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立危機意識心得體會

  正所謂,沒有危機就是最大的危機。你知道是什麼嗎?接下來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供大家閱讀!

 

  篇【1】

  20××年×月×日,××××組織部分業務骨幹赴浙江大學參加學習培訓,短暫的九天時間,我們共分為兩大塊,理論學習培訓和實地參觀考考察。

  通過這次的學習考察,一方面使我深受教育,增長了見識、學到了知識,另一方面通過考察中的點點滴滴的事情使我感受很深,現將我的學習考察體會彙報如下:

  一、居“安”思“危”

  在生活中,有很多不確定因素、突發性事件以及其他意想不到的事件。有些事件經媒體渲染報道後,會產生很多負面的影響,進而形成了危機。作為領導幹部應該學會如何應對危機事件,如何應對媒體。針對這一主題,8月5日上午,浙江大學熊衛平教授講授了“突發公共事件與政府危機管理”。通過學習,本人認識到對公共危機的有效正確處理對一個組織、政府部門是非常重要的。而正確有效地處理公共危機事件,需要很多技巧。一個組織、政府部門只有加強危機管理,制定科學有效、可操作性強的危機處理預案,強化危機意識,加強學習、演練與思考,才能做到遇事不亂,從容應對,有效地化解危機。 熊衛平教授指出,危機是既定事實,要正確面對危機,同時要引導大家正確地對待危機。危機是必然的、客觀的,接受危機乃是生存之道。只有接受危機,很好地進入危機情景,冷靜啟動危機處理程式,才能較好地應對和解決危機。從另一個角度看,危機也是機會,是挑戰和機遇,勇於擔當危機、積極主動有效的解決危機,是政府部門的執政能力的檢驗。因此,危機管理是否有效,是考察、檢驗政府部門管理是否有效、能否正常運轉的機遇。

  危機中處於弱勢的群體或個體處於直接的感性狀態,如何理性地對待危機,並化危為機,是危機管理的主要內容和終極目的。危機按其規模可分為不同的層級,危機的結果是由一些或大或小的特定的群體承受。對待這些危機受害者,危機處理者要感同身受,表示同情,學會換位思考,為受害者減輕理壓力,舒緩受害者情緒,樹立受害者信心。在危機狀態,任何時候都要勇於擔當,學會包容,體現張力,不要無謂地推脫責任,要與受害者分擔責任,不能使危機激化,從而將問題消滅在萌芽或初始狀態,不使危機擴大和蔓延。對待一個組織或者政府面臨的危機,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要依靠大家或社會公眾的力量,眾志成城解決危機。應當知道危機是“體檢”一個組織或者政府的機會,通過對危機的響應與處置,有利於發現管理方面的不合理的方面,進而進一步改進不足之處,不斷創新的管理,才能避免更多的危機出現。危機還是一種資源,對危機資源的有效利用,能夠彰顯一個組織的能力。

  在危機狀態中要對公眾輿論進行引導,不爭吵,少糾纏,永感謝。在危機發生時對媒體採訪要忠於事實、明確表態、承擔責任,並快速、頻繁地釋出資訊,反覆強調組織的立場和觀點,引導公眾正確地面對危機,有效地處理危機,將危機產生的危害降到最低。

  通過本次學習使我開闊了視野,增長了知識,受益匪淺。在今後的工作中,本人將進一步深入學習領會危機管理的有關內容,並將其應用於工作實踐中,提高危機處置能力與管理水平。

  二、深受愛國主義教育

  當我們懷著崇敬的心情參觀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南京雨花臺革命烈士紀念館、從珍貴的革命文物到感人的歷史圖片,再到震撼人心的革命故事,無一不使我一次次感受到我黨艱苦卓絕的奮鬥歷程。緬懷革命先烈的同時,革命先烈們不畏艱險,不怕犧牲、追求真理的革命精神深深地激勵著我,也使我對黨的內涵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和理解,使我清楚的認識到,正是由於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有革命先輩們先赴後繼的卓越鬥爭,才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在今後的工作中,我要時刻以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時時處處保持共產黨員的先進性,提高理論水平和解決複雜問題的能力,發揮模範作用,發揚不怕困難,勇往直前的精神.

  經過這次學習考察,我決定在今後的工作中,發揮先鋒模範帶頭作用,發揚求實、創新、高效、廉潔、和諧的企業精神,團結同志、愛崗敬業,為把我們企業的工作,高新區更加美好的建設而努力工作。

  篇【2】

  x月9日遼寧電視臺記者張先生的乘機經歷引發了社會的強烈熱議。中央電視臺多次深度報道,各類媒體海量轉載將南航推向了輿論的風口浪尖。在此突發事件後南航處理及時,方法得當,將此事件造成的損失儘量控制在最輕的程度。

  南航11.9事件

  這是一次典型的危機公關案例,其成功之處是事件爆發後,南航採取了積極、公開、誠懇和負責的態度,做足了事後的補救措施,減少了南航品牌社會聲譽的損失。不成功之處在於事件發生初期,很多環節本可以避免事件的爆發卻沒有得到控制。

  危機是“危險和機遇”的組合,危機公關專家遊昌喬解釋危機為:“一種使企業遭受嚴重損失或面臨嚴重損失威脅的突發事件”。這種事件具備突發性、極速蔓延性、破壞性、廣泛性等特質。對於危機的處理不當會造成極其嚴重的後果,因此危機管理是很多成功企業的重要管理內容之一。

  如何應對危機,對危機進行管理,根據危機發生的階段和應對方式不同,可以分為預防危機、控制危機、解決危機、危機恢復、危機發展和危機形象重塑承擔社會責任。在六個危機的階段中,預防危機的發生是成本最低,最簡便的。因此,在預防危機上多作些文章能夠在企業的健康發展中起到非常積極的作用。南航119事件的報道中,乘客和記者提出了很多的假設,“如果機艙門能早點開啟……,如何他們能少點爭執,早點送我到大醫院……,如果在救人面前,大家可以放下彼此在責任方面的考量……”。可以說,如果能實現上述任何一個假設,119事件的危機都不會爆發。

  對於同樣提供航空服務產品的珠直來講,雖然直接面對的客戶不是身份各異的社會大眾,但細分的市場使我們選擇的客戶更加具有針對性。任何危機的爆發都有可能直接影響到公司業務的發展甚至公司的未來。而且,正是因為公司客戶特殊性和當前公司處於業務轉型的發展階段,與客戶直接接觸的一線人員、幕後管理的人員都應當樹立強烈的危機意識,將危機消滅在萌芽狀態。

  20xx年2月珠海基地B7332號機在番禺301平臺起飛過程中,發生了兩次中斷起飛並減載的事件。因當時的背景發生在因安全問題中斷服務多年後再度合作,事件引起客戶的極度不安,對公司安全的把控產生了信任危機。客戶帶領安全和平臺作業團隊多次來公司交涉,要求明確事件真相,採取措施,避免類似事件的再次發生。這件事件的處置好壞直接影響到公司在客戶中的形象建立和深度合作,經過公司領導和各部門的努力,事件最終平復,得到了客戶的認可,但員工對危機的認識不足可見一斑。如果維修人員認真檢查了二手飛機的重量,如果在平臺沒有因為乘客重量過重,如果沒有由於天氣原因導致儀表飛行需求額外燃油,如果液壓系統警告燈工作正常,如果機組及時將遇到的問題進行明確的回覆,後續的信任危機可能隨時被中斷。

  類似危機的事件還有很多,例如港澳區域飛行時產生飛行衝突後,如何及時地與管制人員說明意圖,減少不信任危機;由於天氣原因備降過程中及時通報乘客原委,請求乘客的理解和配合;由於機械原因返航後及時向乘客說明原因,並加以情緒安撫;避免低空作業過程中對地面設施產生的不利影響等工作都是危機意識體現和對危機的把控方式。

  珠直海上石油後勤飛行服務通航執行雖然不會像運輸航空一樣影響巨大的群體性危機,但各種各樣的衝突仍是需要全體人員,特別是直接面對客戶的一線人員關注的重點,畢竟我們是提供服務的行業,任何對衝突隱患都有可能產生更嚴重的危機事件,影響到公司全域性利益。要做到對危機的有效管控,建議可以採取以下手段和方法:

  1、對全體一線人員進行危機和衝突管理培訓。使一線員工提高服務意識,重視服務過程中的衝突和矛盾,並學習對衝突的應對技能。

  2、制定危機的管理程式。使公司管理層可以第一時間得到衝突資訊,對不同各類的衝突有相應的應對程式,將危機消滅在萌芽狀態。

  3、細化業務制度要求。將常見的解決衝突的方法規範在業務層面。例如客戶提出在返航、等待期間要進行乘客廣播,減少乘客顧慮等。

↓↓↓ 下頁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