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高發疾病
過敏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有學者稱這個現象為過敏歷程,現在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看一看,資料僅供參考。
一、肺炎
肺炎是指肺部受肺炎雙球菌、葡萄球菌及其他細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
肺炎的症狀表現為呼吸困難,鼻脣區發紺***紅黑色***、鼻翼扇動、胸痛***尤其作深呼吸時更痛***,一般伴有39℃以上的高燒,咳嗽及咽部痰聲、食慾不振等症狀。有的還可能腹瀉或嘔吐,嚴重的還會煩燥不安,面色灰白。
兒童患了肺炎,家長應作以下工作:
1、定時給出兒童測量體溫,注意兒童體溫的變化,必要時可以對兒童採取降溫措施。
2、多給兒童飲水,保證兒童有足夠的水分攝入,避免兒童發生脫水現象。給兒童吃一些有營養易消化的食物。
3、讓兒童好好休息,用枕頭或衣物將兒童的上身墊高,以幫助兒童緩解呼吸困難。
5、注意保暖和室內空氣的流通。開啟門窗讓新鮮空氣進來,但是不能讓兒童直接吹風。
6、平時要讓兒童經常晒太陽,呼吸新鮮空氣,增強兒童的體質,預防疾病的發生。
二、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它也是一種由於病毒感染引起的呼吸道急性傳染性疾病,多發生在冬末春初氣候變化劇烈的季節。兒童如果患了流感,其許多症狀和上感相像:流鼻涕、咽喉疼痛、咳嗽、甚至嘔吐。但兒童患流感起病較急,兒童的體溫一般會高於38℃,出現畏寒發顫,頭痛甚至出現全身疼痛等症狀。
作為家長,如果兒童患了流感,可以做以下工作:
1、要注意兒童體溫的變化,一般每3-4小時要給兒童測一次體溫。給兒童服用退燒藥,並要兒童多喝水,注意休息,這樣有利於退燒。
2、注意房間的衛生和保暖,並對房間進行了簡易消毒,在100m?空間,用2-4ml乳酸溶於10倍水中,加熱蒸發消毒空氣。
3、注意通風換氣,保持溼度55%為宜。
4、患兒擦鼻涕用過的紙巾要及時處理掉;用過的毛巾要用沸水消毒。
5、在兒童康復以前不要讓兒童上幼兒園,以免傳染給其他兒童。
對於以下情況者,必須去醫院就醫:
1、兒童還患有糠尿病或哮喘。
2、兒童高燒,或兒童的體溫在36小時內還降不下來。
3、兒童在出現流感症狀後,又出現了皮疹,那就很可能是患了麻疹。
4、兒童咳嗽很厲害,那就很可能有肺部感染。
5、兒童流出的鼻涕很濃,又是黃色,那就很可能患了鼻竇炎。
6、兒童感到耳內疼痛,那就很可能是患了中耳炎。
7、兒童出現了嘔吐。
二、頭痛
頭痛是兒童最常見的不適症狀之一,大約有20%的兒童反覆頭痛的情況發生。引起兒童頭痛有多種可能原因:兒童在患病的過程中如果發燒,也會發生頭痛;兒童在悶熱、不通風的環境中時間長了,或兒童因為某些事造成思想過於緊張也會感到頭痛等等。儘管出現頭痛症狀的兒童不少,但因引起頭痛的疾病和原因不同,頭痛的輕重程度不一樣,家長要視不同情況做出不同的處理。
家長可以做以下工作:
1、耐心詢問兒童頭痛的準確部位,仔細觀察兒童的面頰、下頜、耳部、鼻竇區、牙齒、牙齦等部位是否有異常現象。
2、給兒童測量體溫,看看兒童是否發燒。如果兒童頭痛又發燒,大多是患了流行性感冒或麻疹等感染性疾病。應當帶兒童去醫院確診。
3、仔細觀察兒童的頭部是否有外傷的痕跡,耐心詢問兒童的頭部是否受過意外碰擊。如果有頭部外傷,應當到醫院去進一步檢查。
4、多與兒童交流,關心兒童周圍發生的事。注意兒童近期是否有什麼事造成他思想憂慮,搞清楚兒童心理上的壓力所在,引導或幫助兒童戰勝困難。
5、平時要給兒童營造一個輕鬆愉快的學習和生活環境。在兒童有頭痛時,更要注意室內空氣的清新,讓兒童適當休息,給他吃一點清涼飲料或食品。
6、如果兒童頭痛時還伴有噁心、嘔吐等症狀,兒童可能是患了腹型偏頭痛。
7、如果兒童發燒在38℃以上,或伴有嘔吐、頸部強直、眼睛怕光等症狀,兒童可能患了腦膜炎,應當立即送兒童去醫院。
小兒過敏性疾病的中成藥治療
溼疹篇
溼疹來勢洶洶,病起三大原因
溼疹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過敏性面板炎症,是寶寶的常見面板病。中醫認為溼疹的發病與先天稟賦、飲食失調、情志因素等。
先天稟賦
是指在人出生時即具有的身體素質,由遺傳因素決定。易患溼疹的寶寶屬於中醫體質學分類中的“特稟質”,該體質是在遺傳基礎上形成的一種特異體質,西醫學將其稱為“過敏體質”。
飲食失調
小兒具有臟腑嬌嫩、脾常不足的生理特點,若餵養不當、飲食不節可導致寶寶的脾胃功能受損,失於健運,從而溼熱內生,外發於肌膚表現為溼疹。溼熱困脾,引起脾虛,脾虛生溼,二者相互影響,使得溼疹遷延不愈。
情志失調
小兒“易熱多火”,這與小兒“陽常有餘、陰常不足”的生理特點有關。若平素對小兒嬌養過度,導致肝陽上亢,“侵犯”脾土,脾的運化功能受損,溼熱內生髮於肌膚而為病。
辨證論治,共分三型
溼熱浸淫:
多見於急性溼疹。發病急,皮疹為多數密集的小紅丘疹、紅斑或小水皰,皮損潮紅灼熱,瘙癢,滲液較多。溼疹可發生於體表任何部位,多對稱分佈,常見於頭面部、耳後、四肢遠端、手足裸露部及陰部、肛門等處。可伴有身熱、心煩口渴、大便幹、尿短赤、舌質紅、苔薄白或黃、脈滑或數。治以清熱利溼,祛風涼血。消風止癢沖劑沖服,每次1袋,每天3次。
脾虛溼盛:
多見於亞急性溼疹。發病較緩,皮損以小丘疹為主,可有白色鱗屑、少量的丘疤疹或糜爛,仍有癢感。可伴有食慾不振、神疲乏力、腹脹便溏。舌質淡胖,苔白或膩,脈弦緩。治以健脾利溼,清熱活血。參苓白朮散顆粒沖服,每次3克,每天3次。
血虛風燥:
多見於慢性溼疹。患病日久,患處面板增厚、浸潤、紅色或暗紅色,部分色素沉著,表皮粗糙,覆以少許鱗屑,或因抓破而結痴,可出現苔癬樣變。病變部位侷限,邊緣清楚。可伴有口乾不欲飲,納差腹脹。舌淡苔白,脈細弦。治以養血祛風,清熱利溼。潤燥止癢膠囊口服,每次2粒,每天3次。
調護要點:
飲食清淡,不要進食海鮮、牛羊肉、蝦蟹和貝類,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等,如在哺乳期媽媽也要忌口。
穿著純棉材質衣服,寬鬆且透氣性好,清潔衣物時用寶寶專用的洗滌品,同時減少日光直晒。洗澡時間宜短,水溫適中,面板破潰者暫不宜洗澡。
保證充足睡眠,給寶寶修剪指甲,防止自我抓傷。
查詢過敏原,注意遠離過敏原。
兒童對過敏性疾病的預防和治療作用
世界衛生組織定義益生菌為給予一定數量、能夠對宿主健康產生有益作用的活的微生物。早期認為其作用主要是調節腸道菌群的構成,近年研究發現,益生菌可調控DC、自然殺傷細胞***NK
cell***和Treg的功能。益生菌可黏附在腸上皮細胞表面並被派氏淋巴結捕獲,進而直接調控DC的增殖和活化。益生菌可刺激mDC產生TNF-α和IL-6,促進機體免疫反應向Thl型轉化,成熟DC還可通過分泌IL-12和IL-15誘導NK細胞活化、增殖和細胞毒作用。益生菌還可通過誘導Th1、Th3和Tr1型別的細胞因子起到減緩過敏反應的作用。孕婦和哺乳母親服用乳酸桿菌,可以增加母乳中Trl型別細胞因子和TGF-β的含量。此外,益生菌能夠通過增加上皮緊密連線蛋白,抑制上皮細胞凋亡,增加黏蛋白和sIgA的產生,促進抗生物肽的產生,與病原體競爭黏附等作用,維持腸道黏膜屏障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