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團圓親情美文
團圓,本身就是一個溫暖的詞語,在那些關於團圓的文章之中,我們能夠看到不一樣的感動!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的相關資料,供您參考!
篇1:又是中秋,又見月圓
讀著李白的靜夜思,品著余光中的鄉愁,不經意間,又是中秋,又見月兒圓。人生彈指一揮間。“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照古時人”。永恆的是天上的月,變幻的總是那月下的芸芸眾生。真是歲歲年年月相似,年年歲歲人不同。
月本無情,有情的是我們。月本無心,有心的是我們。古往今來,騷人墨客,無不揮毫潑墨,痴情吟詠。有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的雄豪。一尊還酹江月,人生如夢的醒悟。有春花秋月何時了的無奈。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的淡定。更有有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的豪邁。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博大……月亮,是國人不死的詩魂,少男少女們戀愛時的紅娘。
世上本沒有故鄉的,只因為有了他鄉。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又是最相思的節日。身在他鄉時,那故鄉的美,故鄉的情,竟然像被髮酵了一般,魂牽夢繞,難捨難分。故鄉的那些點點滴滴,便也如發酵池的酒一般,咕嚕咕嚕,活躍起來,不安份起來,散發出醉人的芳香。這便是鄉愁。
鄉愁是什麼?不過是母親的嘮叨,父親的責罵,爺爺的冰糖葫蘆,奶奶的爆米花,還有那外婆橋……普普通通的一花一草,一人一物,都成了濃濃的鄉愁。刻骨銘心,揮之不去。有網友在部落格裡說:只有辣椒,才能解胃的鄉愁。說這話的大概是湖南、四川或貴州的朋友。南方人到了北方,他們的鄉愁大多是大米飯。北方人到了南方,他們的鄉愁也許就是麵條和饃饃。
中秋月,故鄉明。明月是同一輪明月,中秋也是同一個中秋,並沒有什麼差別。有分別的是我們自己的心,一切只因那月下的人。當我們背起行囊,頭也不回地走向遠方,經歷千辛萬苦,去尋找心中的樂土,去尋找理想的天堂。有一天驀然回首,卻發現“踏破鐵鞋無覓處,那人原在燈火闌珊處”!天堂就在心中,樂土就是故鄉。我們轉了一圈又回到原地,突然了悟——人生原來如此。月是故鄉明,人是故鄉親!人人都會發出這樣的慨嘆,人人都有思鄉情結。
“那故鄉的山,那故鄉的水。那故鄉的風,那故鄉的雲。”那故鄉的一草一木一人一物都是情。“歸來吧,歸來喲,浪跡天涯的遊子”。費翔深情的歌唱,在耳邊迴響了20年,仍然新鮮,沒有褪去半點顏色。故鄉的親人,老人們要落葉歸根,少年們急著要走向遠方,各有各的方向,各有各的目標。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故鄉的美,美在明月。曾見過浩瀚大海上的月亮,也見過莽莽群山上的月亮。但都不及故鄉低矮的小石頭山上升起的明月來的有韻味。“揮毫當得江山助,不到瀟湘豈有詩”。明月,煙渚,瀟湘。小橋,流水,人家。岸沚汀蘭,茂林修竹,月夜風荷。中秋之夜,更是暗香浮動,月色清淺,人約黃昏後。故鄉的美,美在詩情畫意,美在人美心也美。看過柳宗元永州八記的人都知道,那種美,是攝魂蝕骨,見過一次,一輩子都無法走出的。不信,親自來看一看,被勾掉魂兒可別後悔喔。
在城裡呆了20年,似乎十多年都沒有見過月亮了。只有很少幾日,看見聊聊可數幾顆星,還有一個有圓盤盤,在摩天大樓的夾縫裡。月亮像昏昏欲睡似得,沒有什麼亮光。閃爍的霓虹燈,明亮的的路燈,還有那萬家燈火,悄悄掩蓋了明月的光輝,把月兒藏了起來,好讓我們迷戀她們。記得小時候,在鄉下,住瓦房。那時沒有電燈,點的是煤油燈或茶油燈。燈光暗黃的,如一粒小豆豆在燈芯上浪漫地跳舞。油燈光太小了,且並不能長點,點久了媽媽要罵的。於是,在夏天,我便常常捉些螢火蟲放在瓶子裡,讓它們發出美麗的光來照明。因為沒有燈光,晴朗的天氣裡,便天天盼星星,盼月亮。而那時的星星也彷彿分外的多,月亮也分外的明。月光清澈,明淨。月夜也常常朗照,猶如白晝。我便常常在月下讀書寫字,那種幸福感,是沒法用語言來形容的。月下看書,甚至連最小號的字都看得清清楚楚,纖毫畢現。如今,竟然連月亮都看不見了。真是貧時快樂無窮,富了反而失去快樂了!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故鄉的月,其實就是我們的心燈。只有在四周的光熄滅時,它才會亮。
又是中秋,又見月圓。中秋是一個浪漫,溫馨,祝福,思念,團圓的日子。世上最遠,莫過於心。世上最大者,莫過於心。世上最近者,亦莫過於心。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願天下所有的父母,身體健康,吉祥如意。願天下所有芸芸眾生,都團團圓圓,快快樂樂。
今年,我卻又不能回去。父母已經很老了,想想還能陪他們過多少箇中秋節,已屈指可數。不禁心裡悽然。還是打個電話,問候一聲吧。父母,卻滿不在乎。好像還有幾百年似的,仍早出晚歸,勞作不息。想那年少時,在那青瓦紅牆的小院裡,與父母妹妹四人,吃月餅,賞明月。那時的月餅,一人只一個,餡也只有白糖的,外殼粗糙得很。吃在嘴裡,窸窣作響,卻感覺甜美得要命。那些年的中秋,月色如水,天地一清。那些年的時光,溫馨、美好。現在已經是在夢裡了,可望而不可及。說句孩子氣的話:再也沒有那麼好吃的月餅了,再也沒有那麼純淨的明月了。
月是故鄉明,人是故鄉親。最美的中秋永遠只是在夢中了,它停留在童年的記憶裡,成了我今生最珍貴的財富。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篇2:中秋團圓
小時候,每到中秋節,姥姥便會帶著我去一棵梧桐樹下賞月,月亮披著神祕的面紗顯得格外美麗。夜空如黑絲絨一般,一輪金黃的圓月鑲嵌在上面,周圍有好多星星眨著孩子似的眼睛,若隱若現,忽明忽暗。銀白色的月光從天空直瀉下來,灑在大地上。望著潔白的月亮,我問:“姥姥!為什麼我看見月亮上有人呢?”姥姥說:“那是嫦蛾!”“嫦娥?”“對呀!從前……”“知道了!”從姥姥的口中我知道了許多美麗的傳說……
後來,姥姥得了心臟病,走幾步路就會犯病。終於有一天,姥姥被送進了醫院,我第一次進病房就吃了一驚,病床上的姥姥是那麼瘦,姥姥見我來了,便露出幾絲微笑,筋脈突兀的手不停的撫摸著我,我掉下了眼淚。
媽媽要帶著姥姥去上海看病。而我與姥姥就只能在夢中相見,可醒來時,我又得與姥姥分開。。。終於,姥姥打來電話,她的聲音很小很小,彷彿一根針掉在地上,她在電話裡的所有聲音便會消失,我又不禁留下眼淚,淚水打在電話筒上,姥姥便說:“不哭,不哭,再哭姥姥掛電話了!“我馬上擦乾眼淚說:”我沒哭!姥姥,你要早點回來!“說完便掛電話了,淚水再一次從眼框洶湧而出。
姥姥從上海回來了,病治好了,人人心裡都很開心,我心想:“姥姥回來以後,我一定會好好學習!讓姥姥天天都開開心心的!
媽媽說要把我接回深圳,我的心中多了份不捨與傷心,離別的前一天,姥姥對我說:“到深圳以後要好好學習,聽爸爸、媽媽的話……”說到這裡姥姥哽咽了,我也落淚了。
離別的那一天,姥姥一直把我送到火車上,才依依不捨的下了車,默默的走開,任淚水在臉上劃過,我覺得姥姥好像一下子蒼老了許多。火車開動了,姥姥在火車外使勁揮手,為的只是想讓自己的外孫女和自己相處的時間更長一些。我做在火車上,良久,也不說話,淚水從臉上劃落,滴進嘴裡,苦苦的,澀澀的。
而今,月亮依舊那麼圓。
篇3:中秋思親 勝似團圓
作者:靜心靜水
有民俗典籍載,因中秋之月又亮又圓,民間則闔家團聚賞月,寓團圓、圓滿之意,故而中秋節又稱“團圓節”。 吳自牧《夢樑錄•中秋》有云:“八月十五中秋節,……至如鋪席之家,亦登小小月臺,安排家宴,團圞子女,以酬佳節。雖陋巷貧寠之人,解衣貰酒,勉強迎歡,不肯虛度。”可見,就連普通百姓人家也都把中秋節視作團圓節來過。我家祖籍在河北唐山,據唐山民俗風情資料記述:農曆八月十五乃中秋節,亦為“團圓節”。是日,外出辦事或遠離家鄉者要趕回家中與親人團聚,晚上共同賞月,一起享用諸如西瓜、月餅等圓形食品,講述關於月亮的故事等等。
此俗歷史悠久,遍及各地。但對於有的家庭來說,由於種種原因,中秋團聚竟成奢望。例如我家,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作為家中頂樑柱的爺爺和父親,為了養活全家,不得不告別戰亂頻仍的唐山老家,先後赴黑龍江杜蒙等地謀求生計,不知有多少箇中秋之夜不能與家人團聚,只好遠隔千里,同仰明月,共懷鄉愁,寄託思念……
到了我們這一代,兄妹四人生於舊社會而成長於紅旗下,不需為基本生存而顛沛流離,但由於事業需要,曾分赴幾地工作、生活。加之過去中秋節不放假,大家也是聚少離多。早些年,大哥在外縣區做基層幹部,二哥參軍,我到農村插隊,老妹去了農場。後來各自工作都經歷了數次調動,四兄妹也很少有機會中秋聚首,則以書信往來,權當見字如面,共勉努力工作,互敘思念親情……
相繼退休之後,雖說“每天都是假期”,但卻在不同“法則”作用下,不由自主地到了不同的去處:大哥被天使們接回天國與父母會合;二哥被在穗工作的兒子接去南國醫養;我和老妹則各在北國弄孫。
每逢佳節倍思親。丙申猴年丁酉月庚子日——今歲中秋團圓節即將來臨,該如何與親人們“團聚”?——吾將攜子帶孫,先將共同的永恆的思念上傳給享一百一十歲“天年”的父母、享九十一歲“天年”的大哥,且告慰之:他們的精氣神早已融入我們的身心,實現著最恆久的“團聚”;再把滿載祈福的思念傳送給康復中的二哥,且寬慰之:今有“寬頻”傳親情,點指即達,有“大鳥”送親人,舉翼可至,隨時團圓!——這便是此刻我與老妹共同的心聲。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即使在期盼親人相聚的“團圓節”中,古人今人有時都不得不面對這樣的客觀現實。但我不為此遺憾,因為我心中永遠有濃濃的真真的親情和思念。至高境界在心間。形體難免受到時空的阻隔而不能團圓;但思念卻是可以穿越天上人間,跨越萬水千山,將父母兒女、手足兄妹之心時刻相連。從這個意義上說,中秋思親,勝似團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