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讀論語的心得

  《論語》是道德和智慧的凝結,它是循循善誘的老師,又是一個坦率、正直、寬容的友人。它是可以對映我們的道德情操、品性休養的一面鏡子,是我們的引路燈,讓我們在生活中找準自己的方向!以下是小編整理分享的關於的相關文章,歡迎閱讀!!!!

  篇一

  孔子的“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居敬興簡,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我想對各行各業的人們都有所啟發。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意思是指孔子說:“弟子在家就孝順父母;出門在外,則謙恭有禮,對人如兄弟一般,謹慎而誠實可信,要廣泛地去愛眾人,親近那些有仁德的人。這樣躬行實踐之後,還有餘力的話,就再去學習知識,。”即在家要孝敬父母,在外在團結友愛,有愛心,以賢德的人為榜樣,不斷激勵自己,努力實踐,完善自己的道德修養,這些做人的立身原則做好了以後,再學習文獻知識,以開闊視野,豐富思想。“德,人之本也,本立而道生。”

  仁義禮智信,國人都按這一標準去做,社會會更加和諧,我們的國家會成為文明、昌盛、禮儀之邦。

  為政方面,孔子講得最多。可我是學工科的,對這一方面也不太感興趣,就草草地看了一點。自然,虎頭而蛇尾也是很正常的。雖然這本經書我沒讀完,但已從中受益良多。所以有時間和精力的話,我一定會仔細的重讀幾遍,細品其中滋味。

  篇二

  <<論語>>著本流傳了千百年的書籍,只到今天,甚至連外國人也來學習<<論語>>。孔子這位偉大的文學家、教育家,給我們後人留下了一筆不可用金錢衡量的財富。裡面的精神足以使我們學習一輩子。年幼的我,讀完《論語》,雖然裡面有很多精神仍不能充份瞭解,可是讀完著本名著後心得也很多……

  談《論語-學而》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著句話的意思是說:“學的知識要時常去複習,不也很快樂嗎?”單單這句話就不僅教會了我一個道理,還教會了我一個很好的學習方法。從前,老師教過的知識,我從來都不懂得複習,總以為自己後會把這些知識記住。可是,事實卻不是這樣的。到了即將大考的前幾天,媽媽一檢查,才發現自己記住的東西並不多,在離大考的前幾天裡,總是在很辛苦地記知識點。即使是這樣,還是不能把知識點都記全。在考試上吃虧的總是自己。可是當我讀完《論語》之後,我開開始對老師當天教的知識進行復習,知識果然記得牢了,成績自然而然就上去了。《論語》教會了我一個學習方法,使我學習更輕鬆了,學得更高興了!

  談《論語-述而》

  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張威威。”意思是說:“君子心地光明磊落,小人卻經常侷促憂愁。”小時候,媽媽買來了牛奶,我卻把牛奶藏起來,不讓姐姐知道。上學時,我經常擔心:姐姐會不會找到我藏起來的牛奶呢?媽媽會不會發現呢?當我讀完《論語》之後,我主動地把牛奶拿了出來,媽媽也表揚了我。《論語》教會了我做人的方法,就是不能有小人之心。這樣使我再也不會擔心牛奶被***到或被媽媽發現我把牛奶藏起來了。

  《論語》中教會我的道理真的令我終身都能受用的!著便是我讀《論語》的心得了。

  篇三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論語》之所以能流傳千古,正是因為它教給了我們許多為人處世的方法和做人的道理。

  理想之道

  宋朝開國宰相趙普曾經標榜說,自己是以半部《論語》治天下,可見《論語》在古代社會生活和政治生活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以及古人對它的推崇。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是我們中國人傳統的道德理想。在《論語》中孔子談到理想時,並不認為志向越高遠就越好,真正重要的是一個人內心的定力與信念。無論你的理想是大是小,實現所有理想的基礎,在於找到心中的真正感受,一個人的內心感受永遠比他外在的成績更重要。

  心靈之道

  人生百年,孰能無憾?人一生中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不如意的事情,也許我們無力改變這個事實,但我們可以改變的是看待這些事情的態度,《論語》告訴我們如何用平和的心態來對待生活中的缺憾與磨難。承認現實生活中的不足之處,並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彌補這種不足,這便是對待生活缺憾的態度,如果一個人不能接受這些遺憾,將會導致什麼後果?一種遺憾,其實可以放得很大很大,放大遺憾的後果又會是什麼呢?那就如印度詩人泰戈爾所說:“如果你因為錯過太陽而哭泣,那麼你也將錯過星星。”

  這個世界上的真理,永遠都是樸素的,就好像太陽每天從東邊升起一樣;就好像春天要播種,秋天要收穫一樣。《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生活。

  《論語》是道德和智慧的凝結,它是循循善誘的老師,又是一個坦率、正直、寬容的友人。它是可以對映我們的道德情操、品性休養的一面鏡子,是我們的引路燈,讓我們在生活中找準自己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