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藤的功效和作用

  血藤為木蘭科植物翼梗五味子或華中五味子的藤莖或根。為木蘭科植物,雙子葉植物藥木通科植物大血藤的藤莖。下面就由小編為大家介紹下,希望可以幫到大家哦。

  

  養血消瘀,理氣化溼。治癆傷吐血,肢節痠疼,心胃氣痛,腳氣痿痺,月經不調,跌打損傷。

  ①《草木便方》:"入血分,破瘀生新。療損傷積血,止痰血,鼻衄,臌脹,金瘡。"

  ②《分類草藥性》:"治一切跌打損傷,筋骨疼痛,吐血;通氣,又治惡毒。"

  ③《貴州民間方藥集》:"舒筋活絡,通經破瘀。治跌打損傷,風溼麻木,調月經。"

  ④《貴州民間藥物》:"治心氣痛。"

  ⑤《四川中藥志》:"通經活血,強筋壯骨。治五癆七傷,跌打損傷,風溼血痺,筋骨肢節痠痛及腳氣,痿躄。"

  ⑥《貴州草藥》:"除溼,理氣止痛。治胃氣痛。"

  血藤的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0.5~1兩;或浸酒。

  血藤的禁忌注意

  《四川中藥志》:"血虛氣弱的孕婦忌服。"

  血藤的選方

  ①治癆傷吐血,喉頭髮癢,腰痛:大血藤一兩,龍膽草五錢,血膽三錢。泡開水服。

  ②治貧血:大血藤一兩,小血藤三錢,金櫻根一兩,黃精四錢,石豇豆五錢。煎水服。婦女加天青地白草一兩,白指甲花三錢;男性加左轉藤四錢。

  ③治吐血,筋骨疼痛,跌打損傷:大血藤一兩,小血藤一兩,杜仲一兩,木瓜一兩,五加皮一兩,雞矢藤根一兩。泡酒服。***①方以下出《重慶草藥》***。

  ④治風溼關節痛:氣藤二兩。煎水服。***《貴州草藥》***

  ⑤治神經衰弱,胃痛:香石藤根二至三錢。煎服。***《雲南中草藥選》***

  擴充套件閱讀:血藤的植物形態

  ①翼梗五味子,又名:峨嵋五味子。 攀援灌木。當年生幼枝淡綠色,光滑無毛,上被白粉,五稜形,稜上具翅膜;一年以上者紫棕色,略呈方形至圓形,具狹翅或無翅,皮孔淡棕色,顯明;芽鱗卵形,宿存於小枝基部。單葉互生,半革質;闊卵形或近於圓形,長9~11釐米,闊5~8釐米,先端尖尾狀或短尖尾狀,基部楔形或圓形,邊緣具稀細齒;上面綠色,被少許白粉,下面淡綠,白粉較濃厚;葉柄紅色,被白粉,長2.5~5釐米。花單性,雌雄異株。雄花單生於葉腋間,徑約1.5釐米,白色,花梗細長,長4~5釐米,基部有細小苞片1枚;萼片3,圓形,大小略等,淡綠色或黃綠色;花瓣3,形同萼片;雄蕊多數,花葯白色,內向。雌花著生於長約7~8釐米的花梗上;花萼、花瓣與雄花相同;子房光滑無毛,花柱極短。果實圓球形,紅色,長4~5毫米,具極短柄;種子棕黃色,常呈半圓形。花期5~6月。 生於林中或林邊。分佈四川、湖北、貴州、廣西等地。

  ②華中五味子又名:楔藥北五味子。 攀援灌木,長約5米餘。小枝圓柱形,紅褐色,無毛。葉橢圓形或倒卵形,長6~9釐米,寬3~6釐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下面蒼白色,無毛.花單生於葉腋,黃綠色,直徑約1.5釐米;雄蕊10~15,花葯楔狀倒卵形,頂端微凹或平截。果實紅色,卵狀球形,長6~9毫米。 分佈山西、陝西、甘肅、河南、安徽、江西、湖北、四川、雲南、廣西等地。 本植物的果實作五味子使用,商品稱"南五味子",參見"五味子"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