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浮小麥功效與作用

  中醫認為,浮小麥味甘性涼,可入心經,能止汗。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說,浮小麥能“益氣除熱,止自汗盜汗、骨蒸虛熱、婦人勞熱”。下面就由小編為大家介紹下浮小麥的功效和作用,希望可以幫到大家哦。

  浮小麥的功效和作用

  治盜汗及虛汗不止:浮小麥,文武火炒令焦,為末。每服二錢,米飲湯調下,頻服為佳。一法取陳小麥用幹棗煎服。***《衛生寶鑑》***

  治男子血淋不止:浮小麥加童便炒為末,砂糖煎水調服。***《奇方類編》***

  產後盜汗:浮小麥15—30克,黃芪10—15克,紅棗10枚,煅牡蠣20克。水煎服,每日1劑。

  體虛盜汗:浮小麥20克,紅棗、烏梅肉各15克,水煎服,每日一劑。

  熱病後盜汗:浮小麥、玉米芯各30克,煎湯代茶飲。汗多者服用3劑即可。

  肺結核盜汗:浮小麥、百部各15克,百合30克,水煎服,每日一劑。

  浮小麥的食用方法

  浮小麥麻黃根豬展湯

  材料:

  浮小麥***30克***,麻黃根***10克***,豬展***100克***。

  做法:

  豬展切小塊焯水。全部材料加5碗清水煮沸後轉小火煲1小時即可。喝時以少許鹽調味,分2—3次喝。

  象牙絲浮小麥豬骨湯

  材料:

  象牙絲***10克***,浮小麥***30克***,排骨頭***100克***。

  做法:

  ***1***排骨頭斬小塊焯水。全部材料加適量清水煮沸後轉小火煲1小時即可。

  ***2***喝時以少許鹽調味,分2—3次喝。

  糯稻根浮小麥酸棗仁茯苓瘦肉湯

  材料:

  浮小麥30克,糯稻根15克,酸棗仁10克,茯苓10克,瘦肉150克。

  做法:

  ***1***瘦肉切小塊焯水。全部材料加5碗清水煮沸後轉小火煲1小時即可。

  ***2***喝時以少許鹽調味,分2次喝,連續喝3日。

  浮小麥黃芪泥鰍湯

  材料:

  泥鰍250g,浮小麥15g,黃芪30g,大棗12粒,姜適量。

  做法:

  ***1***浮小麥洗淨。

  ***2***大棗清水洗淨。

  ***3***黃藥剪短一些並洗淨。

  ***4***泥鰍洗淨,瀝乾水份。

  ***5***熱鍋倒入點油,將洗淨的泥鰍倒入鍋中,爆香一下,撈起。

  ***6***燉盅裡放入浮小麥,黃芪與大棗。

  ***7***再將泥鰍放入,注入2碗清水。

  ***8***加蓋,隔水燉2小時。

  浮小麥的配伍應用

  配麻黃根麻黃根甘平,入肺經,“肺合皮毛”,故可實表固澀止汗;浮小麥甘涼,人心經,“汗為心之液”,故能益氣清熱,能達皮腠而散其熱,故又可退勞熱,二藥合用,相輔相成,益氣養心,清熱涼血,固表止汗力彰。

  配黃芪:生黃芪合浮小麥,是治療氣虛自汗的常用對藥。黃芪甘溫,人中益氣,入表固衛,能固護衛陽而止汗;浮小麥甘涼,人心經,斂液止汗,質輕而浮,又固表止汗。二藥合用,相輔相成,標本兼顧,擅長益氣固表,斂液止汗,最宜用於治療諸虛勞損、衛氣失固、腠理不密之自汗證,對於盜汗屬氣虛者,又可選用。

  配酸棗仁:酸棗仁既能養心血而寧心神,又能斂心液而止虛汗;浮小麥枯浮體輕,最善走表止汗,且可除虛熱骨蒸。藥合用,養心斂汗之功更著,宜用於心氣不足、體倦汗出之證。

  配大棗、甘草:婦人髒躁實屬心陰血虛之證,可見煩躁、多汗、失眠等。以浮小麥甘涼人心,滋心陰,益心氣,配合大蹬甘溫人心養血,輔以甘草調和藥性,三藥合用,即為各方“甘麥大棗湯”,為治療心陰血虛髒躁證之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