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巴意外脫位應該如何處理
大家經常會看到不少人笑掉下巴,其實就是下巴脫臼的一種表現。那麼下巴意外脫位該怎麼處理呢?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下巴意外脫位處理方法
1、當下巴脫位後,不要著急。復位人可將家庭中常用的方凳放倒,請掉下巴者靠牆而坐,頭貼著牆,這樣下巴就能低於復位人的肘關節,復位時好使勁。
2、復位人的雙手拇指用手絹裹上,伸進脫位者的嘴裡,放在兩邊後牙的咬合面上,其餘的四個手指放在嘴外邊的下頜骨的下緣。
3、復位之前,先轉移掉下巴者的注意力,然後用力壓下頜向下,同時將頦部向上端,這樣使下頜骨的髁狀突呈弧狀轉動到結節的下面,只要再輕輕向後推動一下,就能使髁狀突滑到原來的關節腔裡面。這時,復位人的雙手拇指迅速滑到後牙的外邊,避免咬傷。
4、復位後,最好使用繃帶將下巴托住,幾天內不要張大嘴,防止形成習慣性脫位。
下巴意外脫位治療方法
掉下巴後應及時復位,復位後應該限制下頜活動。復位前,醫生應讓患者作好思想準備,肌肉要放鬆,精神不要緊張,必要時復位前可給鎮靜劑。醫生首先要明確患者是雙側脫臼還是單側脫臼,以便復位時協呼叫力。常用的手法復位有口外法、口內法、頜間復位法三種。
1、口外法
患者端坐位***但頭部緊靠牆壁***,下頜牙合面的位置應低於兩臂下垂時肘關節水平。
醫生立於患者前方。復位時,術者兩拇指放在患者兩則突出於顴弓下方的髁狀突的前緣,即下關穴處,然後用力將髁狀突向下方擠壓。
此時患者感覺下頜痠麻,術者同時用兩手的食、中指托住兩下頜角,以環指、小指託下頜體下緣,各指配合將下頜角部和下頜體部推向前上方,此時髁狀突即可滑入關節窩而得復位。
此法優點是沒有咬傷醫生拇指的危險,不需要太大的按壓力量。
2、口內法
病人和醫生的體位同口內法一樣,醫生兩拇指裹以紗布伸***內,儘可能向後放在下頜磨牙合面上,其餘手指握住下頜體部下緣。復位時拇指壓下頜骨向下,力量逐漸增大,其餘手指將頦部緩慢上推,當髁狀突移到關節水平以下時,再輕輕向後推動,此時髁狀突即可滑入關節窩而得復位。
有時在滑車回關節窩時能聽到清脆的彈響聲。在即將復位閉頜時,醫生拇指應迅速滑向頰側口腔前庭,以避免咬傷。
當兩側同時復位有困難時,可先復位一側,再復位另一側。
3、頜間復位法
病人體位同上述。
如復位右側,醫生站在右後方,復位左側時醫生坐於病人左前方,左手掌及手指託持頦部,右手如握筆式,將一圓形軟木棒***約5-10毫米為宜***放在最後上下磨牙間合面上。
復位時,左手穩重用力託於頦部,使之向上,當髁狀突向下移動到一定程度時,左手掌間即會感到下頜車在移動而不穩定。
此時,右手乘勢迅速轉動軟木棒向前方,同時託頦部向後使髁狀突滑入關節窩。隨即抽出木棒,一側復位後,再復位另一側。
下巴脫位的原因
1、創傷因素
很多病員有區域性創傷史。如曾承外力撞擊、突咬硬物、張口過大***如打呵欠***等急性創傷。還有經常咀嚼硬食、夜間磨牙以及單側咀嚼習慣等。這些因素可能引起關節挫傷或勞損,咀嚼肌群功能失調對本症的發生也有一定影響。
2、咬合因素
不少病員有明顯的咬合關係紊亂。如牙尖過高、牙齒過度磨損、磨牙缺失過多、不良的假牙、頜間距離過低等。咬合關係的紊亂,可破壞關節內部結構間功能的平衡,促使本症的發生。
3、全身及其他因素
神經精神因素與本病可有一定關係。如有些病員有情緒急燥、精神緊張、容易激動等情況。此外,有的病員有風溼病史,有的發病與受寒有關。
看過的人還會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