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兒創業的故事

  對於創業來說,新的路可能在別人不敢走的地方,也可能在別人不願走的地方。看看那些女孩創業的故事,學習她們,找到自己的創業之路。那麼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就隨小編一起去看看吧,希望能夠有所幫助。

  一:

  80後女研究生a把騎行的愛好變創業專案 年營業額60多萬

  她是一位長相清秀,看起來嬌嬌弱弱的80後女孩兒,卻迷上了對體力要求較高的戶外騎行,並在海南將這一愛好變成了事業。

  她叫侯姝媛,重慶工商大學研二女生,侯姝媛憑著一股子闖勁兒,白手起家,成立了“517騎行驛站”。如今,驛站廣獲騎行者好評,年營業額60多萬元。

  一起來看80後女孩侯姝媛騎行創業的故事

  愛好變事業,填補市場空白

  春日裡,怒放的三角梅爬滿了門口的鐵柵欄,將眼前這棟藍色外牆的別墅掩映得格外漂亮。掛在柵欄上的一輛自行車和木製招牌,提醒著路人這裡是騎行者之家。

  “現在這麼好看,可當初這裡卻像個‘鬼屋’。”侯姝媛調皮地笑著。她開啟電腦裡的照片,記者看到這裡曾是一棟半拉子別墅,連門窗都沒有,足有一人高的雜草將房子包圍,建築垃圾堆得滿地都是。

  改變,始於一次騎行。

  2013年1月,為慶祝研究生入學考試結束,侯姝媛來海南環島騎行。租車時,她認識了租車行老闆、海南萬寧小夥子陳啟程。生於1984年的陳啟程,大學畢業後在一家公司上班,因愛好騎行,工作兩年後毅然辭職開起了自行車出租行。共同的愛好讓這兩個年輕人一見面就覺得格外親切,遂一起環島騎行。

  騎行中,侯姝媛發現,海南全省沒有一家把租車和住宿結合起來的驛站。“海南氣候好,環境美,每年12月到次年3月,約3萬國內自行車愛好者到海南環島騎遊。如果我們開一家集住宿、餐飲、租車為一體的驛站一定有市場。”聽到侯姝媛的這一想法時,陳啟程拍手叫絕。

  此時,陳啟程剛在海口新埠島租下一棟破別墅,準備裝修後作為自行車倉庫和員工宿舍。這一計劃因侯姝媛的倡議而改變,倆人決定就地把別墅裝修為驛站。

  一個是準備入學的研究生,一個是連年虧損的小老闆,兩個合夥人都一窮二白。“你看我們這些房門上分別掛著‘資金短缺’‘缺口太大’‘預算不足’的牌子來取代房號,紀念開辦驛站時缺錢的窘境。”侯姝媛帶著記者在驛站一邊參觀一邊介紹。為了省錢,陳啟程甚至跑到工地上蹲點半天,仔細觀察電焊工如何作業,然後連續幾晚在網上找相關視訊自學電焊技術,自己硬是把院子上的一個大鐵架焊了起來。

  經過半年的努力,2013年7月,海口517驛站開業。沒鋪瓷磚的水泥地板被擦得鋥亮,色調明快的小裝修讓人覺得溫馨如家,40個床位乾淨整潔,100輛自行車整裝待發。

  夥伴變愛人,共圓青春之夢

  驛站成立一個多月,生意慘淡,前來住宿、租車的旅客寥寥無幾。經過與多位騎友溝通,侯姝媛找到了原因。“遊客來之前大都在網上訂好自行車和住宿,我們幾乎沒做推廣,所以生意不好。”侯姝媛說。於是,她開始嘗試在各大網站論壇特別是騎行論壇上推薦自己的驛站。

  “每天早上6點左右就起床,第一件事情就是上網宣傳驛站,與騎友溝通交流,留下驛站的地址和自己的手機號碼。”回想起當初那段當“營銷員”的日子,侯姝媛依然覺得幹勁十足。

  經過多次推介之後,生意開始有了起色,陸續有騎友過來租車住宿。“硬體不足,服務來補。”侯姝媛說,熱情周到的服務是驛站一大特色。因為兩人都愛好騎行,熟知海南情況,能給每一位騎友提供詳盡的騎行攻略。驛站的名字很快在騎友中傳開,甚至韓國、哥倫比亞的友人都慕名而來。現在,驛站的牆壁上滿是可愛的塗鴉和旅客留言,由於來的客人太多,連天花板都被寫得密密麻麻。

  在驛站的創辦過程中,侯姝媛發現身邊這個木訥的“理工男”動手能力強、人品好。而陳啟程覺得身邊這個“女漢子”有主意,能吃苦。共同的愛好,共同的事業,讓侯姝媛和陳啟程由夥伴變成了戀人,進而變成了夫妻。

  現在“海口517騎行驛站”有500輛自行車,兩人在三亞還開了一家直營店,在文昌、博鰲等地有3家加盟店。說到新年打算,侯姝媛表示下一步將在環島騎行的中線和西線開5至10家驛站,到時候騎友就能享受到更加便捷的服務,同時在跟旅行社洽談合作,擬推出騎行旅遊專線等。

  二:

  南瓜車CEO盧鑫:折騰,是對夢想的尊重!

  她,就是這樣一個愛折騰的女人,21歲畢業背井離鄉來到深圳,當上女程式設計師,23歲依靠超出常人的勤奮與能力連跳升職管理起100人團隊,在那樣一個港資企業大陸人當主管都很罕見,她竟當上了部門經理,25歲越做越順手的她卻不安於現狀,辭職自己創業做起了外貿電商,在不錯的市場環境下帶領著團隊很快實現公司贏利,26歲為了尋求更大的成長,她降職降薪跳到阿里做產品做運營,帶領擎天柱專案***阿里最高級別專案***,僅用3年的時間當上產品專家,29歲時拿著50w年薪的她本可以安逸地繼續留任升職,但“折騰”的性格卻推著她繼續打破安逸尋求突破,離開丈夫和9個月大的孩子,隻身一人從杭州來到上海大眾點評網,連續4年帶領team獲得點評的年度最高獎項“總裁獎”,升任到了首席流量官。

  時至今日的她已經34歲,身為2個孩子媽媽,她卻再次做出了令身邊親人朋友驚訝的決定:毅然辭去百萬年薪鉅額股份的工作二度下海創業。動機很簡單,還是那份對“夢想”的執著與激情。她,就是網際網路美髮第一平臺南瓜車CEO,盧鑫。

  這個年代,提起創業這個詞,你想象到的可能是,啊,誰誰創業了,香車寶馬,錦衣玉食,白天有酒喝,晚上有歡樂。什麼都有,那是想象中的結果. 而實際上當創業剛起步的時候,首先都是放棄,而不是得到。她擁有了一個夢想,為此就要放棄穩定的薪酬,放棄舒適的假期,放棄發脾氣的權利,放棄陪伴家人孩子的時間,放棄可預見的未來,還有很多很多,都得放棄! 但盧鑫認為“人只做有把握的事,又如何見識自己未知的能量?”

  在夢想的推動下,盧鑫聚集了一幫有理想有激情的90後年輕人,試圖運用網際網路思維改變長久以來被人詬病的美髮行業。理髮這件事對你來說意味著什麼?是走進美髮店時不知道要消費多少的忐忑,是美髮師在你耳邊喋喋不休的推銷辦卡,所以大家都說,相比起“盲人按摩”,這個世界上更需要“啞巴理髮”。盧鑫和她的團隊看到了傳統美髮行業的問題:

  傳統美髮業長期依賴預付卡機制維繫生存與發展,消費者為了享受單次服務的優惠,被迫提前預付一年多的消費金額,而且每次進店消費,還得不斷被美髮師推銷各類產品和套餐以儘快用盡卡內餘額再辦卡,要是不買賬,可能今天的美髮體驗就遭殃了,如此霸王條款是極其不合理的……這一切是為什麼呢?因為美髮業的成本結構中,房租、裝修與人力成本佔比較高,美髮消費體驗又不像餐飲等服務那麼高頻次,美髮店不得不靠推銷辦卡來快速回籠開店資金或用以新開門店發展,所以預付卡成為了全行業心照不宣的祕密。

  行業統計年鑑顯示,美髮業有3000億的市場規模,卻呈現極度分散的狀態,擁有連鎖品牌的美髮店全國只有2000家門店,市場份額僅佔2% 這樣一個大的行業在13年便開始面臨大拐點,13年同比12年首次出現高達15%的負增長,主要原因在於人力和房租成本的高漲,說明美髮業已到了不得不尋求轉變的地步。

  盧鑫帶領的南瓜車試圖打破這樣不健康的行業形態,通過C2P平臺利用網際網路思維和工具去改善傳統美髮行業。使用者使用南瓜車APP 只需要在線上挑選合適並喜歡的髮型,和做這款髮型最擅長的美髮師們,可能參考使用者對他們的評價以及他們個人的形象及作品等選出自己最中意的美髮師,通過公開透明的價目表選自己適合價位的專案,選髮型師及自己適合的時間,線上完成預約支付。最後你只需在預約的時間到你線下選定的場地理髮即可。為了保證使用者從線上到線下都有一個超完美的理髮體驗,南瓜車提供精挑細選超高性價比的髮型師,髮型師從面試到入駐平臺要經過6場嚴格的考核。

  同時南瓜車還提供舒服的場地及一流的服務標準。而對於美髮師,南瓜車通過為消費者與美髮師搭建平臺,幫助美髮師還原手藝人的本質,剪好頭,做好服務,而不是傳統專注在銷售推銷辦卡上。美髮師們在平臺上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虛擬品牌美髮店”,可以上傳自己的作品,更新自己的資料,維護客戶關係,塑造專業形象,線上下不斷精湛手藝做好服務,手藝收入歸自己所有,真正的實現了讓手藝人”靠手藝吃飯,做自己老闆!”

  盧鑫創立的網際網路美髮第一平臺南瓜車從開業到今天一個多月時間,已經突破日訂單600單,其位於上海長寧區天山路的第一個直營體驗店短短兩週已成為大眾點評網天山商區美髮店的第一排名,更是得到了國際知名風投IDG的天使輪融資。當記者採訪問及她是如何做到對夢想始終如此執著時,她打趣地笑說:我就是,愛折騰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