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講故事練口才

  學會與人交流和溝通,不大喊大叫而使人信服,顯然十分重要。以下是小編精心推薦的,歡迎大家閱讀。

  1:周恩來隻身赴會

  西安事變發生後,周恩來率中共代表團到達西安。當時東北軍內“殺蔣” 的呼聲很高,尤其是中下級軍官更甚。我黨提出不殺蔣,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主張很多人不理解,有的還揚言要鬧事。

  一天上午,周恩來剛回到寓所,一位慓悍的青年軍官闖進來,操著濃重的東北口音,生硬地說:“周代表,我受王曲軍官訓練團全體軍人委託,敬請你去王曲赴會。” 周恩來微笑地接過請帖看,欣然說:“非常感謝你們的邀請,屆時我一定前往。” 見周副主席接受了邀請,大家十分著急。因為王曲軍官訓練團盡是些血氣方剛的青年,魯莽得很,什麼事都幹得出來,到那裡去太危險。有人主張 帶一隊戰士保護他,周副主席笑笑說,“不,我一個人去,是說服。”

  當週副主席單身一人走下汽車時,王曲軍官學校門口到禮堂間的大道旁,擠滿了全副武裝的軍官,一個個橫眉立目,怒氣衝衝,擺出一副吵架尋事的架勢。這氣氛較之兩千年前的鴻門宴,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周副主席從容自若地穿過兩旁站滿憤怒的軍官的甬道,面帶微笑,絲毫不介意。他登上禮堂講臺,禮貌地問候罷,隨和地說:“我今天來貴校,是要聽聽諸位意見的,希望大家不要拘束。'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何況我們是愛國軍人!”

  臺下有人大聲問:“蔣介石喪權辱國,罪大惡極,為什麼不殺?”

  周副主席沒有立即回答,他只是接過話茬,說:“這個問題提得好!” 決口打開了,青年軍官們把心中要說的話全倒出來:“不殺他,捉他幹什麼?”“不殺蔣介石,後患無窮!”“不殺不足以平民憤!”直到大家把話幾乎說盡時,周副主席才大聲地說:“要殺,這有什麼困難?一句話就行了!”

  出乎意料的回答,一下子把全場的人都怔住了。 周副主席沒有繼續講殺不殺的問題,話鋒一轉,講開了西安事變以後國內外的政治軍事形勢。

  “諸位,在這種形勢下,是殺好呢,還是不殺好呢?”他講完形勢後,很自然地回到了原來的題目。他說:“殺了一個蔣介石,就會出來一個何介石,李介石。這個何介石呀,他一上臺,就會公開與日本人勾結在一起,來攻打西安,內戰就會繼續,中國就會滅亡。如果不殺呢,現在蔣介石在我們手裡,我們就可以逼他抗日。前一晌何應欽不是派飛機轟炸西安麼?我們逼蔣介石寫了個條子,這幾天不是安寧了嗎?看來蔣介石多少還有點用處,所以還是不殺得好!”

  周副主席把道理講得明明白白,廣大青年軍官心裡的疑團,一個個都解開了。但有的人還是不通。那位送信的慓悍青年軍官質問道:“你們共產黨一向是主張反蔣抗日的,為什麼現在變了?”“你的意思是說,我們和蔣介石打了10 年仗,勢不兩立,為什麼不趁機報仇,處置了他,是嗎?”周副主席溫和地反問道。“對,就是這意思。”

  “好,我來回答你的問題。”周副主席用深沉的語調說:“我們紅軍有位將軍,叫徐海東。他全家36 口人吶,除了他,35 口全叫蔣介石殺害了。很慘啊!他的這個仇是夠深的了吧?可是,這次他還是主張不殺蔣介石。為什麼呢?因為他是共產黨員,對共產黨員來講,民族和國家的利益高於一切。”

  這時全場的軍人都感動了,隨之爆發了一陣熱烈的掌聲!那位青年軍官分開人群,奔上前來,給周副主席行了一個軍禮,說道:“周代表,你們共產黨不念舊仇,以國家民族利益為重,兄弟我打心眼裡佩服!”

  軍官們的心裡徹底明亮了,由衷地高呼起“贊成中共的主張!”“擁護張、楊的決定!”等口號來。

  2:王充駁鬼論

  東漢時候有一位哲學家叫王充。他敢於宣傳無神論,批判鬼神迷信,是一位有膽有識的唯物論者。

  那時候,許多人都相信,人死了,人的靈魂就變成了鬼。有人還說自己真的見過鬼,說鬼的樣子和穿戴跟人活著時候一模一樣。王充一下子就抓住他們的破綻,嘲笑地問道:“你們說一個人死了,他的靈魂能變成鬼,難道 他穿的衣服也有靈魂,也變成了鬼嗎?照你們的說法,衣服是沒有精神的,不會變成鬼。如果真的看見了鬼,那它該是赤身裸體,一絲不掛才對,怎麼還穿著衣服呢?”   他的話把對方駁得張口結舌。王充還很風趣地說:“從古到今,不知幾千年了。死去的人,比現在活著的人不知多多少,如果人死了就變成鬼,那麼,在路上將到處是鬼了。人要是能看見鬼,就該看到幾百萬,幾千萬,滿屋子、滿院子都是,連大街小巷都擠滿了鬼。可是,有幾個人見過鬼呢?那些見過的,也只說看見一兩個,他們的說法是自相矛盾的。”

  有人辯解說:“哪有死了都變成鬼的,只有死的時候心裡有怨氣、精神沒散掉的,才能變成鬼。古書上不是記載過,春秋時候,吳王夫差把伍子胥放在鍋裡煮了,又扔到江裡。伍子胥含冤而死,心裡有怨氣,變成了鬼,所以年年秋天掀起潮水,發洩他的憤怒,可厲害吶,怎麼能說沒有鬼呢?”

  王充說,“伍子胥的仇人是吳王夫差。吳國早就滅亡了,吳王夫差也早就死了,伍子胥還跟誰作冤家,生誰的氣呢?伍子晉如果真的變成了鬼,有掀起大潮的力量,那麼他在大鍋裡的時候,為什麼不把掀起大潮的勁兒使出來,把那一大鍋滾水潑在吳王夫差身上呢?”

  王充的議論,真是當頭一棒,駁得他們啞口無言。

  3:魏徵進諫止封禪

  唐朝貞觀三年,魏徵被任命為祕書監,參預朝政。他給太宗出了很多治國安民的好主意。他向太宗提意見,不怕冒犯皇上的尊嚴,即使惹得太宗大發雷霆,也神色坦然,毫不讓步,一直到太宗冷靜下來以後,重新再提。

  有一天,太宗對魏徵說:“我在朝堂上發表什麼意見,大家都齊聲表示擁護,獨有你往往不立即應聲,當眾跟我鬧彆扭。難道你就不能當時答應一聲,過後再對我說嗎?”魏徵回答說:“古時候,舜告誡禹說:你不要當面服從、贊成,過後又來提意見。如果只講面從,不當眾立即提出不同意見,這可不是禹、稷對舜的態度啊!太宗聽了,哈哈大笑說:“大家都說你舉止粗疏傲慢,我怎麼越看越感到你是那樣的嫵媚可愛呢!”

  貞觀六年,一些朝臣奏請唐太宗前往泰山舉行封禪大典,以顯耀文治武功。唯獨魏徵當面直言以為不可。太宗感到非常掃興,不耐煩地質問魏徵:“你不同意我封禪,難道認為我功業不高麼?德行不厚麼?外邦沒有臣服麼?祥瑞沒有出現麼?年成不好麼?”魏徵針鋒相對地答道:“陛下功業員高,但恩澤尚未及於全國; 國家雖已太平,但物資還不足以供國用;外邦小國雖已臣服,但還不能滿足 他們的要求;祥瑞雖多次出現,但法網還嫌繁密;年成雖然不錯,但倉庫還顯空乏。因此,我以為不可舉行封禪。”

  唐太宗沉默不語。 魏徵乘勝進擊,又道:“一個剛剛病癒的人讓他馬上扛上一石米,日行百里是不行的。我們國家剛剛醫治了戰爭的創傷,元氣還沒有恢復,就急於向上天報告大功告成是欠妥當的。況且,東封泰山,萬乘千騎,要耗大量資財,倘若再遇上災荒,風雨驟變,不明事理的人橫生是非,那更是悔之莫及!” 這番切中要害的話,把太宗說得啞口無言,終於接受魏徵的建議,停止去泰山封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