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飼養羊基礎建設方法

  採用現代的飼養工藝,提高飼料利用率,提高單產水平,降低飼養成本,提高養羊經濟效益,是發展羊業生產的關鍵。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一***圈舍址選擇

  羊的生物學特性是喜乾燥、清潔、厭潮溼和汙穢的生存環境,所以圈舍地址要以有利於羊體健康、繁殖和高產,也要有利於飼養、積肥和保護林木及周圍環境等條件。據此要求圈舍地址應選在地勢較高,土壤乾燥,排水良好,陽光充足,通風良好和取土墊圈方便的地方。一般不宜建在人居住的宅院內。

  ***二***羊舍的一般要求

  1.羊舍面積 羊舍應有足夠的面積,圈過小,容易造成羊只擁擠,舍內潮溼,空氣混濁,損害羊只健康;羊舍過大,造成浪費,不利於冬季保溫。羊舍的面積應根據羊的性別、大小及所處不同生理時期和養羊數量的多少而定。各類羊個體平均所需面積***平方米/只***分別為:種公羊1.5~2.0,母羊1.0,育成羊0.8~0.9,懷孕或哺乳母羊1.2,斷奶羔羊0.5,羯羊0.6~0.8。個體較大的羊可略為增大。

  2.羊舍的高寬度 土窯洞舍高度可視土質堅硬程度而建,一般為2.2米~3.2米,寬度自定;房屋舍高度一般為2.3米~2.5米,寬度為7米~10米,長度可依據羊只多少而定。

  3.建築用料 羊舍建築用料應就地取材,以耐用為原則,可用石頭、木料、土坯、土牆、磚瓦、樹枝、秸稈等作為材料。

  4.門、地面 羊舍的門應當寬一些,防止羊只進出擁擠,造成母羊流產。窗戶要高一些,窗的下框離地面一般在1.5米以上***塑料暖舍另有要求***,以便使羊舍內有足夠的光線。羊舍地面應高出周圍地面20釐米以上,以防雨水進入舍內,保持乾燥。

  ***三***羊舍的型別

  1.窯洞舍 是黃土高原的一種獨特的利用土坡地形挖建的窯洞作為羊舍,其特點是節省建築材料,冬暖夏涼,經濟實用,安全可靠。挖建時根據養羊多少,建一孔到幾孔,比較深的窯洞可以不安門窗,窯口敞開,窯洞淺小的可安門窗或設半牆遮掩。窯洞外設露天圈,根據養羊多少用土牆或木柵欄圍一方形或半圓形場地,並開設圈門,作為運動場和餵羊的地方。窯洞舍在修建時要注意安全,以防坍塌,對土質不堅硬的窯洞,應該用土坯***晒乾***進行箍扎,使其結實牢固。

  2.屋舍圈 屋舍與舍外露天圈結合起來即為屋舍圈。屋舍一般為長方型。屋頂中央有脊,兩側為披坡;牆壁採用磚、石頭、土坯或土牆砌成。門設在南面或東面,為1.2米以上寬的雙扇門,南北牆應設有視窗,南窗大於北窗,南牆應設有多個視窗,北面設1個~2個視窗即可。這種房舍夏季通風,透光,比較涼爽,冬天向陽,避風,比較暖和。舍外的露天圈可用土坯或磚石與樹枝等圍成,並安裝圈門。

  3.塑膜暖棚羊舍 “暖圈三分膘”,在寒冷的北方採用塑膜暖棚圈舍,可以提高羊舍溫度,有利於羔羊繁殖成活、正常生長髮育,有利於育肥羊增膘、提高飼料報酬和養羊經濟效益,是近年來普遍推廣的一項新技術。

  ***四***羊舍的其它裝置

  1.飼料槽 飼料槽是舍飼養羊的必備設施,用它餵羊既節省飼料,又幹淨衛生。可以用磚、石頭、水泥等砌成固定的飼槽,也可用木頭做成移動的飼槽。飼槽有兩種形式:一種是食槽中央砌成圓錐形體,飼槽圍圓錐體繞一週,在槽外沿砌一帶有采食孔的、高50釐米~70釐米的磚牆,可使羊分散在槽外四周採食;一種為長條型食槽,可在食槽的一邊***站羊的一邊***砌成可使羊頭進入的帶孔磚牆,或用木頭做成帶孔的柵欄,供羊採食。孔的大小依據羊有角與無角可安裝活動的欄孔,大小可以調節。

  2.供草架 供草架是用來飼餵長草的盛草用具,可以用木材、竹條、鋼筋等製作。常見的供草架有兩種:

  ***1***簡易供草架:先用磚、石頭砌成一堵牆,或直接利用羊圈的圍牆然後將數根1.5米以上的木杆或竹杆下端埋入土牆根底,上端向外傾斜25度角,並將各個豎杆的上端固定在一根橫棍上,橫棍的兩端分別固定在牆上即可。

  ***2***木製活動供草架:先做一個高1米、長3米長方形的立體框,再用1.5米高的木條製成間隔12釐米~18釐米“V”字形的裝草架,最後將草架固定在立體木框之間即成。

  羊的營養成分

  羊是人們熟悉的家畜之一,其飼養在我國已有5000餘年的歷史。羊全身是寶,其毛皮可製成多種毛織品和皮革製品。在醫療保健方面,羊更能發揮其獨特的作用。羊肉、羊血、羊骨、羊肝、羊奶、羊膽等等可用於多種疾病的治療,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

  羊肉

  羊肉營養豐富,歷來被用做壯陽的佳品。它富含優質蛋白質12.3%,脂肪28.8%,為豬肉的一半。另外含礦物質磷、鐵以及維生素B、維生素A等營養素。《本草綱目》載其功用“羊肉能暖中補虛、補中益氣、開胃健力,治虛勞

  惡冷、五勞七傷。”金人李果說:羊肉有型之物。 能補有形肌肉之氣,故曰“補可去弱。人蔘羊肉之屬人蔘補氣,羊肉補形。凡味同羊肉者,皆補血虛益陽生則陰長也。”隋朝名醫巢元方診治麻大總管只病曰“風入腠理,病有胸臆,須羊肉蒸熟摻藥之則愈。”祖國醫學認為其性味甘溫,入脾腎經,有益補氣補虛、溫中暖下之功效,因而可用於虛癆羸瘦、腰膝痠痛、產後虛冷、腹痛、寒疝、中虛反胃等病症的治療,有三高症的人應注意不可多食。

  羊血

  羊血含蛋白質1***%,主要為血紅蛋白,其次為血清蛋白,血清球蛋白和少量纖維蛋白。性味鹹平有止血、祛淤之功效,可用於吐血、血、腸風痔血、婦女崩漏、產後出血暈、外傷出血、跌打損傷等症的治療故《隨息居飲食譜》中有‘生飲止諸血,解諸素。熟食但止血,患腸風痔血者宜之“的記載。臨床上若遇外傷上出血,取羊血炭十分,混勻敷於患部,再用紗布加壓包紮,血即可止。

  羊肝

  羊肝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B、維生素C、鈣、磷等成分。其中維生素A的含量較高,每克肝含維生素A為29900國際單位。羊肝性味甘涼,入肝經,有益血、補肝、明目之功效。凡血虛羸瘦、婦人產後貧血、肺結核、夜盲症、白內障者,用羊肝200克,谷精草、杭白菊各30克,煮服,每日一劑。羊肝若於菟絲子、車前子、枸杞子、決明子等19味中藥配合,即為名方“羊肝丸”,可治青光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