鬱金香的養殖條件及方法

  鬱金香為百合科鬱金香屬的多年生球根花卉。因其外型典雅,花色純正而深受人們喜愛。下面小編整理了,一起來看看吧。

  鬱金香的養殖條件

  溼度條件

  鬱金香喜溼潤,不甚耐乾旱,特別是在生長至開花期,一旦水分供應不足,葉片先端枯焦萎蔫,花蕾不能正常開放,花瓣枯乾。土壤中積水或長時間含水量過大,植株根系不能正常呼吸造成爛根。

  溫度條件

  鬱金香喜溫暖,不耐高溫,耐寒,最適生長氣溫為15-18℃,在5-20℃環境下能良好生長,25℃以上生長緩慢,逐步進入休眠。能耐-35℃低溫。喜通風良好,通風不良長勢不佳,且易罹病蟲害。

  土壤條件

  鬱金香喜肥沃、疏鬆、富含腐殖質、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在高密度土、貧瘠土中生長不良。

  光照條件

  鬱金香在生長過程中,白天接受良好光照進行光合作用,製造全株所需要的養分,並通過水輸送到所需部位,光照越強,光合作用就越強,製造養分越多,光照越弱光合作用越弱,製造養分越少。

  鬱金香的養殖方法

  鬱金香可地栽,也可盆栽。栽培時間,兩種栽法都可在10月下旬進行。地栽的株行距14~16釐米,施足底肥,覆土深度4釐米左右,溝深15~20釐米,栽後澆水。在發芽和開花前後,施2~4次薄肥。盆栽要選充實肥大的球莖,30釐米花盆內可栽3~5球。球頂與土面平齊。秋季種植後即將盆埋入土中,春天再挖出,放置陽光充足、通風良好處,正常澆水施肥,即可按時開花。

  地栽要求排水良好的砂質土壤,pH6.6~7,深耕整地,以腐熟牛糞及腐葉土等作基肥,並施少量磷、鉀肥,作畦栽植,栽植深度10~12釐米。一般於出苗後、花蕾形成期及開花後進行追肥。冬季鱗莖生根,春季開花前,追肥2次。3月底至4月初開花,6月初地上部葉片枯黃進入休眠。生長過程中一般不必澆水,保持土壤溼潤即可,天旱時適當澆些水。其栽培管理要點基本與風信子相同;只是鬱金香品種間易雜交使品種混雜,應注意隔離栽植。鬱金香鱗莖含澱粉多,貯藏期間易被老鼠吃掉,應注意收藏。

  鬱金香屬於鱗莖植物,需要經過一定的低溫階段,並在花莖充分生長後才能正常開花。常規栽培是一般的栽培方式,是沒有對鬱金香鱗莖進行過冷處理的栽培方式。

  鬱金香鱗莖應該種植在土層深厚、肥沃的沙性土壤中,其根系生長最忌積水,選擇的地勢一定要排水通暢。種植畦,畦寬一般為溝深 30釐米,地勢平坦的地方開溝應深一些。第一年種植的土壤如果土質較粘,可以每100平方米用兩個立方泥炭和5公斤複合肥做底肥進行土壤改良。鬱金香不宜連作,前一兩年種植過鬱金香的土地最好不再進行種植。種植鬱金香前的一個月應對土地進行深翻暴晒,消滅病菌孢子,併除去雜草。然後選擇晴朗天氣,用40%福爾馬林100倍液澆灌***深度達10釐米以上***土壤消毒後用薄膜覆蓋,覆蓋時間在一週左右。揭膜之後,把土整細,準備種植。

  栽種在向陽排水好的沙壤土中,一般土溫穩定低於12℃以下時可以考慮種植。深耕後宜施用腐熟的牛糞和其他的磷鉀肥***每平方米施用五氧化二磷7~10克氧化鉀1 3~15克***入土深度約為鱗莖高度的2倍,株行距為鱗莖橫徑的2~3倍,覆土後不再澆水,但須加蓋穀草,以提高土壤溼度並防止土壤板結。待幼芽剛出土展葉前,施1次稀薄的氮肥;現蕾後加大肥料濃度***10%肥90%水***。生長期間一般不澆水,只要保持土壤溼潤即可,若天氣乾旱,可澆1~2次透水***溼潤深度15釐米左右***。作為切花使用的,應在花蕾完全變色時剪取,瓶插的觀賞期約10天。

  種球栽種前應進行消毒處理,可用高錳酸鉀溶液或福爾馬林溶液浸放30分鐘,晾乾後種植。生產性種植的密度可以控制在12×12釐米或13×12釐米,根據品種不同而略有差異。一般葉片直立性強,植株矮小的品種可以適當密植。

  如果是展覽性種植,可以放到20~25釐米,栽植的深度為種球頂距土表4~5釐米。栽培後澆一次透水,以防止乾燥脫水。鬱金香多為盆栽觀賞,作地被植物及藥用。

  鬱金香的繁殖方法

  以分離小鱗莖法為主,秋季9~10月分栽小球,母球為一年生,即每年更新,花後在鱗莖基部發育成1~3個次年能開花的新鱗莖和2~6個小球,母球乾枯。母球鱗葉內生出一個新球及數個子球,發生子球的多少因品種不同而異,與栽培條件也有關,新球與子球的膨大常在開花後一個月的時間內完成。

  可於6月上旬將休眠鱗莖挖起,去泥,貯藏於乾燥、通風和20~22℃溫度條件下,有利於鱗莖花芽分化。分離出大鱗莖上的子球放在5~10℃的通風處貯存,秋季9~10月栽種,栽培地應施入充足的腐葉土和適量的磷、鉀肥作基肥。植球后覆土5~7釐米即可。

  秋季露地播種,深度1~1.5釐米。母球鱗葉內發生子球的多少,因品種不同而異,與栽培條件也有關。次春可發芽,四至五年才能開花。新球與子球的膨大,常在開花後一個月的時間內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