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代表著什麼
大暑一個“大”字就充分體現了天氣炎熱程度不容小覷,大暑高溫下,炎熱天氣無時不刻的都在透露著一股把衣裳溼透的勁兒。大暑的威力可比小暑厲害多了,大暑也是夏季的最後一個節氣,所以有點決不能“丟臉”的意思。大暑之後便迎來立秋。想知道嗎?下面由小編帶領大家簡單瞭解一下吧。
大暑代表著炎熱的開始,從這一天起,每天都會很熱。
大暑代表什麼:一年中日照最多、氣溫最高的時期
每年公曆7月22日或23日,太陽執行到黃經120度時為大暑,它是一個反映氣溫變化的節令。所謂的“大暑”從字面上就能看出和熱有關,這個節氣的到來意味著太陽到達黃經120°,一般在每年的7月22日至24日之間。因為大暑節氣正值“三伏”期間,是我國一年中日照最多、氣溫最高的時期,全國大部分地區乾旱少雨,許多地區的氣溫達35度以上2016年7月22日 17:30迎來大暑節氣。
今明天***22日-23日***,南方高溫範圍逐漸擴大,局地將達39-40℃,大部分地區體感溫度超40℃。此輪過程將是今年以來南方最大規模的高溫天氣過程,持續時間長、範圍廣、溼度大,公眾需加強防暑降溫。今天是大暑節氣,往年大暑期間,也是我國多地一年中最熱的時期,尤其是長江流域,氣象部門提醒當地公眾注意防暑降溫,注意控制情緒,避免在午後高溫時段外出,同時常備藿香正氣水等防中暑藥物。
大暑熱的時候溫度有多高:35度以上高溫常侵襲
進入大暑就是進入一年中最熱的時期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中,……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大也。”大暑是反映暑熱程度已達到極點,是一年中最熱的節氣。古書中說“大者,乃炎熱之極也。”暑熱程度從小到大,大暑之後便是立秋,正好符合了物極必反規律,可見大暑的炎熱程度了。
大暑相對小暑,顧名思義,更加炎熱。在《1971~2000中國地面氣候資料》中,從30年8月的極端最高氣溫統計中可以看到:有一部分省區7月的極端最高氣溫值出現在7月下旬,絕大部分省區8月的極端最高氣溫值都是出現在8月上旬,剛好都出現在7月下8月上的大暑時期。
大暑節氣正值“三伏”,是我國一年中日照最多、氣溫最高的時期,全國大部分地區乾旱少雨,許多地區的氣溫達35度以上,俗稱的“三大火爐”也最旺。在我國華南以北的長江中下游等地區,如蘇、浙、贛等一帶處於炎熱少雨季節,滴雨似黃金。
大暑賞荷花
大暑時期,盛夏荷花盛開,無論北京、杭州、南京,人們在傍晚時分,出門欣賞新開的荷花
由於酷熱氣候,在以大暑為代表的三伏天內,人們以安居靜養為主。為了消暑,還發明瞭種種民俗,在古代尤為昌盛。蕭放說,古有伏日頒冰之儀式,即伏日將頭年臘月窖藏的寒冰取出,供人們消暑。
“唐宋至明清帝都京師,入夏即有皇家賜冰之舉。宋代朝廷從初伏日開始,‘每日賜近臣冰,人四匣’。明代還會在立夏日,賜冰給文武大臣。明代文學家鍾惺《夏冰》即是對此事的記載。”蕭放表示,當時在京城有敲擊冰盞、沿街叫賣涼冰的小販,直到清代仍存,“冰盞發出的聲音清脆悅耳,史料記載其‘清冷可聽,亦太平之音響也’。至晚清,北京仍有賜冰之舉。從暑伏日到立秋,各衙門例有賜冰,按照官員等級不同發放‘冰票’,人們憑藉冰票自行領取。”
沿湖賞荷花,亦是古人消暑的佳趣。盛夏六月荷花盛開,無論北京、杭州、南京,人們在傍晚時分,出門欣賞新開的荷花。相較而言,蕭放認為北京什剎海“荷花最盛”,舊時每至六月,士女雲集。而杭州西湖自唐代以後開始種植青蓮,文人雅士暑日則泛舟其上;而南京的莫愁湖、玄武湖是盛夏賞荷的勝地。“暑月遊船也是當時民俗之一。舊時南京人在大暑時節,乘船夜遊秦淮,‘呼茗清談’,賞月觀景,風光無限。”蕭放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