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找準足三裡穴位

  我們知道足三裡穴具備很多功效,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的,小編在這裡跟大家分享下,,還有一些拔罐常用上的穴位。

  

  1、足三裡穴在外膝眼下3寸,距脛骨前嵴1橫指,當脛骨前肌上。

  2、取穴時,由外膝眼向下量4橫指,在腓骨與脛骨之間,由脛骨旁量1橫指,該處即是足三裡穴位。

  拔罐養生常用的穴位

  1、足三裡

  中醫經絡學認為,足三裡所在的足陽明胃經是多氣多血之脈,循行從頭到足,縱貫全身,主要分佈於頭面、胸腹及下肢外側的前緣。所以足三裡不僅可以調節消化系統的功能,還可以治療胃經循行所經過部位的病變,以及多種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壓、心臟病、胃腸病、糖尿病等。

  2、湧泉

  湧泉穴拔罐可以排出體內的溼毒濁氣,疏通足少陰腎經之經氣。腎氣旺盛,人體精力充沛,則齒固發黑,耳聰目明,延緩衰老。

  3、三陰交

  三陰交為肝、腎、脾三條陰經交會之穴。經常進行三陰交拔罐可調理肝、脾、腎三陰經之穴氣,使先天之精旺盛,後天之精充足,從而達到健康長壽。

  4、神闕

  神闕即是人體肚臍,它是人體保健及治療的重要穴位之一。經常在神闕穴拔罐可起到健脾強腎,和胃理氣,行氣利水,散結通滯,活血調經的作用拔罐養生常用的九大穴位。

  5、背俞穴

  醫學發現在背俞穴上拔罐,可通過對脊神經根的治療,反射性地刺激中樞神經,調節神經系統的功能活動,從而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

  6、百會

  百會別名三陽五會,頭為諸陽之會,拔此穴或常按摩對腦血管病的預防和治療有明顯功效。其提升作用顯著,對臟器下垂有特效。本穴位拔罐時常需要理髮,否則密封效果不好,影響療效。

  中醫穴位按摩幫你告別常見病

  1、頭痛:按摩百會穴能解大部份頭痛

  按摩方法:此時可以按壓頭頂的百會穴***兩耳往上交會至頭頂***,能讓全身氣血通暢。手腕的神門穴***仰掌、握拳,手掌緣靠近小指側,腕橫紋上的凹陷即是穴位***則有鎮定放鬆的效果。大家熟知的太陽穴***在眉尾和眼角之間的凹陷處***,可以緩解側邊頭痛的困擾。

  2、眼睛疲勞:順著眼框骨按摩眼部周圍至感覺酸脹按摩方法:循著眼眶骨,由雙眼內上眼角往外,輕輕按壓眉毛內側的纘竹穴、眼睛內側的睛明穴、眼睛下緣落淚處的承泣穴、額頭兩側的太陽穴等,直到感覺酸脹即可,能改善眼部的血液迴圈,並且刺激整個眼部周遭肌肉,舒緩不適。

  3、手腳冰冷:按摩湧泉穴促進血液迴圈

  按摩方法:按壓湧泉***可滋陰補腎,腳掌底前半凹陷處,第2、3腳趾趾縫延伸到足跟連線約三分之一處***、關元***肚臍下3寸***、足三裡都能促進血液迴圈,減少不舒服的症狀。

  4、過敏性鼻炎、咳嗽:迎香治鼻炎、少商平咳嗽

  按摩方法:過敏性鼻炎的症狀緩解可刺激迎香、印堂穴。迎香穴位於鼻翼外緣的法令紋處,印堂穴則在兩眉頭中間,兩個穴道都能散鼻部鬱熱,按壓至感覺發熱即可解決困擾。

  5、肩頸痠痛:大範圍按摩肩頸及上背部按摩方法:解除頸部的不適,可雙手抱頭按風府及風池穴。風府穴在後腦髮際往上約1指幅中央處,風池穴則位於後頸部兩側,髮際與脊椎外側筋處,是頸部肌肉起點。專家提供的簡易方法是,從風池穴循著髮際慢慢按到耳朵,其中有許多穴道,都能放鬆頸部。

  6、腸胃功能失調:順時針按摩肚臍周圍的穴道

  按摩方法:脹氣令人坐臥難安,按壓內關穴及天樞穴有助消除脹氣。內關穴在手腕橫格紋以上距三指處,以大拇指用力按壓,不適感會逐漸消失。而天樞穴在肚臍左右兩邊2寸***約3指***處,可促進腸胃蠕動。

  7、生理期不適:按摩三陰交能止痛去寒

  按摩方法:經痛時試試看刺激行間穴、三陰交。行間穴位於雙腳足大趾與二趾之間,能幫助打通肝經,有助解除肝氣鬱滯之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