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痛的病因病機及治療方法

  腰痛是因腰部受損,以腰部疼痛為主症的常見病,一年四季皆可發生。那麼針對這種疾病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應該如何進行預防和治療呢?接下來小編和你一起了解做法腰痛的治療方法吧。

  腰痛的病因病機

  1.感受寒溼

  居處潮溼,若勞作汗出當風,或冒雨涉水,衣著冷溼,都可感受寒溼之邪。寒邪凝滯收引,溼邪黏聚不化,致腰腿經脈受阻,氣血執行不暢,因而發生腰痛。

  2.感受溼熱

  歲氣溼熱時令,或長夏之際,溼熱交蒸,或寒溼蘊積日久,鬱而化熱,轉為溼熱。人感此邪,阻遏經脈,引起腰痛。

  3.氣滯血瘀

  跌僕外傷,或久病,氣血執行不暢,或體位不正,腰部用力不當,屏氣閃挫,可導致經絡氣血阻滯不通,使瘀血留著腰部而發生腰痛。

  4.腎虧體虛

  先天稟賦不足,加之勞累過度,或年老體弱,或久病體衰,或房室不節,以致腎精虧損,無以濡養筋脈而發生腰痛。腰為腎之府,故腰痛多與腎有關。

  腰痛的辨證論治

  1.寒溼腰痛

  主症:腰部冷痛重著,轉側不利,每遇陰雨天氣,或腰部感寒後加劇,痛處喜溫。舌白膩,脈沉緊。

  治法:散寒除溼,溫經通絡。

  方藥:甘姜苓術湯加減***又名腎著湯***。若寒邪偏勝,則冷痛為主,拘急不舒,可加附片;若溼邪偏勝,則痛而沉重為著,可加蒼朮;若兼風邪,症見腰痛左右不定,牽引兩足,或連肩背,或關節遊痛,合用獨活寄生湯以祛風活絡,補益肝腎。

  2.溼熱腰痛

  主症:腰部脹痛,痛處伴有熱感,每於熱天或腰部著熱後痛劇,遇冷痛減,口渴不欲飲,小便短赤。舌苔黃膩,脈濡數。

  治法:清熱利溼,舒筋活絡。

  方藥:四妙丸。溼熱之邪,蘊蓄日久,或熱象偏重,耗傷陰津可加女貞子、旱蓮草等滋陰不戀溼的藥物。

  3.瘀血腰痛

  主症:痛處固定,痛如錐刺,日輕夜重或持續不解,活動不利,甚則不能轉側,痛處拒按。舌質紫黯或有瘀斑,脈弦澀。

  治法:活血化瘀,理氣止痛。

  方藥:身痛逐瘀湯。臨證應用可酌加地鱉蟲以配方中地龍起通絡祛瘀的作用;若兼有風溼者,宜加獨活、狗脊;若兼有腎虛者,宜加杜仲、續斷、熟地黃。

  4.腎虛腰痛

  主症:腰部痠軟疼痛,喜按喜揉,遇勞更甚,臥則減輕,常反覆發作。偏陽虛者,手足不溫,夜尿頻數,面色咣白,少腹拘急,舌淡脈沉細;偏陰虛者,心煩失眠,口燥咽乾,面色潮紅,手足心熱,舌紅少苔,脈弦細數。

  治法:補腎強腰。偏於陽虛者,兼以溫補腎陽;偏於陰虛者,兼以滋補腎陰。

  方藥:偏陽虛者用右歸丸,偏陰虛者可選用左歸丸。如腰痛日久不愈,無明顯陰陽偏虛者,可服用青娥丸以補腎強腰止痛。

  腰痛的其他療法

  1.常用中成藥

  青娥丸,腎虛腰痛,水蜜丸每次6~9g,每日2~3次。

  2.鍼灸療法

  主穴:腎俞、委中。

  配穴:寒溼加腰陽關,用補法,加灸;腎虛加命門、太溪,用補法;勞損加志室,次髎。

  預防護理

  1.平時應多進行以腰部運動為主的醫療體育活動,防止受涼及坐臥冷溼之地,避免勞欲太過。

  2.不可強力舉重,不可負重久行。注意避免跌、僕、閃、挫。

  腰痛一證,外感內傷皆可產生,其病理變化常表現出以腎虛為本,感受外邪,跌僕閃挫為標的特點,因此治療時除散寒行溼,清利溼熱,活血化瘀,舒筋活絡外,多配補腎強腰的藥物,以達到扶正祛邪的目的。上述各型單發的少,兼見的多,腰痛日久,虛實夾雜,用藥尚需互參。

  結語:通過上文的介紹,我們詳細的學習了關於腰痛的相關知識,我們知道了腰痛一般表現為燥火結於胃腸,灼傷津液,糞便堅硬幹結,難以排出,強努而損傷肛門,造成裂口,裂口因便祕而反覆加深,久不癒合,導致肛裂。如果大家想了解更多關於疾病的相關知識,別忘了閱讀下一篇文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