脖子刮痧的方法

  你知道嗎?刮痧是傳統的自然療法之一,它是以中醫皮部理論為基礎,用器具在面板相關部位刮拭,以達到疏通經絡、活血化瘀之目的。究竟有哪些?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相關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1、患者伏案而坐或取俯臥位,充分暴露施治面板。

  2、操作者將中指和食指彎曲成鉤狀,蘸水後去夾扯起一部分面板向前揪,然後急速放開還原,依上述手法連續向一定方向擰扯,重複往返數次,以所扯面板處發紅或發紫發黑***發痧的嚴重程度表現***但沒有面板破損為止,此時常發出“叭叭”的清脆響聲,由於外力的夾、擠作用,可將皮下毛細血管夾破,使血液滲出組織間,造成區域性瘀血。

  3、一般在區域性夾揪20次左右,以面板出現瘀痕為度。揪痧時,由於夾痧的作用,對面板有較強的牽拉力,故常可引起區域性和全身反應,使施治處面板潮紅,且稍有痛感,但痧被揪出區域性出現瘀血後,則患者周身舒展。本法適用於面板張力不大的頭面部及腹、頸、肩、背部等處。

  4、中醫裡,揪扯面板的方法被稱為揪痧或扭痧,可以看作是刮痧的一種簡單變形,揪痧是指在身體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用手指揪扯面板,以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5、按中醫理論,刮痧可以起到活血化淤、疏通經絡、理筋整復等作用。 從西醫的角度看,體表細小血管中存在較長時間沒有代謝迴圈的血液,受到外力擠壓後,血管破裂後血液滲入周圍細胞組織,產生輕微的創傷反應,既能促進區域性的血液迴圈,又能調動人體產生應激反應,使神經、迴圈、激素、免疫、排洩等系統活躍起來,增強人體的抗病能力。

  6、揪脖子簡單易行,對著鏡子就可以對自己進行揪痧操作。揪痧時,將中指和食指彎曲如鉤狀,蘸水或蘸唾液後,夾起脖子側面板向前擰扯,然後急速放開還原,依上述手法連續重複往返數次,以所扯皮膚髮紅或者發紫發黑***發痧的嚴重程度表現***但沒有面板破損為止,蘸唾液相比蘸水揪則更容易出痧並可以減少揪痧時的疼痛感。另外要注意痧條要揪的美觀整齊,粗細相同,長短適中,距離均勻,痧條與痧條之間要清晰並且空隙無痧點,給人以美的印象。同時,揪過痧後要放下思想包袱,不必含羞,敞開衣領大大方方的走到人群中和大街上,這樣心情反而更舒服,還能帶給別人視覺上的衝擊和享受。

  刮痧的治病原理

  1、調整陰陽刮痧對內臟功能有明顯的調整陰陽平衡的作用,如腸蠕動亢進者,在腹部和背部等處進行刮痧,可使蠕動亢進的腸道受到抑制而恢復正常;反之,腸蠕動功能減退者,則可促進其蠕動恢復正常。這說明刮痧可以改善和調整臟腑功能,使臟腑陰陽得到平衡。

  2、活血祛瘀刮痧可調節肌肉的收縮和舒張,使組織間壓力得到調節,以促進刮拭組織周圍的血液迴圈,增加組織血流量,從而起到活血化瘀、祛瘀生新的作用。

  3、舒筋通絡刮痧療法主要是增強區域性血液迴圈,使區域性組織溫度升高。另外,在刮痧板直接刺激下,提高區域性組織的痛閾。第三是通過刮痧板的作用使緊張或痙攣的肌肉得以舒展,從而消除疼痛。

  刮痧療法來歷

  “刮痧”這個“痧”字也就是“痧症”。這種療法起源於舊石器時代,人們患病時,出於本能地用手或者石片撫摩、捶擊身體表面的某一部位,有時竟然能使疾病得到緩解。通過長期的實踐與積累,逐步形成了砭石治病的方法,這也是“刮痧”療法的雛形。

  刮痧療法發展到今天已經成為一種適應病種非常廣泛的自然療法。早在明代醫學家張鳳逵的《傷暑全書》中,對於痧症這個病的病因、病機、症狀都有具體的描述。他認為,毒邪由皮毛而入的話,就可以阻塞人體的脈絡,阻塞氣血,使氣血流通不暢;毒邪由口鼻吸入的時候,就阻塞絡脈,使絡脈的氣血不通。這些毒邪越深,鬱積的越厲害,那麼它就越劇烈,象發急如燎原之勢,對於這種情況,就必須採取急救的措施,也就是必須用刮痧放血的辦法來治療。運用刮痧療法,將刮痧器皿在表皮經絡穴位上進行刮治,直到刮出皮下出血凝結成象米粒樣的紅點為止,通過發汗使汗孔張開,痧毒***也就是病毒***隨即排出體外,從而達到治癒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