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茯苓的功效與臨床應用

  土茯苓全年可採,以秋末冬初採收比較好。除掉殘莖和鬚根,洗乾淨泥土,然後再晒乾;或者新鮮面切成薄片,然後再晒乾用。下面小編和大家一起學習。

  土茯苓的功效

  《本草綱目》認為土茯苓能祛風溼,利關節,治拘攣骨痛。中醫認為,土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肝、胃經,有解毒、除溼、利關節等功效。西醫認為,土茯苓是一味作用較強的免疫抑制藥,是治療免疫病口腔和陰部潰瘍之最佳中藥。土茯苓也用於治療類風溼關節炎、牛皮癬關節炎、白塞病關節炎、痛風性關節炎等,與金雀根、山稔根、徐長卿、紅藤等同用。土茯苓對免疫病之過敏性皮炎、天皰瘡、溼疹等也有效。

  土茯苓的臨床應用

  1、防治鉤端螺旋體病

  預防:每日1兩,1次或2次煎服,每週連服3日,共服5周。2000餘人服藥結果表明,服藥組與未服藥組發病率之比為 1:5.58。治療:土茯苓100克***病情重而體質較好者可用至5兩***,甘草15克,水煎每日2次分服。

  同時可根據病情辨證加減;對高熱、重症者給葡萄糖液及維生素丙,個別有出血傾向者加用激素。治療18例均愈,16例於服藥2~3劑、3例於服藥4~5劑後症狀消失。平均住院時間3.6天。或用土茯苓4 兩,地榆、青蒿、白茅根各50克煎服。每日1~3劑,熱退後每日1劑,4次分服。同時配合對症處理,如鎮靜、止血、補液等。治療14例,失敗4例。其中血培養陽性者9例,5例治癒,4例失敗。治癒病例體溫降至正常時間在1~7日內,主要症狀隨體溫下降而逐漸減輕或消失,大部分病人頭痛、身痛、球結膜充血、腓腸肌壓痛、血痰等均於1~2天內消失。治療中少數病例出現噁心、嘔吐等反應。

  2、治療梅毒

  土茯苓據早年臨床觀察報告,以土茯苓為主,配合銀花、甘草,或配合蒼耳子、白蘚皮、甘草,或配合忍冬藤、蒲公英、馬齒莧、甘草。煎服。 治療現症梅毒及隱性梅毒,其血清陰轉率在90%上下。其中晚期現症梅毒的治癒率為50%左右。對晚期麻痺性痴呆,不僅腦脊液康、華氏反應轉陰,而且精神症狀亦獲得不同程度的改善。對於小兒先天性梅毒性口腔炎效果亦佳。用量:成人每日用土茯芩75~100克,水煎,2~3次分服,以10~20天為一療程。但亦有每日量用至100~400克的,療程有長達2個月的。

  3、治麻疹

  預防用100%煎液內服,3歲以下每日30~50毫升,3~6歲50~60毫升,分3次服,連服3日。或製成注射液行肌肉注射。以上劑量亦可作為治療之用。

  4、治療急性細菌性痢疾

  每日用200~400克煎服,或再以煎液作保留灌腸,7天為一療程。

  5、治療急慢性腎炎

  每日150克,水煎,分3次服。退腫作用較好,服後,小便增加。亦有用於治療腎盂腎炎、腎結核的報道。

  茯苓的注意事項

  肝腎陰虧者慎服。

  ①《萬氏家抄方》:不犯鐵器。

  ②《綱目》:服時忌茶。

  ③《本草從新》:肝腎陰虧者勿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