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花蒿有哪些藥用價值

  黃花蒿***Artemisia annua Linn***又叫黃蒿,是菊科蒿屬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呢?下面小編告訴你。

  黃花蒿的藥用價值

  1.抗瘧作用:黃花蒿乙醚提取中性部分和其稀醇浸膏對鼠瘧、猴瘧和人瘧均呈顯著抗瘧作用。體內試驗表明,黃花蒿素對瘧原蟲紅細胞內期有殺滅作用,而對紅細胞外期和紅細胞前期無效。黃花蒿素具有快速抑制原蟲成熟的作用。蒿甲醚乳劑的抗瘧效果優於還原黃花蒿素琥珀酸鈉水劑,是治療凶險型瘧疾的理想劑型。黃花蒿琥酯2.5、5、10、15mg/kg,2次/天,連續3天,面板外搽,治療猴瘧均有不同程度療效。5、10mg/kg,2次/天,連續10天,面板外搽即可使猴瘧轉陰。加入適量促透氮酮,可提高抗瘧作用。脫羰黃花蒿素和碳雜脫羰黃花蒿素對小鼠體內的伯氏瘧原蟲K173株的ED50和ED90分別為12.6mg/kg和25.8mg/kg。體外試驗表明,黃花蒿素可明顯抑制惡性瘧原蟲無性體的生長,有直接殺傷作用。黃花蒿素、蒿甲醚和氯喹對惡性瘧原蟲的IC50分別為75.2,29.4.和43.2nmol/L。黃花蒿素酯鈉對惡性瘧原蟲6個分離株***包括抗氯喹株***有抑制作用。

  2.抗菌作用:黃花蒿水煎液對錶皮葡萄球菌、卡他球菌、炭疽桿菌、白喉桿菌有較強的抑菌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痢疾桿菌、結核稈菌等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黃花蒿揮發油在0.25%濃度時,對所有面板癬菌有抑菌作用,在1%濃度時,對所有面板癬菌有殺菌作用。黃花蒿素有抗流感病毒的作用。黃花蒿酯鈉對金葡萄、福氏痢疾桿菌、大腸桿菌、卡他球菌,甲型和乙型副傷寒稈菌均有一定的抗菌作用。黃花蒿中的谷甾醇和豆甾醇亦有抗病毒作用。

  3.抗寄生蟲作用:黃花蒿乙醚提取物、稀醇浸膏及黃花蒿素對鼠瘧、猴瘧、人瘧均呈顯著抗瘧作用。體外培養提示,黃花蒿素對瘧原蟲有直接殺滅作用。電鏡觀察證明,黃花蒿素主要作用於瘧原蟲紅細胞內期無性體的膜相結構,首先作用於食物色膜、表膜和線粒體膜,其次是核膜和內質網。此外對核內染色體亦有影響。由於食物泡膜發生變化,阻斷了瘧原蟲攝取營養的早期階段,使瘧原蟲迅速發生氨基酸飢餓,形成自噬泡,並不斷排出體外,使泡漿大量損失,內部結構瓦解而死亡。黃花蒿素對間日瘧、惡性瘧及抗氯喹地區惡性瘧均有療效高、退熱及原蟲轉陰時間快的特點,尤其適於搶救凶險性瘧疾,但復燃率高。此外,黃花蒿尚有抗血吸蟲及鉤端螺旋體作用。

  黃花蒿的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植株有濃烈的辛臭。根單生,垂直,狹紡錘形;莖單生,高100-200釐米,基部直徑可達1釐米,有縱稜,幼時綠色,後變褐色或紅褐色,多分枝;莖、枝、葉兩面及總苞片背面無毛或初時背面微有極稀疏短柔毛,後脫落無毛。

  葉紙質,綠色;莖下部葉寬卵形或三角狀卵形,長3-7釐米,寬2-6釐米,綠色,兩面具細小脫落性的白色腺點及細小凹點,三***至四***回櫛齒狀羽狀深裂,每側有裂片5-8***-10***枚,裂片長橢圓狀卵形,再次分裂,小裂片邊緣具多枚櫛齒狀三角形或長三角形的深裂齒,裂齒長1-2毫米,寬0.5-1毫米,中肋明顯,在葉面上稍隆起,中軸兩側有狹翅而無小櫛齒,稀上部有數枚小櫛齒,葉柄長1-2釐米,基部有半抱莖的假託葉;中部葉二***至三***回櫛齒狀的羽狀深裂,小裂片櫛齒狀三角形。稀少為細短狹線形,具短柄;上部葉與苞片葉一***至二***回櫛齒狀羽狀深裂,近無柄。

  頭狀花序球形,多數,直徑1.5-2.5毫米,有短梗,下垂或傾斜,基部有線形的小苞葉,在分枝上排成總狀或復總狀花序,並在莖上組成開展、尖塔形的圓錐花序;總苞片3-4層,內、外層近等長,外層總苞片長卵形或狹長橢圓形,中肋綠色,邊膜質,中層、內層總苞片寬卵形或卵形,花序託凸起,半球形;花深黃色,雌花10-18朵,花冠狹管狀,簷部具2***-3***裂齒,外面有腺點,花柱線形,伸出花冠外,先端2叉,叉端鈍尖;兩性花10-30朵,結實或中央少數花不結實,花冠管狀,花葯線形,上端附屬物尖,長三角形,基部具短尖頭,一般花柱近與花冠等長,先端2叉,叉端截形,有短睫毛。瘦果小,橢圓狀卵形,略扁。花果期8-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