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守歲的象徵意義

  我國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你知道嗎?下面小編精心整理了的相關資料,希望可以幫到你!

  

  古時守歲有兩種含義:年長者守歲為“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為延長父母壽命。自漢代以來,新舊年交替的時刻一般為夜半時分。守歲的“守”,即有對即將逝去的舊歲有留戀之情,也有對即將到來的新年懷希望之意。

  除夕祭祖介紹

  祭祀先祖,是春節期間一項隆重的民俗活動。除夕到來之前,家家戶戶都要把家譜、祖先像、牌位等供於家中上廳,安放供桌,擺好香爐、供品。祭祖的同時,有的地方也祭祀天神、土地神,還有的地方還叩拜玉皇大帝***中國民間信仰中的最高之神***、王母娘娘***玉皇大帝的妻子***。供品有羊、五碗菜、五色點心、五碗飯、一對棗糕、一個大饃饃,俗稱"天地供"。由家長主祭,燒三炷香,叩拜後,祈求豐收,最後燒紙,俗稱"送錢糧"。人們在春節期間祭祀祖先、叩拜神靈,其實就是給祖先、諸神拜年。

  中國人有慎終追遠的傳統,過節總不會忘記祭拜死去的先人,春節也不例外。供奉食物或鮮花以表心意,是中國普遍採用的儀式,祭祖的形式或許因宗教信仰而不同,但紀念祖先的意義卻是相同的。家庭祭祀活動最主要的內容之一。按照民間的觀念,自己的祖先和天、地、神、佛一樣是應該認真頂禮膜拜的。因為列祖列宗的“在天之靈”,時時刻刻的在關心和注視著後代的子孫們,塵世的人要通過祭祀來祈求和報答他們的庇護和保佑。 春節時必須祭祖,緬懷自己的祖先,激勵後人。但因各地習俗不一,所以有的地方在年夜飯之前祭拜;有的地方在除夕夜子時前後祭拜;有的地方在初一早上開家門前祭拜;而臺灣地區是在除夕午後,進行一年中最後一次祭拜祖先。還有的地方初一在家裡祭拜之後,還要去祠堂祭祖。也有上墳祭祖的,俗稱墓祭,主要是在墳地燒香、上供、叩拜。近代一般是到親人的墓地祭拜。

  除夕夜的風水講究

  1、如果是自家大門對準鄰居家大門,那麼,請務必在自家大門口外面的門框上掛兩個中國結,以趨利避害。

  2、大門上的“福”字,千萬不要倒著貼。

  3、家中破損的傢俱要處理:該扔的扔、該修理的修理。千萬不要屆時坐在搖晃的椅子上。

  4、檢查家中所有燈泡,不亮的燈泡要換新。晚上所有的燈要開啟,一直開它三天三夜。

  5、晚上12點之前要在家或者其他適合的地方燒香拜佛。

  6、要穿紅衣裳、掛紅燈,放鞭炮。以圖吉利。

  7、大年三十這一天千萬不要罵小孩,更不能爭吵,否則來年不利。

  8、自己單獨過年的朋友,鄭博士建議你將電視機***或音響***全天全夜開放,以增加自己的“氣場”。

  9、除夕堅持在工作崗位和在旅途上的朋友,請開啟你的手機放出嘹亮的歌聲,並祝福自己心想事成萬事如意。

  10、無論男女、無論你身在何方,只要在除夕夜晚在雙手上寫字,就能心想事成,方法是:男左女右——男性朋友在左手***女性為右手***寫上“馬到”兩字;男性朋友在右手上***女性為左手***寫上“成功”兩字。那麼,你就會在馬年好運多多、心想事成。注意:要用紅筆寫字,如果不能用紅筆,只能退而求其次用其他顏色的筆;另外手上的字要保持到在大年初一方為有效。

  除夕故事

  古代“壓驚”.說是太古時有一種凶獸叫“年”,隔365日後之夜,就要出來傷害人畜、莊稼。小孩子害怕,大人則以燃竹響聲驅“年”,用食品安慰小孩,即為“壓驚”.年久日深,便演變為以貨幣代食物,至宋便有“壓驚錢”.據史載,王韶子南陔,因被壞人揹走,於途中驚呼,才被皇車所救,宋神宗即賜了他“壓驚金犀錢”.以後才發展為“壓歲錢”。

  原來八枚銅錢是八仙變的,暗中來保護孩子的。因為“祟”與“歲”諧音,之後逐漸演變為“壓歲錢”.到了明清,“以彩繩穿錢編為龍形,謂之壓歲錢。尊長之賜小兒者,亦謂壓歲錢”.所以一些地方把給孩子壓歲錢叫“串錢”.到了近代則演變為紅紙包一百文銅錢賜給晚輩,寓意“長命百歲”.對已成年的晚輩紅紙包裡則放一枚銀元,寓意“一本萬利”.貨幣改為紙幣後,長輩們喜歡到銀行兌換票面號碼相連的新鈔票給孩子,祝願孩子“連連高升”。

  小孩的是“壓祟錢”,老人的才是“壓歲錢”.老人的“壓歲錢”是指為了他們不再增長歲數,可以多活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