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年貨優美文章優秀範例
年貨可是過年裡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小年過後,大家就開始置辦年貨了。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描寫年貨的優美文章,供大家參考!
年貨優美文章篇1
俗話說:小寒大寒又是一年。 轉眼間,春節馬上又要來臨了,小年過後,我們就開始置辦年貨了。
離春節只剩三四天的時間了,大家紛紛開始準備過年需要的東西,年貨可是過年裡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們家當然不會錯過,這不,今天, 我和媽媽一起來到了大街上。大街上,車流如水,人流如潮。還沒過節,卻早已張燈結綵,充滿了節日的歡慶氣氛。 我和媽媽一起來到了節日的市場,我和媽媽被眼前的景象給震住了。人太多了,真是人山人海,人頭攢動啊!
超市裡的商品琳琅滿目,令人眼花繚亂。吃的玩的喝的用的樣樣俱全。我瞧了瞧,有賣春聯的,賣炮竹的,賣炒貨的,賣玩具的,賣文體的,買衣服的,賣糖果的……買的賣的討價還價的,但大家都一團和氣,其樂融融。 我和媽媽先來到零食區,裡面的食品真是琳琅滿目、數不勝數。我先拿了幾包最喜歡的“樂事”薯片,又拿了兩盒“百奇”餅乾,還有草莓味的“王子”餅乾。 接著,我們又來到了水果區,買了橙子,桔子,香蕉,西瓜……我們一起來到了蔬菜區,買了藕,山藥,香菇,土豆,雞,鴨,肉……
哇!我們滿載而歸。雖然今天買的也不少,但是媽媽說還是沒買全,明天再來。 你們是怎樣買年貨的?快和我說說!
年貨優美文章篇2
進入臘月之後,“年”的腳步雖然越來越近了,可年味和往年比起來卻不見絲毫濃厚,望著街道上和往常變化並不大的喧譁,忽然讓我想起小時候置辦年貨的點點滴滴……
那時的我,最喜歡跟著母親逛街備年貨。每逢臨近春節之時,老城那不甚寬闊的街道彷彿立馬變得車水馬龍,人潮人海。一條條街道張燈結綵,平時不怎麼出灘的商販們也早早在大街兩旁擺滿了過年的商品,有鋪地而放的春聯,有大大小小的中國結,有各種各樣的煙花炮竹,有琳琅滿目的糖果糕點等等。破舊的菜市場裡,更是熱鬧非凡,賣菜的小販不停地吆喝著菜名,買菜的不停地討價還價。走在街上置辦年貨的男女老少們,也個個衣著光鮮,喜氣洋洋的。那時的我,跟著母親悠然自得的推著自行車,在擁擠的街道上擠來擠去,看到家裡缺少的年貨,便擠上前去開始口若懸河的講價,然後再大把大把的年貨往家裡送,有時一天趕集都要兩三趟。總之,不把春節期間需要的年貨買齊是不會罷休的。
家家戶戶過年除了逛街備年貨外,還要抽空連續幾天忙著蒸饅頭、蒸扣肉、炸丸子、炸酥肉、做臘腸、包餃子……那濃濃的誘人的漂散在空中的香味總是引誘著我,偷偷的把一塊還散發熱氣的丸子放在嘴裡咀嚼。然後在春節過後的許多天裡,家裡就不用再上街買菜,依然可以靠著年貨吃上個十天半月。
至今,購買年貨所帶來的濃濃的年味,一直是曾經關於兒時最美好的記憶。作為八零後,我們沒有經歷過那個物質匱乏,各家各戶勒緊褲腰帶,省著把攢起來的糧票油票肉票置辦年貨的年代,不知道那時的年味是不是比我們體會的“年味”更難忘。但兒時過年的熱鬧與喜慶,卻是現在所不曾有的。
也許是現在的物質條件好了,物品的流通頻率變快了,生活節奏也加快了,往往春節剛過,各大超市便開始正常營業了。於是現在過年,很多家庭已不怎麼上街購置年貨,有些家庭更是把自己動手要做的年貨也省略變成直接超市採購了,更有的家庭已難覓“包餃子”的蹤影……似乎只有那感覺一年不如一年的春晚,還如往年一樣播放著。春節氣氛的不斷缺失,不得不讓人產生“年味淡了”的慨嘆。真的不知道若干年後,春節會不會成為一個尷尬的存在。
年貨優美文章篇3
今天一大早登上微博,有朋友發的狀態“二十七,殺只雞”引起我的注意,不知不覺中,還有3天癸巳年即將告別了。今天去長安路體育場辦事,擠在公交車上,接到父親的來電,父親問我過年的安排,並告知我,母親聽說未婚妻和我過年要回去,辦了不少年貨,讓我回去什麼也不必買了,掛掉電話才得知父母親急切盼望我們回家過年,有了家的牽掛,心裡有了一絲絲的暖意。
從住處經過近兩個小時的顛簸,到了目的地省體育場。下車朝體育場看去,人群圍了個水洩不通,體育場內張燈結綵,摩肩接踵,過了馬路才知道體育場啟動了一年一度的“年貨展銷節”,聞風而來的市民更是興致勃勃,男女老少,提籃挎兜,好不熱鬧,這才讓年味兒稍微濃烈了一些。我並沒有機會進去仔細看年貨,一是囊中羞澀,二是人託辦的事情在身,急忙忙去了建設銀行抽號排隊,忙碌了半天,下午又經過近兩個小時的顛簸,去康復路接著早上沒有辦完的事情 ,康復路也是車水馬龍,人滿為患,當所有的手續辦完的時候,已經快五點了,於是匆匆的坐上4路回去交差。途徑鐘樓,所有綠化帶的樹上掛滿了紅紅的燈籠和彩燈,讓這個近於黃土色的城市有了一絲暖意,經過廣濟街,馬路兩側各排了兩個長龍,聽通行的說,坊上的臘牛肉已經脫銷了,這些人是從早上來排隊買臘肉的!不禁一笑,這才是中國年的味道。。。
每逢春節前,我家同所有 人家一樣,辦年貨是重中之重。距離我們最近鎮子每逢“二、七”有集,臘月二十二、二十七是一年最後的兩個大集,每逢這兩個集的時候,整個鎮子都沸騰了,“三礦一場”以及周圍的農村都來趕集辦年貨,人們起個大早,三五成群朝鎮子奔去,讓這個昔日冷落的鎮子蔓延近十里路,熱鬧不已。每到這個時候,我們往往全家上陣,恨不得把一家子一年的積蓄全部花完,只為過一個祥和的歡樂年,我們購年貨的分工很明確,母親選貨、父親掏錢、妹妹讒眼、扛活我先,每個人都忙的不亦樂乎。父親愛吃肉,要割20斤後腿肉、妹妹愛吃魚,每年提帶魚,我喜歡吃野兔,年年提上兩個兔,母親愛吃雞,精挑細選大公雞,瓜子花生水果糖,蔬菜豆腐加新衣。一天下來父親裝著鼓囊囊的錢包換成人手幾包的年貨,然後高高興興回家去,等著母親“支油鍋”。
母親給我說,原先人說正月不動刀,所以把正月要吃的東西提前備好,大概在每年臘月二十五左右,就要把各種食材加工成熟食,煮肉殺雞 開油鍋。每年母親“支油鍋”的時候,也是我們最盼望的時候,母親起個大早,把買回來的東西洗淨切碎,勾芡裹蛋,然後燒開油鍋,把一盆盆生肉炸透,看著勾芡過後的小白塊在油鍋裡翻騰,由白變黃,由生及熟,好不興奮,我和妹妹圍在油鍋邊,趁母親不注意,偷捏一塊吃到嘴裡,有幾次,還沒有完全冷卻的食物把我們的嘴巴燙的稀里嘩啦,母親哈哈一笑說“兩個偷腥鬼”,我們不好意思的笑了。母親常常還炸一些我們愛吃的“焦葉兒”,這是一種用面做成片狀,然後加些芝麻放進去,經過油一炸,面片被炸得金黃酥脆,焦黃焦黃的,樣子像一片片深秋的落葉,黃巴巴的蜷縮著身體,所以叫“焦葉兒”,把它咬在嘴裡“吱吱”作響,滿口留香的同時滿地掉渣兒,很是美味,記得我上初三是一個人在市裡度過的,年後母親來銅川看我,就給我提著一袋“焦葉兒”,心裡暖洋洋的,我中考完回去,家裡的箱子裡還存放著許多焦黃的“焦葉兒”,聽說是母親專門給我留的,好生幸福!
關於年貨的記憶是零散的,但是關於辦年貨的經歷在我腦海中有很深的的記憶,在富平的老家農村,除了“支油鍋”,還有一句民諺“二八二九蒸饅頭”,就是在臘月二十八九這兩天,農村家家要準備過年的饅頭。這個饅頭可不是平日裡吃到的大白饅頭,而是花樣豐富多彩的花饃。在有幾個春節,父親帶著我們全家回富平老家過年,在我有限的記憶裡,貌似只經歷過幾次看祖母蒸饅頭的壯景。那天早上,祖父一大早生火燒水,祖母把前日發好的面倒在案板上,用力的揉捏,一盆面忽被揉成條狀、用刀切成拳頭大的塊兒,祖母用兩個掌心細心的把玩著麵糰,麵糰在祖母的手中變得光滑細膩,然後祖父在蒸饃的屜子上厚厚刷一層菜籽油,祖母把饃一圈圈擺好,這就是我們吃的圓饃,是給人拜年用的;有一種饃是把面切成塊兒狀,然後給面塊兒中間用手指戳一個洞,然後給裡面用筷子點幾滴油,在經過掌心的揉捏,最後再用手在饃的表皮中間捏一條類似螺旋的圖案,在放到屜子上的“油心饃”;還有一種饃是祖母把捏好的麵糰,用梳子在饃上橫豎有規矩的扎一些圖案,然後再饃的一頭捏幾個圖案,一個個生龍活虎的說不出名字饃饃就出現在人的眼簾;還有說不清工藝的花捲、奇形怪狀的花饃、更有鍋蓋大的通常一個屜子只能放下一個的“巨型饃”,各種各樣的饃有各種各樣的用途,放在屜子裡饃最後被一級一級的疊加起來,蓋上鍋蓋,然後用一條一條的籠布用水浸溼,一圈一圈從上到下纏在屜子上,給大鐵鍋的邊緣縫隙用抹布纏實,最後蓋上鍋蓋,鍋蓋上壓幾個磚塊兒,祖父開始一邊拉著風箱,一邊咬著他的老菸袋,撲哧撲哧的吸了起來。
關於辦年貨,我們那裡還有這麼一段兒有趣的民謠:“二十三,糖瓜兒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糊窗戶;二十六,燉燉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兒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兒晚上熬一宵;大年初一扭一扭”。一件件年貨,一份份平安,一桌桌美食,一家家團圓。
這就是我關於年貨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