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缺話題作文
當人們很自然地認為完美是美的最高層次時,殘缺以另一種美展現在我們面前。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些關於殘缺話題的作文,僅供參考。
篇一
當人們很自然地認為完美是美的最高層次時,殘缺以另一種美展現在我們面前。
每當說起思念,人們便會想到月亮。中秋佳節,圓月當空,體現的是幸福、和諧之美。與此相比詩人們更偏愛於缺月,彎彎的月亮掛在天上,像細眉,像笑眼,像通往天宮的渡船……缺月獨特的形狀總讓人遐想不斷。“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柳永在楊柳岸酒醒,卻又被“曉風殘月”的景色所醉了,足以看出殘月之美勝過圓月。在我看來,圓月似乎太過霸氣將星星的光都掩蓋了,而殘月卻正好,散發著柔和的清輝,與星光相映襯,與任何景物都能成為名家筆下傳世的圖畫。
春季最宜賞花,可何必追求完整的花?風和日麗,卻錯過了賞花最好的時節,那不妨看看枝頭的殘紅。雖已不完整,可仍執著的不肯落下,這不使你感動嗎?風過,殘餘的花瓣紛紛落下,投入大地母親的懷抱,這不使你有所感悟嗎?
日食是令許多科學家傾心的天文現象,為了觀察到一次完整的日食,有人願幾天幾夜不合眼,有人拿著相機苦苦等候……“日”不就是太陽嗎?可平時的太陽又有誰為之傾心呢?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反差正是因為平時的太陽都是完整的,而“日食”卻是太陽被月亮擋住,是不完整的。
玉器、寶石人人都愛,可不見得有幾個人喜歡未經打磨、縷刻的璞玉,這也不正是殘缺勝過完整?
聞名世界的比薩斜塔之所以出名,是因為它的斜。如果它是直立的,那麼只能說它是一座鐵塔,而不是將它與奇蹟沾邊。
枯藤、老樹、夕陽、落葉、……正是這些殘缺的事物與美好的事物共同配合,才使世界變得多姿多彩。我們在肯定美好事物的同時,為什麼要否定殘缺事物的美呢?
當你發現美不一定是完美的事物,也可能是殘缺的事物時,請用肯定與讚賞的語氣向世界喊:“殘缺也美麗!”
篇二
在我的電腦中始終儲存著這樣一幅圖片:一位英俊、健壯的男孩與一位婀娜多姿的少女兩人在跳《天鵝湖》的舞蹈。表面看這就是一張兩位舞者的照片。男的向左傾形成了一個弧度,女的依偎在男的胸前,兩隻手開啟。這只是一張芭蕾舞的照片而已。可當視線向下轉移,你會發現一種令人震撼的美。
原來兩人都是殘疾,一位是右腿截肢,一位是左腿截肢。兩人的這個工作都剛好把彼此的缺陷互相掩蓋。乍一看以為是兩位專業的舞者。只有仔細辨認才會發現那兩隻空蕩蕩的褲筒。每當看到這裡我的內心總會有一種衝動,是對兩位的敬佩?是對兩位的憐憫?還是對自己的一種慚愧?
我想他們不需要我的憐憫,因為他們靠努力贏得別人的賞識與尊重;他們也不需要我佩服,因為一個殘疾人都能做到,一個正常、健壯的人又何足掛齒。留下的是對自己的慚愧和對另一種美的認識,這種美鞭策我奮進,因為這種美是殘缺。
是啊,有多少殘缺可以化作美。張海迪的殘缺留給我們是一種堅韌,一種不拋棄、不放棄的美;霍金的殘缺留給我們的是一種努力追求,永不言敗的美;而《千手觀音》留給我們的更是一種精神上的莫大享受和闡述生命真諦的美。
當我們遇到生活中的不順時,我們就把它當作一種殘缺,相信自己有化腐朽為神奇的美。只要我們努力克服,迎難而上,最終會得到成功,得到你想要的美好。考試差一分沒及格,你可能會捶胸頓足、氣憤不已。但這一分的殘缺會促使你繼續努力,為了這一分你可能會不辭辛勞的學習,不懈努力後,你會得到比這一分多的多的東西。這便是“殘缺效應”。當我們面對殘缺,並想方設法去彌補殘缺時,美麗便會被創造。
殘缺能使我們奮進;殘缺能使我們堅持;殘缺能給我們帶來美麗背後生命的真諦。
殘缺能不美嗎?
篇三
在我們的身邊,有許多美麗的事情,比如同學成績不好,我去幫助他;在公交車上給老人讓座。可我一般是以貌取人,沒有想到樣子不好的人也會做出許許多的美麗的事情。
在我家樓下,住著一個身體殘疾的青年。為了治病,他家基本上沒有可支配的錢了。而他每次上樓的聲音都非常大,十分吵人,所以我一開始非常煩他。
在2008年的時候,汶川大地震使幾十萬人無家可歸。我們小區要捐款幫助那些遇到困難的人們。那天,我和爸爸媽媽剛捐完款,就發現他也到捐款箱的旁邊,往裡投了幾百元錢。媽媽對我說:“看見那個叔叔了嗎?你可要跟他學學啊。”我不以為熱:“可他家為了他花了多少錢啊!他家還那麼窮呢。”“那不更能顯出他善良?”“哼!”我還是看不起他。但心裡有點敬佩他了。
又過了一段時間,我忽然有一陣子看不見他了,又聽說他生病住院了。
一天,我看見他的母親滿臉淚痕,就好奇地跑過去問:“阿姨,您這是怎麼了?”那個阿姨告訴我叔叔快不行了,可他在這種時候還不管自己,要在死後捐獻眼角膜,他說他知道人們生病以後是多麼痛苦!
聽完以後,我驚訝了:原諒他真的像媽媽說的一樣,擁有一顆善心,我越發敬愛他了。
其實身體上的殘缺沒有關係,重要的是擁有一顆樂於助人的內心;有些人身體健康,可內心卻那麼狠毒。
在這裡,我要說:“殘缺其實也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