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怎麼治療好得快手足口病的治療措施
手足口病是一種常見及輕微、但傳染度頗高的傳染病,可由多種的腸道病毒引致,4歲以下易得。你知道手足口病怎麼治療好得快嗎?接下來,小編跟你分享手足口病的治療措施。
手足口病的治療措施
1、輕症患病孩子不必住院,房間要定時開窗通風,避免繼發感染;家人不要在室內吸菸。
2、孩子一週內應臥床休息,多飲溫開水,家長不能因症狀輕再將孩子送學校、託兒所或幼兒園。手、足、臀部的皮疹,在初期可塗爐甘石洗劑。皰疹形成或破潰時,可塗0.5%碘伏。沒有經驗的父母,最好在醫生的建議下使用。
3、防止孩子因發熱而失去體液脫水,熱度、皮疹消退及水泡結痂,一般需隔離2周。
4、孩子可能因為發熱、口腔皰疹不願進食,所以飲食要清淡、易消化,禁食冰冷、辛辣、鹹等刺激性食物。大一些的孩子,在飯前飯後要用淡鹽水漱口;不會漱口的小寶貝,可以用消毒棉棒蘸淡鹽水輕輕地擦拭口腔。如果孩子口腔內的潰瘍引起疼痛,可將魚肝油或維生素B2片劑研成粉塗在患處,以減輕疼痛,促使糜爛早日癒合,防止繼發感染。
5、孩子的衣服、被褥要清潔,毛巾、手帕、水杯、牙刷、玩具、食具及衣物等可用“84消毒液”浸泡;不宜浸泡的物品,可放在日光下暴晒;剪短患兒指甲,必要時包裹患兒雙手,防止抓破皮疹;臀部有皮疹的嬰兒,要保持臀部清潔乾燥;皰疹破裂區域性可塗擦抗菌素軟膏。
6、如體溫超過38.5℃,需在醫生指導下服用退熱劑;寶寶出現噁心、嘔吐、煩躁、發熱、精神狀態改變、嗜睡、厭食等情況時,要及時去醫院治療。
手足口病的症狀
手足口病是一種常見多發傳染病,以嬰幼兒發病為主,多種腸道病毒都能引起,EV71病毒是其中的一種。一年四季都可發生,發病高峰主要為5—7月。
患兒感染腸道病毒後,多以發熱起病,一般為38℃左右。口腔粘膜出現分散狀皰疹,米粒大小,疼痛明顯;手掌或腳掌部出現米粒大小皰疹,臀部可受累。皰疹周圍有炎性紅暈,皰內液體較少。輕症患者早期有咳嗽流涕和流口水等類似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狀,有的孩子可能有噁心、嘔吐等反應。
發熱1~2天后開始出現皮疹,通常在手足、臀部出現,或出現口腔粘膜皰疹。有的患兒不發熱,只表現為手、足、臀部皮疹或皰疹性咽峽炎,病情較輕。大多數患兒在一週以內體溫下降、皮疹消退,病情恢復。重症患者病情進展迅速,在發病1-5天左右出現腦膜炎、腦炎、腦脊髓炎、肺水腫、迴圈障礙等,極少數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後遺症。
重症患者表現為精神差、嗜睡、易驚、頭痛、嘔吐、甚至昏迷;肢體抖動,肌陣攣、眼球運動障礙;呼吸急促、呼吸困難,口脣紫紺,咳嗽,咳白色、粉紅色或血性泡沫樣痰液;面色蒼灰、四肢發涼,指***趾***發紺;脈搏淺速或減弱甚至消失,血壓升高或下降。
手足口病的傳播途徑
1、傳播方式
手足口病傳播方式多樣,以通過人群密切接觸傳播為主。病毒可通過唾液、皰疹液、糞便等汙染的手、毛巾、手絹、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內衣等引起間接接觸傳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過飛沫傳播;如接觸被病毒汙染的水源,亦可經水感染;門診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亦是造成傳播的原因之一。
2、易感人群
人群對引起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後可獲得免疫力。由於不同病原型別感染後抗體缺乏交叉保護力,因此,人群可反覆感染髮病成人大多已通過隱性感染獲得相應抗體,因此,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為學齡前兒童,尤以≤3歲年齡組發病率最高。據國外文獻報道,每隔2-3年在人群中可流行一次。
3、流行方式
手足口病分佈極廣泛,沒有嚴格的地區性。四季均可發病,以春夏季多見,冬季的發病較為少見。手足口病流行期間,幼兒園和託兒所容易發生集體感染。家庭也有此類發病集聚現象。醫院門診的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嚴格,也可造成傳播。此病傳染性強,傳播途徑複雜,流行強度大,傳播快,在短時間內即可造成大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