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歷史名人的書信作文滿分範文

  古人離現在的我們已經很遠了,但是他們留下了很多的東西,也是可以寫作文的。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寫古人的書信作文,供你參考!

  寫古人的書信作文篇一:我知道的李白

  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

  天寶年間長安街頭,一名爛醉如泥的男子躺在酒肆裡,對在一旁等待多時的侍衛視若無睹,還含糊不清地喊道:“陛下,請不要怪臣無理,臣本是天上被貶下凡的酒仙啊!”

  這名“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的男子就是半個盛唐的代表——李白,他桀驁不馴,一字上九天,鳳歌笑孔丘;他自命不凡,讓唐玄宗御手調羹,楊貴妃親自研墨,高力士拖鞋;他才高八斗,稱作謫仙人,一生不枉詩仙之名。可又是他,被賜金還放,遊覽名川大山後被流放夜郎,這一切又一切的傳奇人生,都由他的詩開始。

  大家都知道他是寫的是無與倫比的,但卻不知道他的劍術也是一流。年少輕狂的他想做一名“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的俠客,這個志向在日後李白的淡薄名利中顯示了出來。經過出川的歷練,李白決心從政,但畢竟是詩仙想要“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可是其中路程卻是“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終於是“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這份豁達的執著有幾個人擁有?這份豪放也影響了他的詩,也不怪杜甫說他的詩是“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經歷了重重險阻,成熟多了的李白見到了唐玄宗,三首《清平樂》讓我們穿越歷史的迷霧開到了唐朝的繁華富足,可是為什麼不久後他就辭職了呢?畢竟官場黑暗,李白不肯與他們同流合汙“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是他在自己的政治生涯中最後的寫證。放棄自己的榮華富貴而寄情山水,又有多少人能做到?

  他又開始遊覽名川大山,留下多少千古名句?李白,你是那無拘無束的清風,吹散了人們對權利,金錢的渴望。你的重情重義,於桃花潭上對汪倫的感激,永遠在人們心中烙上了不可磨滅的印記。

  最寂寥的,還是你的月,永王的拖累,讓你置於“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的境地,可是你卻還是能與空中的那一輪明月“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這麼淒涼,你卻拾起那份遺落的堅強,淚就這麼毫無預兆的從嘴邊冷冷的滑過。你與月的關係似乎是這麼也剪不斷,甚至傳說你也是因為跳水捉月溺水身亡,真是浪漫的消失。

  李白,你是謎一般的人物,出生地已無從考證,死因也是未解之謎;李白,你是仙一般的存在,來無影去無蹤的行蹤讓人無法捉摸;李白,你是光,刺破千年黑暗的光!

  但是,我明白,無論怎樣你就是你,獨一無二的李白,直至永恆!

  寫古人的書信作文篇二:岳飛

  “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南宋江山,淪落半壁,岳飛壯懷激烈寫下這首震撼人心的《滿江紅》。

  岳飛,字鵬舉,諡武穆,後改諡忠武。河南安陽湯陰縣縣城東30裡菜園鎮程崗村人***1103——1142***。是我國南宋時期著名抗金名將,軍事家,民族英雄。

  岳飛出生在一戶佃戶家裡,少時勤奮好學,並煉就一身好武藝。他身高7尺,臉色紅潤,丹鳳眼。青年時代正遇金女真貴族對宋發動大規模掠奪戰爭,親眼目睹了北宋滅亡的悲慘史實和中原的淪陷。他有堅決抗擊女真貴族的壓迫、收復故土、統一國家的強烈願望。1126年金兵大舉入侵中原,岳飛再次投軍,開始了他抗擊金軍,保家為國的戎馬生涯。傳說岳飛臨走時,其母姚氏在他背上刺了“精忠報國”四個大字,這成為岳飛終生遵奉的信條。

  岳飛投軍後,作戰勇敢多次打敗金軍,屢建戰功,威名傳遍大江南北,聲震河朔。岳飛升任通州鎮撫使兼知泰州,擁有人馬萬餘,建立起一支紀律嚴明、作戰驍勇的抗金勁旅“岳家軍”。“岳家軍”相繼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在郾城大破金軍精銳鐵騎兵“鐵浮圖”和“柺子馬”,乘勝進佔朱仙鎮,金軍士氣沮喪,發出“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哀嘆。

  皇上趙構得知岳飛的勝利,怕金軍放了他哥哥,讓他當不成皇帝,再加上奸臣秦檜勾結金軍的陰謀詭計,連向岳飛發了12道金牌,讓岳飛退兵回京。

  “靖廉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架長車,踏破賀蘭山闕!狀士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這是岳飛的淋雲壯志,只可惜他終生追求的夢想終究沒有實現。

  岳飛雖死,但,他的一腔愛國情懷,是我們永遠學習的榜樣!

  寫古人的書信作文篇三:走進杜甫

  唐朝,自古便被稱為詩的國度。無數優秀詩人吟誦出情景交融、氣象萬千的佳作,使唐詩成為中國詩史的輝煌巔峰。在群星薈萃的詩壇上,最耀眼的應數李白、杜甫、王維、白居易。而在這四人中,杜甫沉韻的詩風、精簡的語言、以及他那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我十分喜愛。現在,就讓我們掃開歷史的塵埃,一起走進杜甫,走進他那憂國、傷時、憐民的杜詩中去。

  杜甫,唐朝詩人。少年時即以詩賦受長者稱許。到後來,還被稱為唐詩集大成者。尤其是他的後期七律,沉鬱頓挫、精切而毫無斧鑿痕、凝鍊卻又揮灑自如,被稱之為唐詩最高成就。故後人尊稱他為“詩聖”。又因為他的詩揭露了朝廷的腐敗、反映了民間的疾苦,所以他的詩也被稱為“詩史”。

  他三十五歲進京,希望考取功名,造福百姓、光耀門楣。可是事與願違,十年應舉,皆名落孫山。這也就使他逐漸接觸社會下層寫下了揭露當時天寶弊端的《兵車行》、《麗人行》。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繡羅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銀麒麟。

  天寶十四年,安史之亂爆發。長安、洛陽淪陷,十年追求功名之心終告破滅,之後便過著流浪的生活。“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便是叛軍攻入長安後的一副社會縮影,包含詩人的切身悲痛。杜詩成為一代詩史由此開始。之後陸續寫下:《哀王孫》、《悲陳陶》、《悲青板》“三吏”、“三別”這些詩描繪的一幅幅慘絕人寰的畫面皆反映了戰爭的殘酷、時代的悲劇。三男鄴城戍,二男新戰死。我裡百餘家,世亂各東西。以《秦州詩》為轉折後,杜詩不以陳事為主,而是自嘆身世。但未因此失去其詩史性質,而是淡化為時隱時現的背景。如:《登樓》、《白帝》、《登高》……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皆是身世自嘆、憂國、傷時與憫民。

  公元770年,巨星隕落,一代“詩聖”杜甫病死湘江走完了他孤獨、坎坷的一生……

  寫古人的書信作文篇四:小議趙匡胤

  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的名字,早已是家喻戶曉。唐宗宋祖,既然與李世民齊名,定然是一個雄才大略的君主了。

  趙匡胤曾經時後周的一員大將,與十位兄弟在戰場上並肩奮戰,情同手足。趙匡胤在建立宋朝後,他曾說過一句慷慨激昂的話:“只要他周世宗還在世,就不會有我大宋,更不會有我趙匡胤的江山!”一句話,氣震山河,趙匡胤的“忠”如此大度。

  “杯酒失兵權”,以小杯甘甜美酒,便收回了所有的兵權。商議計謀時,趙普曾主張殺了慕容延釗、高懷德等兄弟。然而趙匡胤想起過去戰場上兄弟間的友誼,勝利後酒席上的豪情,他於心不忍。苦思良久,終於心生一計,這一計不僅攬回了所有的兵權,更加深了兄弟間的深情厚誼。

  趙匡胤也是一個多愁善感的君子。在江南他有個兄弟叫樊若水,趙匡胤有了愁苦,便會去江南遊山玩水,與若水一起打魚。正可謂“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趙匡胤還是一個多情的人。唐朝國後名叫娥皇,小時後與趙匡胤青梅竹馬,但娥皇被李煜挑去做了國後,趙匡胤苦不堪言。李煜知道後,娥皇也整天以淚洗面,最終早逝。

  此後,趙匡胤忘了兒女情長,鼓動旗幟,終於統一了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