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療糖尿病偏方有哪些

  糖尿病是一組以高血糖為特徵的代謝性疾病。中醫治療糖尿病的偏方有哪些?哪些偏方能治療糖尿病?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中醫治療糖尿病偏方大全,供大家瞭解。

  中醫治療糖尿病的偏方

  1、芪生地治糖尿病

  【功能主治】益氣養陰,清熱生津。主治糖尿病。

  【偏方組成】生黃芪15克,生地20克,生山藥、葛根、黃連、石斛、花粉各10克,黃柏8克。

  【用法用量】每日1劑,水煎服。

  【病例驗證】用此方治療52例,隨訪1年,其中顯效31例,有效18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為94.2%。

  2、參地湯治糖尿病

  【功能主治】主治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

  【偏方組成】黨蔘50克,生地、熟地各25克,地骨皮、澤瀉、丹蔘、枸杞子各2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劑,水煎3次,分3份,於早、午、晚飯前半小時各服1份。

  【加減】若偏於熱盛口渴者,加花粉20克,知母15克;偏氣虛者,加黃芪25克,白朮20克;兼有陽虛者,酌加熟附子5克,肉桂5克。

  【病例驗證】用本方治療患者50例,有效率為81%。本方降低血、尿糖起效時間較慢,需20~30天左右,但改善“三多”症狀起效時間較快,僅2~7天,無副作用。

  3、護腎祕糖湯治糖尿病

  【功能主治】益腎養陰,活血祕糖。主治:原發性糖尿病。

  【偏方組成】生、熟地各20克,生龍、牡蠣各15克,山萸肉10克,懷山藥30克,天花粉30克,三七粉3克,白雲苓10克,澤瀉10克,陳皮6克,水蛭6克,殭蠶10克,蟬衣6克,五味子30克,赤芍20克,雞內金6克,廣地龍10克,丹皮10克,黃芪1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劑,水煎3次,分3次服。1個月為1個療程。

  4、花粉葛根治糖尿病

  【功能主治】益氣養陰,生津止渴,清熱瀉火,益腎縮尿,活血化痰。主治糖尿病。

  【處方組成】花粉30克,葛根15克,蒼朮10克,萸肉6克,五味子10克,川連4克,丹蔘10克,麥冬9克,鮮蘆根30克。

  【用法用量】日服1劑,水煎服,分2次服。10天為1療程。

  【加減】煩渴引飲、苔黃燥、脈洪大者,加石膏;多食易飢、形體消瘦,大便祕結、苔黃脈滑實者,加生地、牛膝、玄蔘;虛煩失眠、遺精、舌紅、脈細數者,加龍骨、牡礪、黃柏、知母、桑螵蛸;病程日久、小便頻數、混濁如膏、飲一溲一、腰膝痠軟、陽事不舉、舌淡脈細者,加附子、肉桂、鹿茸、覆盆子。

  治療糖尿病其他的小偏方

  上消型:以多飲為主,口渴喜飲、隨飲隨渴,小便較多、色黃、咽乾灼熱、口乾脣燥、食量如常、舌紅少津、苔黃而幹。中醫認為,其病因是肺臟通調水道的功能受損,水液迴圈受阻,津液無法布及全身、滋潤臟器。由於積久而釀熱,使津液耗損,所以患者突出表現為口渴多飲。多采用生津止渴、清熱潤肺的方法調整。可用“六汁飲”:蓮藕、梨、荸薺各200克,麥冬12克,蘆葦根30克,玉竹20克。將蓮藕、梨、荸薺洗淨,切碎,絞汁;麥冬、蘆葦根、玉竹水煎過濾取汁,將絞汁及煎汁合併攪勻,飲用,每日一劑。

  中消型:常以多食易飢為主,伴有口渴多飲、口苦、口臭、口乾、小便頻多、大便乾結、頭暈目眩、形體消瘦、舌質紅、苔黃。中醫認為,其發病原因是飲食不節或勞倦等多種因素傷及脾胃,使脾胃功能下降,則熱鬱於胃,胃火熾盛,津液耗損,津液不足,則水谷不能分解,因此不能滿足身體營養的需要,故而出現多食善飢的症狀。治宜清胃瀉火、養陰生津,可用“山藥粳米粥”:山藥50克,黃精20克,沙蔘15克,粳米100克。將山藥研為細粉,黃精、沙蔘水煎煮,過濾取汁,以藥汁加粳米、山藥粉煮粥,代早餐服食。

  下消型:以小便頻繁為主,且量多,渾如脂膏,尚有面色潮紅、手足心熱、腰膝痠軟、舌紅少苔。中醫認為,由於腎臟的虧虛,腎主水的功能失調,固攝無力,水液下趨而造成尿頻。對此情況,一般採用滋陰補腎、清熱降火的方法調理。可用“枸杞燉兔肉”:枸杞子30克,兔肉250克,洋蔥100克,油、鹽適量。先將枸杞子,兔肉加水適量燉熟,後加洋蔥、油、鹽,稍煮片刻,吃肉飲湯,每兩天服食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