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美學在室內裝飾設計中的體現

  論必須是明白清楚的,它是學術和應用的重要工具。沒有理論的指導,室內設計便缺乏組織基礎且是脆弱的。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室內設計中美學要素的體現

  室內色彩除了對視覺環境產生影響外,還直接影響人們的情緒、心理。科學地運用色彩有利於工作,有助於健康,應做到色彩搭配和諧、舒適,既能符合功能要求,又能取得賞心悅目的效果。室內色彩設計除了必須遵守一般的色彩規律外,還應隨著時代審美觀的變化而有所不同。例如:紅色會給人激動、熱情的感受;綠色則會讓人安靜,讓人得到放鬆。

  室內整體空間中的柱子等建築構件以及牆、頂等各介面,對其進行符合功能需要的裝飾,是構成完美的室內環境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充分利用不同裝飾材料的質地和豐富多變的裝飾形式,可以獲得千變萬化和不同風格的室內藝術審美效果,同時亦能體現不同地域的歷史文化特徵。

  在所有的與視覺有關的藝術設計中,形態學提供了基本的部件構成形式,並把它們組合在一起,當然其中也包括設計中依附於形式的各美學要素的組合法則。具體到室內設計操作過程中,首先需要考慮的,就是如何把設計的個性從那種“壓迫性”中解救出來,如何充分發展差異性和異質性。其實,這種把大敘述和小敘述對立起來,把總體性和差異性對立起來,把同一性和異質性對立起來,以非總體性、非中心的思維方式來審視、規範自我的創造的思維特徵,不僅是建築與室內設計領域,而且也是當代藝術與文化的重要特色之一。

  在室內設計中的功能與審美有何意義

  處於隨社會變化而不斷髮展中的當代室內設計,或稱室內環境設計,應確立整體環境的設計觀念,這裡的“環境”有兩層含義:

  其一是指建築實體圍合形成的室內環境,它主要包括室內空間形態、視覺環境、空氣質量環境、聲光熱等物理環境、心理環境等諸多要素;

  其二是指包括建築外觀在內的庭院、街道、廣場乃至整個社群、城市、地區的自然和人文景觀的大環境概念。

  室內設計的“裡”,和室外大環境的“外”,具有相輔相成、辯證統一的關係,作為大環境系列“鏈中一環”的室內設計,不可脫離開大環境中的自然、文化與社會特徵、意義而孤芳自賞。正是為了更深入地做好室內環境設計,就愈加需要對環境整體綜合因素有足夠的瞭解和分析,著手於室內,但著眼於“室外”。

  當前室內設計還存在著相互類同、缺少創新和個性的情況,對環境整體缺乏必要的瞭解和研究,從而使設計缺失內涵而流於一般,設計構思侷限封閉。“裡”“外”是屬於一個整體的,也就是說我們在進行室內設計的同時,也要著眼於室外的環境。空間和擺設的設計和材料也要和外界達成統一的效果,這樣才能內外得當。

  室內設計中科學性與藝術性的結合

  當代室內設計的另一個顯著特點便是科學性與藝術性的審美結合。設計的科學性在帶來空間環境功能的合理、舒適、高效、安全的同時,其結構、材料、工藝本身具有的技術美感與設計形式處理產生的藝術美感,共同形成了當代室內設計審美的一個重要特徵。

  在室內環境的創造中,現代美學要求室內設計不但高度重視藝術性,而且還高度重視科學性及其相互的結合。從建築和室內設計發展的歷史來看,具有創新風格的興起,總是和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相適應。社會生活和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價值觀和審美觀的改變,促使室內設計必須充分重視並積極運用當代科學技術的成果。

  當代室內設計的科學性,除了在設計觀念上需要進一步確立以外,在設計方法和表現手段等方面,也日益予以重視,設計者已開始認真地以科學的方法,分析和確定室內物理和心理環境的優劣。針對當代建築和室內設計中的高科技和高情感問題,室內設計在採用物質技術手段的同時,當高度重視並運用現代美學原理,將科學性與藝術性、生理要求與心理要求、物質因素與精神因素進行綜合而全面的考量,從而創造出具有表現力和感染力的室內空間和形象,以及具有視覺愉悅感和文化內涵的室內環境,使生活在當代社會高科技、高節奏中的人們,在心理上、精神上得到平衡和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