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計之以逸待勞
以逸待勞,指作戰時採取守勢,養精蓄銳,讓敵人來攻,然後乘其疲勞,戰而勝之。那麼下面小編向大家介紹。
戰國末期,秦國少年李信率二十萬軍隊攻打楚國,開始時,秦軍連克數城,銳不可擋。不久,李信中了楚將項燕伏兵之計,丟盔棄甲,狼狽而逃,秦軍損失數萬。後來,秦王又起用已告老還鄉的王翦。 王翦率領六十萬軍隊,陳兵於楚國邊境。楚軍立即發重兵抗敵。老將王翦毫無進攻之意,只是專心修築城池,擺出一派堅壁固守的姿態。兩軍對壘,戰爭一觸即發。楚軍急於擊退秦軍,相持年餘。
王翦在軍中鼓勵將士養精蓄銳,吃飽喝足,休養生息。秦軍將士人人身強力壯,精力充沛,平時操練,技藝精進,王翦心中十分高興。一年後,楚軍繃緊的弦早已鬆懈,將士已無鬥志,認為秦軍的確防守自保,於是決定東撤。王翦見時機已到,下令追擊正在撤退的楚軍。秦軍將士人人如猛虎下山,只殺得楚軍潰不成軍。秦軍乘勝追擊,勢不可擋,公元前223年,秦滅楚。
此計強調:放敵方處於困難局面,不一定只用進攻之法。關鍵在於掌握主動權,待機而動,以不變應萬變,以靜對動,積極調動敵人,創造戰機,不讓敵人調動自已,而要努力牽著敵人的鼻子走。所以,不可把以逸待勞的“待”字理解為消極被動的等待。
相關人物:
李信,生卒年不詳,字有成,槐裡***今陝西咸陽興平東***人,戰國末期秦國著名將領。其先祖李宗,為魏國大夫,至李信歷十代,均為大臣或將領。祖父李崇,為秦國隴西太守,封南鄭公;父親李瑤為秦國南郡太守,封狄道侯。李信在滅燕國之戰中立有大功。後領兵二十萬攻打楚國,先是一路凱歌,後被楚將項燕大敗。
最近訪問
- 三十六計之以逸待勞
- 公司食堂財務管理制度範本精選
- 閱讀手抄報版面設計圖內容資料
- 有關猜歌名的謎語
- 家庭手工阿膠糕製作流程
- 小學生校園繪畫圖片精選
- 施工專案經理崗位職責標準範例
- 唯美浪漫幸福的簽名短句
- 教師關於文明禮儀優秀演講稿
- 唯美好聽的非主流說說
- 家常冬季炒菜的做法和步驟有哪些
- 斑葉球蘭的養殖方法有哪些
- 吃羅紅黴素不良反應
- 黨員幹部兩學一做第四專題討論發言稿
- 很現實的人生感悟句子
- 三年級下冊語文第一單元試卷及答案
- 穴位減肥最快的方法
- 半邊臉抽搐什麼原因
- 冀教版七年級下冊數學期末試卷
- 普通話證書對教師資格證有什麼影響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