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喝湯有什麼相關誤區

  進入秋季,天氣漸漸轉涼,而且變得乾燥,易上火。那麼秋季喝什麼湯降火??下面由小編為大家講解下秋季喝湯的誤區吧。

  秋季喝湯的誤區

  1、要喝純湯

  很多人認為燉排骨湯、雞湯,所有的營養都在湯內,所以就只喝湯,不吃肉。其實,這樣是不對的,不管是哪種湯,就算是熬煮很長時間,湯很濃郁,湯的蛋白質也只有約6%~,15%,85%以上的蛋白質營養仍是在肉的本身。所以僅喝湯不吃肉會有很大的損失。

  2、用餐最後才喝湯

  中國人的生活習慣是先用餐,後喝湯,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喝湯習慣。而西方的出餐順序一般是先喝湯,再用餐,這才是健康的喝湯習慣。因為先用餐的話,就可能是已經吃飽了,吃飽之後再喝湯,就容易導致營養過剩,造成肥胖,而且湯會沖淡胃液,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所以先喝湯比最後喝湯,健康效果更佳,並且有助於減肥。

  3、喝湯要喝滾燙的湯

  人的口腔正常溫度在37攝氏度左右,而人體的口腔、食道、胃黏膜最高能忍受的溫度,也只有60攝氏度左右,超過此溫度容易造成黏膜損傷,而且還應注意的是,愛喝熱湯會增加罹患食道癌風險。所以喝湯應該等湯稍涼再喝,這樣可以保證身體不受到疾病的威脅。

  4、喝湯速度快

  如果喝湯速度很快,等意識到吃飽的時候,說不定已經吃過量了,這樣容易導致肥胖。喝湯應該慢慢品味,不但可以充分享受湯的味道,也給食物的消化吸收留有充裕的時間,並且提前產生飽腹感,不容易發胖。需要減肥的美女要注意了,一定要切記這個錯誤的喝湯習慣,改掉它,說不定你的減肥效果會更佳。

  5、每頓能喝好幾碗

  喝湯也是有忌諱的,不能什麼湯都喝,也不能什麼湯都多喝。如果湯的種類是高熱量、高鹽份、高嘌呤,就不能多喝,尤其是患有痛風、腎臟病及高血壓的人,應避開喝這些湯。一般人吃飯時可緩慢少量喝湯,以胃部舒適為原則。

  秋季喝湯的推薦

  1.蓮藕冬菇豬排骨湯

  中醫認為,生藕性寒,有清熱除煩之功,煮熟後由涼變溫,有養胃滋陰、健脾益氣的功效。蓮藕與芸豆熬湯,可改善睡眠質量,和排骨一起煲湯能健脾開胃,適合脾胃虛弱的人滋補養生。廣東民間每逢秋冬節日時都愛用蓮藕蠔豉為湯,即寓意“年年好事”,有益氣養陰、健脾養心的營養功效。入秋之時,最宜以菌菇為湯,菌類入湯又有養胃健脾益氣之功。

  2.西紅柿土豆牛肉湯

  土豆富含膳食纖維等營養素,吃後可刺激腸道蠕動,能緩解便祕。新鮮土豆煮後在水中仍能保持塊狀,吃起來口感很面,所以適合做湯。番茄土豆和牛肉是十分常見的食材搭配,但別小看這三樣東西,料理後的成品不但酸甜味美,而且葷素搭配合理,營養互補,有補血抗衰、益氣強身之效,是適宜四季常食的美味佳餚。

  3.酸蘿蔔燉老鴨湯

  酸蘿蔔老鴨湯功效甚多,對人體甚為有益,最為典型的就是降秋燥,降肝火。酸蘿蔔老鴨湯功效主要來源於酸蘿蔔和老鴨子這兩種食材,而酸蘿蔔老鴨湯又完美的融合了蘿蔔和老鴨子的優點,又比單獨進補舒爽得多,是川菜食材運用的典範。常吃酸蘿蔔老鴨湯可降低血脂、軟化血管、穩定血壓,預防冠心病、動脈硬化、膽石症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