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怎麼養生有哪些好方法
秋分到了代表著秋季已經到來,天氣漸漸變冷,此時科學的養生可以有效的預防疾病起到強身健體的目的。那麼秋分如何養生呢?接下來小編和你一起了解秋分的相關養生方法吧。
秋分的養生方法
1、精神調養
最主要的是培養樂觀情緒,保持神志安寧,避肅殺之氣,收斂神氣,適應秋天平容之氣。體質調養可選擇我國古代民間九九重陽***陰曆重陽節***登高觀景之習俗,登高遠眺,可使人心曠神怡,所有的憂鬱、惆悵等不良情緒頓然消散,這是養生中的養收之一法,也是調節精神的一方良劑。
2、飲食調養
中醫也是從陰陽平衡方面作為出發點,將飲食分為宜與忌。有利於陰平陽祕則為宜,反之為忌。不同的人有其不同的宜忌,如對於那些陰氣不足,而陽氣有餘的老年人,則應忌食大熱峻補之品;對發育中的兒童,如無特殊原因也不宜過分進補;對痰溼質人應忌食油膩;木火質人應忌食辛辣;對患有面板病、哮喘的人應忌食蝦、蟹等海產品;對胃寒的人應忌食生冷食物等。不論是哪種人,其實質都應防止實者更實、虛者更虛而導致陰陽失調。飲食調養方面要體現“虛則補之,實則瀉之”;“寒者熱之,熱者寒之”的原則。做到《素問·上古天真論》所說的:“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飲食有節”。在食物搭配和飲食調劑方面,中醫也是注重調和陰陽的。在食與藥的一體營養觀中,強調同屬天然產物的中藥和食物,某些性質,特別是補益或調養人體的陰陽氣血之功能本來就是相通的,有著水乳交融,密不可分的關係。從本草、方劑典籍中不難發現食藥同用的例證,古代醫者把烏雞、羊肉、驢皮、蔥、姜、棗等視為陰陽氣血之用,或調補胃氣之用;而在大量的食譜和菜餚中,又不難發現有很多藥材配伍其中如,枸杞、淮山、黃芪、茯苓、丁香、豆蔻、桂皮之類。當藥食調配得當時,可提高食品保健強身和防止疾病的功效。
3、運動調養
秋分是晝夜時間相等的節氣,人們在養生中也應本著陰陽平衡的規律。從秋季的氣候特點來看,由熱轉寒,即“陽消陰長”的過渡階段,人體的生理活動也應隨“長夏”到“秋收”而相應改變。秋季要特別重視保養內守之陰氣,凡運動、起居、飲食、精神等方面調攝,皆不能離開“養收”這一原則。
秋分養生的飲食方法
需要提醒的是,秋分的“燥”不同於白露的“燥”。秋分的“燥”是涼燥,而白露的“燥”是“溫燥”,因此,在飲食方面要注意多吃一些清潤、溫潤為主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等。秋天上市的果蔬品種花色多樣,其中藕、荸薺、甘蔗、秋梨、柑橘、山楂、蘋果、葡萄、百合、銀耳、柿子、芝麻、蜂蜜等,都是此時調養佐餐的聖品。
在秋分時節,可適當多吃些辛酸味、甘潤或具有降肺氣功效的果蔬,特別是白蘿蔔、胡蘿蔔。秋分養生雖然以多吃“辛酸”果蔬為主,但也不可吃得太飽,以免造成腸胃積滯。需要注意的是,秋分後寒涼氣氛日漸濃郁,如果脾胃不好、經常腹瀉的人,水果吃多了還容易誘發或加重病情。
秋分養生的進補方法
根據中醫“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現在已經進入秋季進補的季節,但秋季進補也不可亂補,與白露的養生進補相同的是,這個時候的養生保健應注意五方面的內容。
首先,無病就不需要進補。如果無病隨意進補,既增加開支,又傷身體。如服用魚肝油過量可能引起中毒,長期服用葡萄糖還會引起發胖。此外,血液中膽固醇增多,還易誘發心血管疾病。
其次,不要慕名進補,養生專家稱,一些市民盲目認為價格越高的藥物,就越能補益身體。其實,過量濫用滋補品反而可能會導致過度興奮、煩躁激動、血壓升高,甚至引起鼻孔流血等。
此外,如果要進補,應該分清虛實。中醫的治療原則是“虛者補之”,不是虛症的病人不宜用補藥。而虛病又有陰虛、陽虛、氣虛、血虛之分,只有對症服藥才能補益身體,否則將適得其反。
專家強調,任何補藥服用過量都會有害,建議進補還需適量。“重藥物、輕食物”並不科學,俗話說:“藥補不如食補”。秋季到了,有關養生進補的事宜也該根據季節改變,尤其是注重身體健康的人群,更應根據季節改變及時作出調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