應及時治療。

  2、犢牛的哺育

  ***1***早喂初乳

  母牛分娩後5—7天分泌的乳汁叫初乳。初乳期一般為4—7天,結束後應轉入犢牛群,用混合乳飼餵。

  犢牛初生後,必須在2小時內哺食初乳,越早越好。作法:用中、食指置桶內乳中傾斜讓犢牛吮吸舔飲,3—5天習慣後,犢牛可自行舔飲,因犢牛後天免疫力有70%以上是通過初乳而得。初乳的作用:一是能提高對病菌的抵抗力;二是能滿足生長髮育的營養需要;三是有利於犢牛胎糞的排出。

  喂量:按犢牛體重的1/5—1∕6確定喂量,分三次喂之。溫度:水浴加熱到35—38℃.切記:不可讓犢牛自行吸吮乳頭。

  ***2***哺餵常乳

  肉用犢牛常採用母牛直接哺乳的辦法,30日齡內的犢牛營養來源主要為母乳,因此應養好母牛。也可採用人工哺乳。

  ***3***適時補飼青粗飼料及精料

  一般講,母牛泌乳能滿足3月齡內犢牛生長髮育的營養需要。犢牛在出生後20天左右開始出現反芻,50天左右瘤胃微生物區系已經初步形成,具備一定的消化植物性飼料的能力,7—10天開始訓練犢牛採食精料。精料最好是專門配製的犢牛料,精料補飼量應由少到多,逐漸增加。開始時每天每頭可喂15—25克,1月齡後可增加到250—500克。

  ***4***保證清潔充足飲水

  從犢牛出後第一天開始就要供給清潔的飲水,讓其自由飲用,特別是在補飼期間,犢牛的飲水量更大,保證飲水的供應,能促進犢牛增加採食量。飲水最好是自來水或井水,不可飲用汙水,廢水和泥塘水。冬季忌飲冰碴水,最好飲用溫水。

  ***5***犢牛早期斷奶

  早期斷奶是指將犢牛的哺乳時間縮短至2個月內,減少哺乳量,提高犢牛成活率的方法。大量試驗證明,延長哺乳時間增加哺乳量可提高犢牛的日增重和斷奶重。但不利於犢牛消化器官的生長髮育和機能鍛鍊,而且影響母牛的健康,體況和生產效能。

  育成牛的飼養管理技術

  滿6個月已斷奶的犢牛即進入育成期,育成牛飼養的狀況直接影響到成年牛的利用效能,這一階段飼養管理的重點保證牛的正常發育和適時配種。剛斷奶的牛消化機能較差,所供給的飼料質量要好、要便於牛的消化吸收。育成期也是小牛快速生長的時期,要保證日增重在0.4㎏以上,否則會使小母牛初情期和適宜配種繁殖年齡推遲。

  育成母牛的飼養管理技術

  1、斷奶至12月齡

  這時母牛正處於生理上最高生長速度時期,在良好的飼養條件下,日增重較高,母牛的性器官開始發育。這一階段在飼養上應給予大量的優質牧草、乾草、青貯飼料和多汁飼料,同時要求補飼一定量精飼料,根據牛體重大小和青粗飼料質量不同,每頭牛每天用量為1.5—2.5㎏.

  2、12—18月齡

  育成牛消化器官的發育已接近成熟,又無妊娠和產乳的負擔,如能採食到足夠數量優質青粗料,即能滿足牛的營養需要,如果粗料質量不佳時,可考慮適當補喂精料。此階段青粗料應占日糧幹物質的70—75%,混合精料佔幹物質的25—30%,每日約補飼精料2—3㎏,可考慮在運動場飼槽放置乾草、玉米杆、青貯等。

  3、18—24月齡

  這時配種受胎,生長速度減慢,體軀向寬深方向發展,一般情況下,可仍按育成牛飼養,在分娩前2—3個月加強營養,以保證胎兒生長髮育的需要。如果這一階段營養過於豐富,容易在體內大量沉積脂肪,影響母牛的繁殖,失去利用價值。日糧應以品質優良的青乾草、青貯飼料和多汁飼料等為基本飼料,少喂或不喂精料。在妊娠後期,每日補精料2—3㎏.

  對育成母牛,需要加強運動,保持良好的體質。在舍飼的條件下,每天要有2小時以上的驅走運動。

  為了刺激乳腺發育,對12月齡至初配育成牛每天按摩乳房一次,18—24月齡懷孕小母牛每天按摩2次,產前1—2日停止按摩。每次按摩時要用熱毛巾敷擦乳房。

  運動可增強妊娠牛的食慾,促進消化,有益健康,對順利產犢及產後恢復有很大的好處,因此必須進行適度運動。在分娩前2周應將牛移入產房單欄飼養。

  母牛預產期的推算方法:

  母牛的妊娠期一般為275—285天,平均為280天。產犢日期可用下列公式推算:

  配種月-3﹦預產月配種日+6﹦預產日

  例如:2009年10月6日配種,即10-3﹦76+6﹦12

  預產期為2010年7月12日。

  肉牛的繁殖技術

  牛的繁殖是用優質公牛細管凍精通過人工授精,使母牛受胎,產犢而完成。繁殖是增加牛的數量,提高質量的必要手段。在營養與飼養管理條件滿足其需要的情況下,母牛一年可繁殖一胎,一頭母牛終生可產犢5—9頭。

  現有的肉用***牛體成熟期通過改良有所提前,一般適宜的初配年齡母牛為20—24月齡,體重達300㎏以上。如果發育不好,營養不良,體重達不到標準時,可適當推遲配種年齡。

  ***母牛的發情周期平均為21天,範圍在18—24天。一般正常母牛發情的間隔時間是不變的。配種時間,一般是早晨發情表現,晚上配種,為了準確起見,第二天早晨再復配一次;晚上發情,次日配種,次日早、晚各配一次。掌握好配種時間,是提高母牛受胎率,防止空懷的重要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