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長度最長的河流
我國河流眾多,水系發達,在太空中俯瞰地球可以看見地球上有一條藍色的帶子,這就是小編要介紹的眾國最長的河流。
長江是我國最長的河流,也是世界著名的大河之一,居世界第三位。
長江,古稱江、大江,是亞洲第一長河和世界第三長河,也是世界上完全在一國境內的最長河流,全長6397千米,發源於青藏高原東部各拉丹冬峰,穿越中國西南、中部、東部,在上海市匯入東海。長江流經中國五分之一陸地面積,養育了三分之一中國人口。長江文明與黃河文明常被並列為中國歷史、文明、經濟的兩大源泉。繁榮的長江三角洲經濟佔中華人民共和國GDP20%。長江流域生態型別多樣,水生生物資源豐富,是多種瀕危動物如揚子鱷和達氏鱘的棲息地。
長江支流介紹
中國古代文獻中,常用“江”特指長江。東晉王羲之和孫綽是較早用此“長江”之名的。王羲之寫信給殷浩說:“今軍破於外,資竭於內,保淮之志非復所及,莫過還保長江!”***《晉書·王羲之傳》***;孫綽上疏曰:“天祚未革,中宗龍飛,非惟信順協於天人而已,實賴萬里長江畫而守之耳。”***《晉書·孫綽傳》***
長江干流各段名稱:源頭至當曲口***藏語稱河為“曲”***稱沱沱河,為長江正源,長358公里;當曲口至青海省玉樹縣境的巴塘河口,稱通天河,長813公里;通天河與位於可可西里腹地發源的長江北源楚瑪爾河匯流後,向東南流到玉樹縣巴塘河口。巴塘河口至四川省宜賓岷江口,稱金沙江,長2308公里;宜賓岷江口至長江入海口,約2800餘公里,通稱長江,其中宜賓至湖北省宜昌間稱“川江”***奉節至宜昌間的三峽河段又有“峽江”之稱***,湖北省宜昌宜都至湖南省城陵磯間稱荊江***荊江有“九曲迴腸”之稱***,江蘇省揚州、鎮江以下又稱揚子江。在上海市注入東海。流域內高原、山地佔65.6%;丘陵佔24%;平原、低地佔10.4%。長江航運發達,有“黃金水道”之稱。
支流湖泊有雅礱江、岷江、沱江、赤水河、嘉陵江、烏江、湘江、沅江、漢江、贛江、青弋江、黃浦江等支流以及滇池、草海、洪湖、洞庭湖、鄱陽湖、巢湖、太湖等重要湖泊,在江蘇省鎮江市同京杭運河相交。漢江是長江的最大支流。
氣候複雜
長江流域氣候溫暖,雨量豐沛,由於幅員遼闊,地形變化大,因此有著多種多樣的氣候型別。也經常發生洪、澇、旱、冰雹等自然災害。長江中下游地區四季分明,冬冷夏熱,年平均氣溫16~18℃,夏季最高氣溫達40℃左右,冬季最低氣溫在零下4℃左右。四川盆地氣候較溫和,冬季氣溫比中下游增加約5℃。昆明周圍地區則是四季如春。在金沙江峽谷地區呈典型的立體氣候,山頂白雪皚皚,山下四季如春。江源地區屬典型的高寒氣候,年平均氣溫-4.4℃,四季如冬、乾燥、氣壓低、日照長和多冰雹大風。
歷史文化底蘊
長江和黃河一起並稱為“中華人民的母親河”。長江同黃河一樣,是中華民族的搖籃,中國古文化的發祥地,她孕育產生了長江文明、石家河文化等文化體系。
長江,橫貫中華大地,日夜奔騰不息,迄今大約有兩億多歲了。它同黃河一樣,同是中華民族的搖籃,中國古文化的發祥地。早在舊石器時代,中華民族的祖先就在長江流域勞動生息,在雲南元謀發現的元謀猿人是迄今為止中國發現最早的屬於“猿人”階段的人類化石,距今已有170萬年左右的歷史,是長江流域人類活動悠久歷史的有力證明。考古學家在長江上下游,還發現不少地方仍留下中華民族童年的遺蹟。
如在長江上、中游地區,就有云南“麗江人”、四川“資陽人”、湖北“長陽人”的化石和石器。這些屬於舊石器時代中、晚期的人類遺蹟,距今亦有十幾萬年至一億多年了。70年代發現的江西清江美城和湖北黃陂盤龍城兩處商代遺址,證實了這裡至少在3000年以前已經發展了和黃河流域的中原地區基本相同的文化。在距今4000至6000年間,長江中游地區的原始人已經過著以稻作農業為主、漁獵為輔的定居生活,創造出較高水平的原始社會文化。
在長江下游地區,同樣有許多文化遺址。諸如,6000年前的馬家浜文化,5000年前的崧澤文化,4000年前的良諸文化等。南宋以後,長江流域更成為全國經濟的重心。
長江,數千年來以自己甘美的乳汁孕育了無數傑出的英才,陶冶了許許多多各領風騷的文壇巨匠,在中國文學發展史上佔盡了風流。春秋時期的莊周和屈原,他們都是荊楚文化的肥沃土壤培育出來的。莊周的《莊子》和屈原的《離騷》合稱“莊騷”,開創了南方文化浪漫主義的先河,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東晉的陶淵明,唐代的李黃陂盤龍城遺址出土文物白,宋時的蘇軾,等等,也都是長江造就出來的。
古建築介紹
馮煥闕為東漢幽帝時安州刺史馮煥墓前神道石闕,為四川現存最早的石闕,對研究漢建築、雕刻藝術及文物制度很有價值。平陽府君闕是現存漢闕中雕刻最精美的。溪州銅柱***湖南永順***,是五代後晉刻有盟約的銅柱;玉泉寺鐵塔***湖北當陽***,是佛教建築;太和官金殿***雲南昆明***,是古代道教官觀建築。安徽黟縣西遞“中國古代民居博物館”,被稱為古代建築藝術的寶庫,傳統文化的縮影。大屯土司莊園***貴州畢節***,為清末彝族土司莊園中儲存較完整的一座;祥集弄民宅***江西景德鎮***、潛口民宅,是明民居;嶽麓書院。白鹿書院、西秦會館、杜甫草堂,都是名建築;卓克基土司官寨,是集居住、官署、防禦於一體的少數民族官寨建築***四川馬爾康***;還有蘇州庭院等等。
長江治理方案
1、荊江分洪工程:1949年11月,林一山同志負責接受偽水利部系統,並安排將揚子江水利委員會主要部分分期分批遷至武漢併入長江水利委員會,留一部分在南京成立長江水利委員加固了荊江大堤。
2、分蓄洪工程:1954年,分蓄洪工程建成後,在丹江口工程本建成前經常運用,改變了漢江中下游堤防三年兩決口的嚴重局面。
3、丹江口工程:1958年9月丹江口工程開工,隨著丹江口水利樞紐和杜家臺分洪工程的建成,長江最大的支流漢江的治理開發取得了初步成績。隨著石泉、安康、黃龍灘、王甫洲及其它干支流樞紐工程相繼興建發揮效益,漢江干支流綜合利用將日臻完善,實現漢江流域規劃的最終使命。
4、葛洲壩工程:1971年開工興建,1994年全部工程勝利完成。在航運方面,長江上最為險要的川江航道中的三峽段得到了明顯的改善,有利於航運發展,船閘引航道執行正常。
5、三峽工程:是中國長江中上游段建設的大型水利工程專案。分佈在中國重慶市到湖北省宜昌市的長江干流上,大壩位於三峽西陵峽內的宜昌市夷陵區三鬥坪,並和其下游不遠的葛洲壩水電站形成梯級排程電站。它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水電站,也是中國有史以來建設的最大型的工程專案。1994年三峽工程一期工程正式開工,1997年11月實現長江二次截流***修建葛洲壩工程時,實現長江首次截流***,2003年第一臺機組發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