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栽種草莓可以怎麼去做

  如今,越來越多人加入了種植草莓的大軍中,但是光有幹勁是不行的,還要有一定的種植技術。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草莓的栽種技術,希望能幫到你。

  草莓的栽種技術

  一、整地與品種選擇。草莓園應選擇地面平坦、地勢稍高、土層深厚疏鬆、肥沃、透水通氣良好的沙質或壤質土壤。園地可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噴灑,防治蠐螬、螻蛄、地老虎等害蟲。品種應選擇金明星、碳豐等生長勢強,座果率高,耐蔭,耐寒,抗白粉病,休眠期短的優良品種。

  二、適時定植扣棚。為爭早上市,草莓移栽大棚的時間應在9月上旬。要隨起苗隨移栽。每畦栽2行,行距25釐米,穴距20釐米,每畝栽12000株左右。及時澆定植水,並使外露的根埋入土層中。扣棚時間,一般在11月中旬前後。

  三、溫溼度管理。草莓果實發育的適溫為18-25℃,要在冬季和早春達到這一溫度,可在大棚內套中棚並蓋地膜,白天棚室內溫度保持在28-30℃,夜間維持在5℃以上。出現30℃以上高溫時,要及時通風降溫。當棚內溼度超過70%時,要及時通風。

  四、肥水管理。大棚草莓結果期長,為防止脫肥早衰,要重施優質腐熟農家糞肥,及時追肥和經常噴施葉面肥。定植後立即灌水。在開花及漿果生長初期,分別灌水1次。若天旱,應5-7天灌1次。秋季多雨時,應及時排水。草莓園四周應做排水溝,使棚內畦溝水能夠排盡。

  五、中耕鬆土與摘葉疏果。中耕鬆土,利於有機物分解。摘除病老葉、弱果,減少營養消耗,利於草莓生長和漿果發育。

  六、綜合防治病蟲。大棚草莓病蟲害以農業防治為主,藥劑防治為輔。可通過選用抗病品種、培育脫毒壯苗、高壟栽植、地膜覆蓋、合理輪作、清潔土壤、避免乾旱、高溼等措施預防病蟲害的發生。如發現病害,要注意開花前後不宜用藥,以免影響授粉,使畸形果增多,應選擇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並嚴格控制農藥用量和安全間隔期。如發生灰黴病,可用25%多菌靈可溼性粉劑300倍液噴霧。

  七、適時採收。草莓採摘,一般在上午8-10時或下午4-6時。一般不摘露水果和晒熱果,以免腐爛變質。採收時,要輕拿輕放,不要損傷花萼。

  草莓田間管理辦法

  1、控溫。於10月中旬開始扣膜保溫。採用雙膜覆蓋,定植初期,要求白天25~30℃,夜間不低於12℃,結果期白天20~23℃,夜間不低於5℃。

  2、控溼。相對溼度維持在50%左右。

  3、澆水。果實膨大期。草莓需水增大,可採用滴灌的方式澆水,使7~8cm以上土層呈溼潤狀態。

  4、追肥。掌握薄肥勤施的原則,定植活棵後,澆施0.5%複合肥液,採收後20天左右,再追肥1次,可根據具體情況用0.2%磷酸二氫鉀加0.4%尿素溶液進行根外追肥。

  5、植株調整。草莓生長期須及時摘除匍匐莖、老葉、病葉及採果後的殘留花萼;每株草莓選留2~3個健壯分櫱,及時抹去其餘分櫱;去掉低階位小花。

  6、人工授粉。草莓開花期間,於每天上午8~9時用毛筆塗抹花朵,可明顯提高產量和好果率。最好在棚內放蜂。完成授粉。

  7、防治病蟲害。低溫多雨天氣,草莓易發生灰黴病。可用50%速克靈可溼性粉劑1000~1500倍液噴霧防治;對白粉病,可用20%粉鏽寧乳油3000~4000倍液防治。此外,還要注意及時防治蚜蟲。

  8、噴激素。於草莓第一心葉生長及開花時分別噴施10×10-6赤毒素溶液,不僅增產效果明顯,而且可提高果實品質。

  9、補光。寒冬季節,在小棚內每隔1.5米設定1個60瓦的燈炮進行加溫補光,可使小棚內最低氣溫維持在5℃左右,採收期提前20天左右。

  草莓種植期間常見病害及防治方法

  1、草莓苗期病害

  主要是炭疽病、猝倒病、莖枯病、葉斑病。發病原因是地面溫度過高,一般在七八月份,溫度在35℃以上發病嚴重,特別是在雨後發病更為突出。對苗期的病害,生態防治可間作高稈作物或用遮陰網。藥物防治:苗期最有效、最安全的藥劑是25%卡菌丹,667m2用50g對水50kg進行葉面噴施。這種藥劑有獨特的殺菌、殺病毒作用,效果明顯,可與1∶3∶240倍的波爾多液、70%的甲基託布津粉劑800倍、90%的乙磷鋁粉劑600倍交替使用,間隔15天噴1次。育苗前可用20%的土菌一次淨粉劑500倍作土壤處理。發病高峰期可用20%的甲基立枯磷乳油1000倍液噴施作土壤處理。

  2、草莓白粉病

  該病是高溫、高溼、不透光、不通風引起的。其特徵是果、莖、葉面上有一層白粉狀物。生態防治,調控室內溫度,改善通風條件。藥劑防治,扣棚膜後噴70%的甲基託布津粉劑800倍加3.4%白粉淨乳劑1000倍,可與64%的瓜粉安加50%的多菌靈可溼性粉劑1000倍交替使用,隔7-10天噴一次,連噴2-3次;開花前可使用進口的43%好力克乳油3000倍進行防治。花期至採收期,嚴禁使用高毒農藥或殘效期長的農藥。可使用煙燻劑,用硫磺粉250g加鋸末500g,混裝4份,封好棚點燃即可。

  3、灰黴病、褐腐病

  灰黴病是大水漫灌、溼度大、不通風引起的。特徵是先爛果,後爛果柄。褐腐病特徵是先爛果柄,後爛果。生態防治,主要是通風透光,控制溼度,合理密植。藥劑防治,可用40%的灰黴菌克1000倍,或用20%的嘧黴胺懸浮劑,667m2用60g,或用50%的灰必脫可溼性粉劑1500倍。花後防治可用45%的百菌清煙燻劑,667m2用量為每次300-400g,7―10天噴1次,共噴2-3次,或用25%的瑞毒黴1000倍,或用23%的瘡孔流康懸浮劑2000倍。

  4、蛇眼病

  該病是高溫造成的。特徵是開花後不坐果,坐果後發黑。生態防治,控制溫度在22℃左右。發病高峰期可用藥劑防治,667m2用40%的灰黴菌克1000倍或用70%的進口甲基託布津800倍,或用23%的瘡孔流康懸浮劑2000倍。

  5、草莓病毒病

  從苗期開始加強藥劑防治,減少病毒傳播介體,可用菌毒A3000倍、菌毒王中王3000倍、菌毒清2000倍、植物滅毒靈300倍等。通過實踐,防治效果好的是植物滅毒靈。

  6、線蟲病

  目前防治效果較好的是5%滅可磷顆粒劑與基肥混用,持效期可達80天,安全可靠。

  7、紅蜘蛛、蚜蟲

  防治紅蜘蛛可用5%尼索朗乳油2000倍或用1.8%阿維菌素乳油6000倍。防治蚜蟲可用1%苦蔘鹼醇,667m2用50ml,或用10%吡蟲啉3000倍;開花後可用薰蚜1號在夜間進行點燃。

  注意事項:

  ①因棚內溫度高,藥劑防治應在早晨10時前、下午3時後進行,溫度在18-22℃,溼度在50%-60%,選晴天進行。

  ②利用煙燻劑殺菌殺蟲,可在夜間進行,溫度不超過15℃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