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之夜的作文

  七夕,原名為乞巧節。七夕乞巧,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綵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

  1

  每年農曆七月初七是我國漢族的傳統節日七夕,也是中國的情人節。七夕節是我國眾多傳統節日中最具有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在過去曾經是眾多情人最為重視的一個日子,往往他們會在這天晚上虔誠的禮拜牛郎和織女,乞求愛情婚姻的姻緣巧配,能夠使將來婚姻生活幸福美滿。

  “佇靈匹於星期,眷神資於月夕”,在晴朗的夏秋之月,天上繁星閃爍,一道白茫茫的銀河橫貫南北,在河的東西兩岸,各有一顆閃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遙遙相對,那就是牽牛星和織女星。

  相傳牛郎、織女是一對恩愛、生活美好的夫妻,但由於王母的原因,使這對恩愛、親密的夫妻現在天各一方,只能遙遙相望,千言萬語只能通過眼淚來表達。這都是天庭定下的爛規矩:人仙不可相愛。人仙為什麼不能相愛呢?……最可惡的是那個王母娘娘,不顧兒女之情,決然做出這種殘酷的手段,拆散這對美好的煙緣,而且使他們永遠不得相見。牛郎織女隔著清且淺的銀河遙遙相望,終日只有以淚洗臉。但她們的真情感動了天下的所有喜鵲,都紛紛飛到銀河為牛郎織女搭起了一座橋樑,使他們暫時能夠再次相會。牛郎織女的真情和喜鵲的這種行為感動了王母。但為了維護天庭的尊嚴,王母最後只能允許了牛郎和織女在每年的七月初七相會一次。

  實在是太悲哀,一年相會一次怎麼足夠說完他們心中的言語呢?我希望我能夠效仿喜雀,用我的真誠去再一次感動王母,用我的靈魂化為一座橋樑永遠的架在銀河兩岸,使牛郎織女能夠每時每刻相守在一起。最後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

  2

  今天是七夕節,牛郎織女相逢的日子。

  這天,點點繁星好似顆顆明珠,鑲嵌在廣袤的天幕下,一眨一眨閃著光,匯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銀河。

  我雙手相扣,猜想繁星閃爍,在那縹緲無邊的空中,定然有美麗的街市,街市上定然陳列著很多物美價廉的東西,那些物品定然是人世間從未有過的奇珍異寶。

  我仰起頭,望天,不禁喃喃自語:“天上有神仙嗎?神仙有寶物嗎?寶物又會有什麼呢?”

  ……

  璀璨的星空讓我產生無限美好的遐想,編織美麗的夢想,萌動恬靜的情思,低吟綺麗的小詩……

  我抬頭仰望天空:黛藍色的天幕上綴滿了晶瑩閃爍的星星。突然,星星全部旋轉起來,像節日的禮花,像一條條火龍……我驚訝地瞪大了雙眸。隨後,我頭暈了,感到天旋地轉,我雙眸一閉,陷入了昏迷……

  呀!!我驟然睜開眼,神色微微有些緊張。

  對了!我疑惑又略帶迷茫地看向周圍。置身於安寧清遠的夜色裡,任海風輕柔舒爽地撫遍全身,銀色的髮絲吹在臉上,不禁有些麻癢。聽,蛐蛐在草叢中動情地吟唱,清亮如溪,空靈優美,如聞天籟。螢火蟲在遠處的叢林閃爍著迷離的光,蘑菇散發著銀藍色的幽光,安然,靜好。四周是人群的溫度,繁華的街道,令人心碎。我身著復古哥特式日本浴衣,銀色的長髮鬆鬆披在衣服上,手提鼓鼓的哥特式日本布縫小提包,給人一種古樸,陳舊的美感。

  我驚惶不定地看了看自己的著裝好周圍。

  這,這是哪兒?!

  3

  七夕是我們村裡喜慶的日子,家家戶戶都把客人請到家裡作客,整條村子都喜氣洋洋的。

  那一天來臨了,家裡就把桌子和椅子通通都拿出來擺齊,然後請酒樓的廚師和雜工來做菜,如果是自己做的會忙不來,就情來幫忙哦!

  那家酒樓的菜真的很好,他們非常認真的,細心的去做好每一道菜,菜做出來了,我目瞪口呆的,多麼完美啊!很多路過的客人都圍觀起來,其實是我們一家和許多家的人一起請他們來的,因為酒樓的老闆也接上門為客人服務的,所以他們就來了。到了吃飯了,入席我們家的客人,看到了桌上的菜說:“賣相很不錯噢。”吃完後他們更加讚歎不已,我覺得做菜的廚師和雜工是非常辛苦的,我們在這裡吃、喝,他們卻在清潔做完菜的工具,很不適合,我們在高興,他們在工作,所以我就拿了兩瓶大大的汽水出去送給他們喝,讓他們心裡高興,我們也開心了。

  走到小街上,看見有些人在擺地攤賣東西,擺的都是琳琅滿目的玩具,精緻的飾品和晚上會更亮的熒光棒,許多的小朋友都買了自己喜愛的玩具和其它的東西,擺地攤的東西真的非常的多,購買的小朋友也越來越多,小街上就非常的熱鬧!

  到了晚上,晚飯也非常的豐富,非常的美味,客人也吃的很開心,晚飯結束後,我們搬著椅子去村裡的籃球場看粵劇團的演出,每到七夕節,我們村都有粵劇看做三個晚上,這是我們村裡的村委會請回來的,我們把椅子拿到前面,這樣就看得非常清楚了。到了八點,粵劇團開場了,表演的人出來了,每個人都化了妝,很好看,劇也非常精彩,在粵劇表演中,我有一個人非常敬佩的,他就是那個粵劇團裡的文武生兼花旦,他不但唱得棒,還會唱女聲,非常棒,戲也做的精彩不已,大家都喜聞樂見,多開心啊!粵劇看完了,大家都戀戀不捨的,非常期待明晚粵劇團的演出,我非常想去後臺問那文武生拿張簽名照,因為他實在太棒了,可惜我沒有去,因為實在太晚了,我要回家了,我也不想去打攪他,他演出了也非常的辛苦,非常的累,就這樣,這個充滿喜慶、快樂的七夕在晚上的十二點悄悄的走了,走得無聲無息了。

  七夕這個節日,讓我們整條村子充滿喜氣,讓來到家裡的客人充滿歡樂,讓小朋友們充滿聲,這個節日是永遠都忘不了的!

  4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農曆七月七,牛郎織女來相會,喜鵲忙著搭喜橋,人間處處歡笑聲。

  夏夜裡,我與奶奶一同在庭院中納涼。這夜裡的風,倒也涼爽,我便纏著奶奶給我講故事。奶奶搖著蒲扇開始講起“牛郎織女”的故事。“……後來,就將七月七日作為牛郎織女一年一次相會的日子。”在柿子樹葉“譁——譁——”的聲響中,奶奶結束了故事。扎著牛角辨的我抬頭望著奶奶,好奇地問:“什麼時候才到七月七呀!”隨即又為牛郎織女報起不平:“王母真討厭,牛郎和織女一年就見一次,怎麼夠嘛!”奶奶含笑摸著我的頭說:“過兩天就到七月七了!”年幼的我在院子裡跑來跑去,替牛郎織女們高興……那是我第一次對七夕有了印象。

  每年端午是媽媽都會在我的手腕上繫上“花繩”。花繩是由幾種顏色的線編制而成,煞是好看。媽媽說這花繩要一直戴著,到了七月七就扔到天上去,給牛郎織女做喜橋,讓他們在一起呆的時間長些,夜裡的喜鵲是要睡覺的,畢竟“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一年一次的相會可馬虎不得。

  天空中的牛郎星與織女星離得很遠,中間那一道銀河是不是王母的簪子?有些“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的意味。

  七月七,人間也很熱鬧。古時候的公子小姐們只有在這一天可以見上一面,以解相思之苦。或許正是“距離產生美”,又或是“若即若離”,古人的情感總是格外濃厚。

  奶奶說七月七乃天要早些睡覺,夜間的離別之意小孩子受不了。一次七月七的夜晚,我偷偷地拉開竹簾向外看,天空中灰濛濛的,一顆心也看不見。我心想:難道牛郎織女已經分離了?忽然間第一次感到時間流逝的快速,時間的無情。竹簾一處角落中,我探出半個頭,愣愣的望著天空,竟流下了一滴不知為何的眼淚。“離別”這一詞我便第一次有了領會。“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相去萬餘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長,會面安可知?”

  長大後一次跟朋友無意中談到此事,一向不文藝的朋友竟說了一句:“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我看著她,靜了幾秒,心中豁然開朗。

  現在每年七月七,我們家人都會聚在家中,一堆不知被奶奶從哪裡翻出來的家鄉風俗,也變得有趣起來。吃過飯後,奶奶唱起了《鵲橋仙》,大家一邊聽一邊跟著打起拍子。“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在柿子樹葉“譁——譁——”的聲響中,奶奶結束了歌聲,與數年前一樣,好像什麼都沒變。天空中牛郎星與織女星好似也真真依偎在一起了。

  七月七,向你的家人,你的朋友,你愛的人,說出心中的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