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大學生創業基地

  創業基地能為創業者提供一個很好的交流平臺,是創業者前期常去的場所。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文章。

  四川成都大學生創業園一年產值超六億

  每當有客人來工廠參觀,成都市青白江區的創業大學生陳彥君總要“憶苦思甜”。在團區委和區創業辦的支援下,她創辦的成都運蓉聚氨酯製品有限公司從農家小平房搬進了標準大廠房,生產流程和工藝更加規範,產品不僅銷量大增,還能賣個好價錢。

  日前,記者來到陳彥君的公司採訪。陳彥君感嘆:團區委和區創業辦的支援,讓創業道路順暢多了。

  陳彥君創辦的公司成長壯大的歷程,是成都14個青年***大學生***創業園***以下簡稱“大學生創業園”***眾多創業團隊成長的縮影。一年多來,由團成都市委牽頭推進建立的大學生創業園,已經培育了1249個創業專案,園區專案實現總產值6.24億元,其中已有10個專案的年產值突破千萬元。大學生創業園正成為成都團組織服務青年的重要載體。

  鋪就大學生創業“綠色通道”

  2008年3月,陳彥君的團隊在青白江區開始創業。由於標準工業廠房太貴,他們只好租了300平方米的農家平房當車間,僱了幾名工人,生產汽車座墊材料——聚氨酯。

  “那隻能叫作坊。”陳彥君說。由於電壓不夠,生產過程全靠手工操作。流程和工藝不規範,產品就賣不上價。為了開啟銷路,他們曾以低於成本價的價格銷售,賣得越多,虧得越多。

  按照行業規矩,如果能通過ISO9000質量認證,產品市場認可度就會大大提升。但是,農家平房裡的生產條件根本不可能通過認證。

  2009年夏天,陳彥君從報紙上看到成都要建設大學生創業園,服務大學生創業,於是決定申請入園。但她心裡沒底兒,因為青白江區匯聚了大批工業企業,按照當地的說法,“低於500萬元的投資專案談都不談”,一個大學生的創業專案,誰會理睬呢?

  出乎意料的是,在區創業辦,陳彥君受到了熱情接待。工作人員對她說:你不來,我們也要去找你們,大學生創業園正在吸引專案,還開闢了“綠色通道”。

  創業辦是成都市及各區***縣***為扶持大學生創業而專門設立的機構,團委、工商、人事、勞動等部門是組成這個機構的成員。

  經過稽核,陳彥君的公司順利入駐青白江區大學生創業園。企業搬進寬敞的鋼結構標準廠房,第一年還能享受1.7萬元的廠房租金補貼,陳彥君興奮不已。

  更重要的是,有了標準的生產環境,公司順利通過了ISO9000質量認證,客戶對公司的認可度大增。在很短的時間內,他們就簽下300多萬元的訂單。

  事實上,同青白江區一樣,成都市14個大學生創業園所在區***縣***普遍支援大學生創業。成都市要求各區***縣***成立專門機構服務大學生創業,該機構辦公室一般掛靠在團委,由團組織牽頭這項工作。

  各區***縣***政府還設立了大學生創業就業專項基金,用於向大學生創業園內的企業發放就業見習補貼、貸款貼息等,減免工商註冊、人事代理等費用。從2010年起,這部分資金全額納入財政預算。

  一系列扶持措施讓創業變得簡單起來。陳彥君辦公室的牆上貼著一張通訊錄,上面有工商局、財政局、人事局等部門的聯絡人及其***,遇到不明白的,她隨時可以打電話諮詢,對方一定會熱情地給予解答和幫助。區裡年底要考核各部門的服務青年創業工作,有投訴記錄就會被扣分。

  服務創業,共青團在主戰場找準位置

  成都位於中國西南部,在東部沿海地區創業成本逐漸增高的背景下,許多青年把生活成本低、人居環境好的成都作為創業首選地。加上當地高校集中,創業就業已成為成都青年現實而迫切的需求。

  2009年6月,成都市出臺《關於促進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創業就業的意見》,提出要建設一批產業特色突出、配套功能完善、承載能力強的大學生創業園。檔案明確,此項工作由團成都市委牽頭協調。

  團成都市委書記惠朝旭認為,隨著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和青年思想觀念的深刻變化,共青團傳統的工作模式和工作領域已難適應形勢,通過服務青年創業,團組織找到了應對挑戰的新路徑,在引領青年中擁有了新的話語權。同時,通過牽頭大學生創業工作,共青團工作真正實現了從“圍繞黨政中心”到“融入黨政中心”的轉變,團幹部應該在主戰場中找準自己的位置,不能僅停留在外圍。

  在這一思路的引領下,團幹部使出渾身解數,用心幫助年輕的創業者解決各種難題。

  2009年7月,李威剛剛大學畢業,在成華區大學生創業園註冊成立了成都豆翼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主打動漫廣告的設計製作。8月,團成華區委書記康萍濤帶著包括李威在內的十幾名創業青年來到區委、區政府辦公大樓,從1樓爬到13樓,挨個向各部門推薦創業團隊的業務。

  說起當時的場面,李威忍不住想笑:“一群奇形怪狀的年輕人,跟在康書記後面,有人身穿花襯衣,有人腳穿拖鞋。”當時的李威剃個光頭,還穿了件黑底綠花的T恤衫。

  推薦完後,康萍濤不忘提醒這些年輕人:創業還要注意個人形象。

  事後,許多部門的工作人員記住了這些團隊,每當有業務,這些部門就會主動聯絡創業團隊。區婦聯負責人看過豆翼文化的作品後,主動把一批婦女維權動漫宣傳手冊交給他們設計製作。現在這筆業務已經敲定。

  李威粗略一算,入園創業以來,經過團組織介紹的黨政部門業務,合同金額超過了20萬元。

  不過,團組織的服務不是包辦一切,在公司業務逐步擴大後,團組織會鼓勵創業團隊到市場中闖蕩,勇於面向市場找“訂單”。現在,豆翼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已有不少得意之作,比如為中央電視臺劇組設計明星卡通形象、為知名博物館設計動漫宣傳片和吉祥物。公司在市場打拼中游刃有餘,並得到了市場認可。去年10月,一家香港上市公司向豆翼公司注資50萬元,雙方還在業務和企業管理方面密切合作。

  成都鼓勵大學生科技創業

  為吸引優秀大學畢業生,並幫助他們如願實現就業、創業,成都高新區出臺了一攬子計劃,構建起完善系統的大學生創業扶持體系和培育機制。

  根據成都高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傅學坤的介紹,已經出臺和即將出臺的一攬子計劃主要包括“擴大大學生創業載體”“建立大學生創業投資體系”“與高校共建大學生創業園分園區”“建立大學生創業專案庫”“建立創業導師庫”“建立大學生輔導企業庫”“完善公共技術支撐平臺”“制定大學生創業優惠政策”等。

  傅學坤介紹說,3年前,成都高新區已經建立起“中國大學生創業園”,併為數百名大學生提供了創業援助。為了進一步加大對大學生創業的支援力度,成都高新區將進一步擴大大學生創業載體,在南部園區、西部園區著力打造共10000平方米的大學生創業載體,並配置具有辦公條件的設施裝置。

  此外,成都高新區還將針對大學生創業企業特點,設立大學生創業天使基金和擔保資金;與高校共建大學生創業園分園區,將大學生創業服務延伸向省內主要大學,進一步促進大學生創業就業;定期舉辦專案推介會;聘請有創業經驗的企業家與大學生創業團隊或企業簽訂幫扶合同;幫助大學生企業與成功的創業企業對接,開展技術交流、專案合作和投融資活動;免費為大學生企業提供服務;制定針對大學生創業的房租優惠、專利申請補貼、專案申報、工商註冊、人事服務綠色通道、大學生創業企業引進的人才落戶、大學生廉租公寓等優惠政策;與大學聯合,在校內建立創業基地,為大學生提供貼身服務,滿足多種創業需求。

  據介紹,成都高新區大學生創業園入園的基本條件為:普通高校在校生、畢業5年內的大專、本科、碩士和博士研究生、在國外獲得學位的回國留學生等,年齡在35週歲以下。目前,該園已吸引63家大學生創業企業,帶動580名大學生實現就業,其中成都萊利克斯軟體公司和成都銳理開創資訊科技公司被高新區評為2008年優秀創業企業。

  很多學校也在扶持大學生創業,昨天參加沙龍的一西華大學的朋友說,他的專案在學校運作,校長非常支援,不僅有場地和頻寬等,還獲得了一些學生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