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不良的原因
消化不良在日常的生活當中經常遇到,是一種家庭常有的消化系統疾病。日常生活中不注意飲食,就很容易出現消化不良的症狀。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關於,一起來看看吧!
1.生活習慣:不正常飲食,煙、酒、咖啡、濃茶和高脂食品都會刺激腸胃粘膜,日常生活中經常攝取這些物質的人易患消化不良;暴飲暴食。
2.精神緊張:長期的精神緊張和壓力會引起神經系統和內分泌調節失常,引發消化不良。
3.藥物:有些藥物如非類固醇消炎藥會刺激胃腸道。很多老年人服食的關節藥和中風、心臟病人服食的阿斯匹林,均會對胃部構成損傷,造成胃和上腹部的痛症。這些藥物引發的潰瘍,通常發生在胃部多於十二指腸。
4.胃酸分泌改變:胃酸過多或過少會影響消化功能,但有些病人即使胃酸分泌正常,但由於胃粘膜對胃酸的敏感性發生變化,也會出現消化不良。
5.幽門螺旋桿菌:寄生於胃內的幽門螺旋桿菌是一種耐酸菌,可導致胃炎、胃潰瘍甚至胃癌。
消化不良的臨床表現
FD無特徵性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上腹痛、上腹脹、早飽、噯氣、食慾不振、噁心、嘔吐等。可單獨或以一組症狀出現。
1.早飽是指進食後不久即有飽感,以致攝入食物明顯減少。
2.上腹脹多發生於餐後,或呈持續性進餐後加重。
3.早飽和上腹脹常伴有噯氣。噁心、嘔吐並不常見,往往發生在胃排空明顯延遲的患者,嘔吐多為當餐胃內容物。
4.不少患者同時伴有失眠、焦慮、抑鬱、頭痛、注意力不集中等精神症狀。這些症狀在部分患者中與“恐癌”心理有關。
5.在病程中症狀也可發生變化,起病多緩慢,經年累月,持續性或反覆發作,不少患者有飲食,精神等誘發因素。
消化不良的診斷方法
羅馬Ⅲ型診斷標準中FD分為2個亞型,即餐後不適綜合徵和上腹疼痛綜合徵。依據羅馬III診斷標準,功能性消化不良必須符合以下一點或一點以上:餐後飽脹不適;早飽;上腹痛;上腹灼燒感。
FD為一排除性診斷疾病,在臨床實際工作中,既要求不漏診器質性疾病,又不應無選擇性地對每例患者進行全面的實驗室及特殊檢查。
1.全面病史採集和體格檢查的基礎上,應先判斷患者有無下列器質性疾病的“報警症狀和體徵”:45歲以上,近期出現消化不良症狀,有消瘦、貧血、嘔血、黑糞、吞嚥困難、腹部腫塊、黃疸等,消化不良症狀進行性加重。
2.對有“報警症狀和體徵”者,必須進行徹底檢查直至找到病因。
3.對年齡在45歲以下且無“報警症狀和體徵”者,可選擇基本的檢查如血常規、尿常規、糞隱血試驗、血沉、肝功能試驗、胃鏡、腹部B超***肝、膽、胰***,或先予經驗性治療2~4周觀察療效,對診斷可疑或治療無效者有針對性地選擇進一步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