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習慣的隨筆寫作
:一種習慣可以看出一個人的性格和教養,下面我們一起看看這篇《習慣》。
這次暑假,我和媽媽去臺灣玩了一圈。
先去的並不是臺北,是高雄。到高雄的第一天晚上,我就迫不及待的去了高雄最有名的夜市——六合夜市。這條街很長,很寬,路邊全是各色臺灣小吃的鋪子和流動車,我先和媽媽看見了個叫大腸包小腸的東西,便心急火燎跑過去,付了錢,剛準備轉身離開,鋪子的主人就突然說:“謝謝您!”我當時便愣了一下,不過也沒有怎麼在意。往後走,又看到了一個特色的東西——愛玉冰,我跑上前去,站在那個攤前看了好久,那個鋪子的主人看我在那兒躊躇不定,從邊上走過來:“小妹妹,你要什麼?”
“這個是什麼?”我指這一個小瓶子,裡面裝著很奇怪的東西,說是果凍吧,也不像,說是水吧,也不像。“這個呀,這個就是愛玉冰啊!”
“我只聽說過愛玉冰,但是這到底是什麼呀?”我隨便嘀咕了一下。
“它是用一種叫愛玉的種子晒乾、揉碎,入入水中攪拌成“凍”狀。就是這個了。”那個攤主頓了頓,又繼續說,“我還有建議呢,你可以把它和這個,這個,還有這個,都混在一起吃,比原來的也好吃很多”
攤主指了好多個東西給我看,雖然我都不知道那是什麼,但是我還是照著她說的買了。
“小妹妹,你要買大杯還是小杯?如果是一個人,我建議你買小杯,如果是兩個人去買,大杯好了,買兩個小杯,不划算呢。”她邊加調料邊跟我講。
“那就大杯好了。”
“好啦,小妹妹給你,謝謝。”轉眼間,她已經把一個大杯的愛玉冰打包好了,送到了我的面前。
“……”我接過愛玉冰,剛想說出的話卻咽回了肚子。
好熱情啊……我想。在無錫買東西時,有過這種情況嗎?
我繼續走,在那條長長的,寬寬的街上,有好多好多,數不過來的美食。
聽說一種叫做度小月擔仔麵的東西應該很好吃,看到了,便坐在店鋪桌子邊的椅子上,一個夥計就跑過來拿著一個選單:“二位好,請問要吃什麼?”
“這個,還有這個。”
“好的,謝謝。”他繼續記,“還有嗎?”
“不用了。”
“好的,謝謝,馬上就來,請稍等。”
其實並沒有多久,他就來了:“讓你們久等了,對不起。請慢用。”
我吃完麵,又往前走。看到了一種很香的烤肉,叫骰子牛 。去買了一份,那烤肉的人在烤肉的時候還說:“您稍等,謝謝。”
就連我路邊買了個玉米棒,那個賣玉米的阿姨還說:“謝謝你哦,小心燙哦。”
這……這什麼情況啊?為什麼要謝我啊!我幹什麼了嗎?這下我完全摸不著頭腦了:“媽,他們謝我幹什麼?有,有什麼好謝的?”
“這,這應該是一種習慣吧。”
“什麼習慣,要一天到晚說謝謝的呀!”我更不理解了。
“習慣於感恩呢?”媽媽問我,我卻不知道該怎麼回答了。
“我們不是用錢去買他們的東西嗎,哪裡存在所謂的感恩呢?”
媽媽並沒有回答。
繞了臺灣大半圈了,卻幾乎都是這種情況,每次都搞得我摸不著頭腦,媽媽也不給我解釋,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後來臨走了,到臺北去買肉鬆。媽媽要去左邊,那個營業員要去右邊,貨架之間太窄,結果她們就撞到一起了。再準確點兒說,是老媽一轉身,然後撞到了營業員。可是讓我無法理解的一幕又出現了,那個收銀員幾乎沒有經過半點思考,就脫口而出了一句:“對不起。打擾到你了。”然後就匆匆往右邊走去。
我沒有問,憋著,到了機場才悄悄的問老媽:“媽媽去買肉鬆的時候,是你撞的她吧?”
“對呀。”
“那為什麼不是你道歉,是她道歉呢?她要到什麼歉呢?”
“我不說,她不說,這場面不就尷尬了嗎?”
“習慣嗎?”我問。
媽媽,還是沒有回答。但是,我想我可能大概已經懂了。
“習慣啊。”
公眾號:中學生優秀作文
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