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肚肚摸起有點硬是怎麼回事
現在有很多寶寶肚子摸起有點硬的現象,下面是小編為你做的整理,希望對您有用。
原因
寶寶的胃腸發育還不成熟,腸道蠕動多不協調,容易出現腸道脹氣、排氣,這多由於寶寶吃得過多,過飽,消化不良所致。
建議給孩子吃一些消食的藥物,飲食調整一下,晚餐少吃肉食,多吃一些易消化的食物 。
方法
一、 寶寶消化不良要注意飲食,避免食用上火的食物,若母乳餵養,注意母親的飲食,多吃水果蔬菜。
若奶粉餵養,建議嘗試換一種奶粉試試。給孩子經常揉揉肚子的,注意多喝水.養成良好的進餐習慣,不要過飽,按時進餐,多吃蔬菜、水果是調整消化功能的好方法。養成寶寶良好的排便習慣,使排便正常化可能有助於改善消化不良症狀。
二、 寶寶消化不良的調理
寶寶4個月應該可以開始新增輔食了。這幾種食物可以多給寶寶吃:
1、胡蘿蔔湯:胡蘿蔔洗淨剁碎,加水少許煮爛,濾出菜汁加水到一千毫升,和糖三十至五十克,煮沸即成。它富有鹼質,含果膠,有使大便成形和吸附細菌、毒素的作用。
2、蘋果泥:蘋果洗淨切成兩半,用勺刮成泥。蘋果泥纖維較細,對腸道刺激少,因含鹼質與果膠,有吸附作用,且含有鞣酸,具有收斂作用。
3、焦米湯:米粉炒黃,加水熬糊狀,加適量糖即成。因焦米湯中的澱粉已成糊精,更易消化。且炒過的米粉一部分已炭化,具有吸附作用。因此,小兒腹瀉嚴重者可用焦米湯。
4、稀釋牛***羊***奶:牛、羊奶加百分之五至十糕乾粉***麵粉或米粉也可***,根據小兒的消化情況,適當加水調勻煮開,適當減少糖量,這樣可影響牛***羊***奶的膠質狀態,形成柔軟而疏鬆的酪蛋白凝塊,易於消化,同時奶內加了澱粉後,能減弱乳類中糖的發酵作用。另外,吃益生菌,還有貼丁桂兒臍貼也是可以幫助調理 。
三、 寶寶消化不良的按摩方法:
1.按揉推四橫紋:四橫紋穴位於手掌麵食、中、無名、小指的第一指間關節橫紋處。操作時,操作者左手握住小兒的手指,用右手食指或中指指端分別按揉四橫紋穴,約2~3分鐘;也可推四橫紋穴,將小兒四指併攏,操作者用右手拇指自小兒的食指橫紋處推向小指橫紋,推50~100次。具有調中行氣,和氣血,除脹滿的作用。
2.按揉推板門穴:板門穴位於小兒手掌大魚際處。操作時,操作者左手握住小兒的手指,用右手拇指蘸滑石粉,按揉板門穴。按揉時,順、逆時針皆可;也可使用推法,由拇指指根推向腕橫紋可止瀉,由腕橫紋推向拇指指根能止嘔,來回推可調整脾胃功能。按揉2~3分鐘,推50~100次。
3.推脾經穴:脾經穴在小兒拇指橈側面。操作時,操作者左手中指或無名指夾住小兒左手四指,再以拇指與中指捏住小兒拇指,操作者用右手拇指蘸滑石粉後,直推小兒脾經穴,從拇指指尖推向拇指根,推50~100次,單方向直推,不宜來回推。具有健脾和胃的作用。
4.按摩掌心:操作時,操作者左手握住小兒的手指,用右手拇指蘸滑石粉,按摩小兒掌心50~100次,按揉時,順、逆時針皆可。
5.腹部按摩:小兒採取平臥位,操作者用右手四指或手掌,在小兒腹部,以臍為中心,作圓周運動。順大腸方向為瀉,適宜大便偏幹者;逆大腸方向為補,適宜大便偏稀者;一般多選擇順、逆各半,約按摩50~100次。操作時,手法不宜過重,應輕重適宜;操作者的手不宜過涼,應溫暖。具有調脾和胃的作用。
6.足底按摩***揉湧泉穴***:湧泉穴在腳心,屈趾時,足掌心前正中凹陷中。操作者用中指、食指或拇指指端揉該穴,按揉時,順、逆時針皆可。按揉2~3分鐘。具有止吐瀉,調脾胃的作用。
另外還有一種是食積夾熱型
治則:解熱健脾消合。
手法:推法,指揉法,掌摩法,掌揉法。
取穴及部位:脾土穴、腕陰陽穴、三關穴、六腑穴、四橫紋穴、外勞宮穴、腹陰陽穴、足三裡穴。
操作方法及要求:
①清脾土穴:使患兒掌心向上,醫者用指推法,自患兒拇指的近端推向遠端,稱之為“清脾土”,三百下。
②補脾土穴:先用“清脾土穴”的方法對患兒進行治療,接著再用“補脾土穴”的方法,稱之為“先清後補”。食積夾熱時,常採用“先清後補”的方法。
③分推腕陰陽穴:約一百下。
④推三關穴:約二百下。
⑤退六腑穴:約六百下。退六腑穴的次數要比推三關穴的次數多,因為是“食積夾熱”。
⑥推四橫紋穴:四橫紋穴有兩種不同的位置,是四個穴位的總稱。在這裡所說的位置是在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的掌指關節掌側橫紋處。醫者以推法,依次分別在上述部位進行治療,約數分鐘。
⑦揉外勞官穴:外勞官穴正對掌心勞官穴處。醫者用一般作順時針方向的指揉數十下。
雖然推拿對於治療消化不良效果好,但是家長平時還是要注意照顧好孩子,避免孩子出現消化不良的症狀。比如要讓孩子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不挑食,不偏食,每天按時按量吃飯,切忌過飢過飽,這樣才能有效預防消化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