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平凹作品經典

  賈平凹是新期文學史上一個獨特而複雜的存在。20世紀70年代以來貫穿至今的賈平凹小說研究必然存留著豐富的文化資訊、歷史資訊。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一:落葉

  窗外,有一棵法桐,樣子並不大的。春天的日子裡,它長滿了葉子。枝根的,綠得深,枝梢的,綠得淺;雖然對列相間而生,一片和一片不相同,姿態也各有別。沒風的時候,顯得很豐滿,嬌嫩而端莊的模樣。一早一晚的斜風裡,葉子就活動起來,天幕的襯托下,看得見那葉背面了了的綠的脈絡,像無數的彩蝴蝶落在那裡,翩翩起舞;又像一位少婦,丰姿綽約的,作一個嫵媚的笑。

  我常常坐在窗裡看它,感到溫柔和美好。我甚至十分嫉妒那住在枝間的鳥夫妻,它們停在葉下歡唱,是它們給法桐帶來了綠的歡樂呢,還是綠的歡樂使它們產生了歌聲的清妙?

  法桐的歡樂,一直要延長一個夏天。我總想,那鼓滿著憧憬的葉子,一定要長大如蒲扇的,但到了深秋,葉子並不再長,反要一片一片落去。法桐就削瘦起來,寒傖起來。變得赤裸裸的,唯有些嶙峋的骨。而且亦都僵硬,不再柔軟婀娜,用手一折,就一節一節地斷了下來。

  我覺得這很殘酷,特意要去樹下揀一片落葉,保留起來,以作往昔的回憶。想:可憐的法桐,是誰給了你生命,讓你這般長在土地上?既然給了你這一身綠的歡樂,為什麼偏偏又要一片一片收去呢!

  來年的春上,法桐又長滿了葉子,依然是淺綠的好,深綠的也好。我將歷年收留的落葉拿出來,和這新葉比較,葉的輪廓是一樣的。喔,葉子,你們認識嗎,知道這一片是那一片的代替嗎?或許就從一個葉柄眼裡長上來,凋落的曾經那麼悠悠地歡樂過,歡樂的也將要寂寂地凋落去。

  然而,它們並不悲傷,歡樂時須盡歡樂;如此而已,法桐竟一年大出一年,長過了窗臺,與屋簷齊平了!

  我忽然醒悟了,覺得我往日的哀嘆大可不必,而且有十分的幼稚呢。原來法桐的生長,不僅是綠的生命的運動,還是一道哲學的命題的驗證:歡樂到來,歡樂又歸去,這正是天地間歡樂的內容;世間萬物,正是尋求著這個內容,而各自完成著它的存在。

  我於是很敬仰起法桐來,祝福於它:它年年凋落舊葉,而以此渴望來年的新生,它才沒有停滯,沒有老化,而目標在天地空間里長成材了。

  賞析

  賈平凹的散文總是讓人有親切之感,有警醒之感。

  親切來自於他的細膩。落葉,人人眼中皆有,但並非人人筆下的落葉皆有神韻。文筆的遜色自不必說,單是對生活的珍視這一點就難以與名家相提並論。所以,他才能享受一份獨一無二的美麗“那葉背面了了的綠的脈絡,像無數的彩蝴蝶落在那裡,翩翩起舞;又像一位少婦,丰姿綽約的,作一個嫵媚的笑。”如此情趣,我們這些對生活極為粗心的人是無福消受的,只能借光與賈平凹了。

  而警醒則來自他的敏銳。誰說自然無情?誰說落葉無意?它比人更懂得成長,更懂得生命。當我們在挫折中嗟嘆神傷時,落葉卻在歡樂與凋落的輪迴中詮釋了生命的真諦:將每一次輝煌作為起點,凋落也就成為了生命的快樂,成長會隨之而來。

  “是它們給法桐帶來了綠的歡樂呢,還是綠的歡樂使它們產生了歌聲的清妙?”多美的默契啊!正如落葉的凋落與歡樂的默契,也該如你我的默契———“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橋下看你”,你我皆是風景,何須輕言放棄?

  二:學會拒絕

  行走於世間,接納或拒絕,愛或不愛,放棄或執著。

  每個人都應有接納與寬容之心,但也要學會拒絕。

  我拒絕麻木。雖然生活的磨礪讓太多的熱情化作雲,但不能讓感情磨出老繭。如果沒有云讓眼神放飛追逐,那麼生還有什麼樂趣。

  我拒絕永遠明媚的日子。因為那是虛幻的夢境。痛苦可以讓我成長,讓我堅強。生活中的陰雨與風雪使我能清醒地在春夢中看清腳下的路。

  我拒絕折下那朵盛開的小花,那是在毀滅美的生命。一枝脆弱的纖細花莖,經過多少掙扎與痛苦才盛開出美麗,怎忍心為個人的私慾而去毀滅別人的幸福。我只求遠遠地望著,默默祈禱那自然的奇蹟開遍人生的每個角落。

  我拒絕用青春去賭明天。那彌足珍貴的季節,怎能經得起一擲千金?千金可以收回,但無論是一小時、一分鐘……失去了便無處可尋了。青春屬於自己,把握它,運用它,珍惜它,才能收穫金秋的碩果。

  我拒絕成為那窗臺上懼怕風雨的溫柔花,只能隔著玻璃窗,感嘆多變的天氣。有朝一日,有風從虛掩的窗戶掠過,那嬌弱的苦心便瓣瓣凋零了,落一地遺憾和傷心。我欣賞那些與男人並肩的女性,憑自己的聰慧和魅力,得到世界的尊重和生活的地位。我欣賞那有幾分豪氣的女人,靠自己的雙肩挑起生活重擔,出得廳堂,下得廚房。

  我拒絕生活中的痛苦,雖然我無力去阻擋要降臨的事。

  曾聽過一個故事:有人去找禪師求得解脫痛苦的方法,禪師讓他自己悟出:

  第一天,禪師問他悟到什麼?他不知,便舉起戒尺打他一下。

  第二天,禪師又問,他仍不知,禪師舉戒尺又打了他一下。

  第三天他仍然沒有收穫,當禪師舉手要打時,他卻擋住了。於是禪師笑道:“你終於悟出了這道理——拒絕痛苦。”

  我拒絕為滿足虛榮、得到金錢與地位而不惜以青春、美麗甚至感情為祭品。人生中充滿誘惑,也同樣遍佈著歧途與陷阱。

  女人的美麗是自然的恩賜,是真、善、美的化身,宛如一塊無瑕的美玉,決不能被世俗汙染,女人要靠自己的能力與才智取得應有的地位和尊重。

  我拒絕傾聽羅密歐與朱麗葉式的故事。雖然他們愛得壯烈,但終究是悲劇的結局。我只求現實中的愛有一點浪漫,有幾許微風,有暫短的雷雨也無妨,始終是平淡而幸福的喜劇。

  我拒絕向歲月祈求,流著淚埋怨時光的無情。雖然,青春已無聲地在日曆中一頁頁翻飛不見了,生活已把經歷寫在我的眼角,染白長長的青絲,但我相信青春心境。美麗易逝,魅力永存。

  我拒絕目的明確的愛情。愛是無法用語言說明的,一個讓人輾轉難眠、牽腸掛肚、見面時又相對無言的情感遭遇,經過多少歡笑與淚水、纏綿與零落,只為表達一個難以啟齒的字——愛。

  我喜歡平靜地望著愛人眼中的自己,微笑著面對幸福,不言不語,攜手同行。我拒絕被愛炙傷,拒絕讓激情瘋狂燃燒後,蒼白的灰燼被失望的冬季耗盡青春的餘溫。

  拒絕膚淺,接納深沉。拒絕憎惡,接納寬容、關懷和容忍。拒絕虛偽,接納真誠。拒絕假、惡、醜,接納真、善、美……

  生活中,一條充滿誘惑的大路在腳下延伸著,只有學會拒絕才不會步入歧途。

  三:《落葉》

  窗外,有一棵法桐,樣子並不大的。春天的日子裡,它長滿了葉子。枝根的,綠得深,枝梢的,綠得淺;雖然對列相間而生,一片和一片不相同,姿態也各有別。沒風的時候,顯得很豐滿,嬌嫩而端莊的模樣。一早一晚的斜風裡,葉子就活動起來,天幕的襯托下,看得見那葉背面了了的綠的脈絡,像無數的彩蝴蝶落在那裡,翩翩起舞;又像一位少婦,丰姿綽約的,作一個嫵媚的笑。

  我常常坐在窗裡看它,感到溫柔和美好。我甚至十分嫉妒那住在枝間的鳥夫妻,它們停在葉下歡唱,是它們給法桐帶來了綠的歡樂呢,還是綠的歡樂使它們產生了歌聲的清妙?

  法桐的歡樂,一直要延長一個夏天。我總想,那鼓滿著憧憬的葉子,一定要長大如蒲扇的,但到了深秋,葉子並不再長,反要一片一片落去。法桐就削瘦起來,寒傖起來。變得赤裸裸的,唯有些嶙嶙的骨。而且亦都僵硬,不再柔軟婀娜,用手一折,就一節一節地斷了下來。

  我覺得這很殘酷,特意要去樹下揀一片落葉,保留起來,以作往昔的回憶。想:可憐的法桐,是誰給了你生命,讓你這般長在土地上?既然給了你這一身綠的歡樂,為什麼偏偏又要一片一片收去呢!

  來年的春上,法桐又長滿了葉子,依然是淺綠的好,深綠的也好。我將歷年收留的落葉拿出來,和這新葉比較,葉的輪廓是一樣的。喔,葉子,你們認識嗎,知道這一片是那一片的代替嗎?或許就從一個葉柄眼裡長上來,凋落的曾經那麼悠悠地歡樂過,歡樂的也將要寂寂地凋落去。

  然而,它們並不悲傷,歡樂時須盡歡樂;如此而已,法桐竟一年大出一年,長過了窗臺,與屋簷齊平了!

  我忽然醒悟了,覺得我往日的哀嘆大可不必,而且有十分的幼稚呢。原來法桐的生長,不僅是綠的生命的運動,還是一道哲學的命題的驗證:歡樂到來,歡樂又歸去,這正是天地間歡樂的內容;世間萬物,正是尋求著這個內容,而各自完成著它的存在。   我於是很敬仰起法桐來,祝福於它:它年年凋落舊葉,而以此渴望來年的新生,它才沒有停滯,沒有老化,而目標在天地空間里長成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