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爾發明了什麼
亞歷山大·貝爾是一位美國發明家和企業家。那麼你知道他發明了什麼嗎?一起來看看小編給大家精心準備的資料,歡迎閱讀!
貝爾發明了電話
1876年3月10日 ***農曆二月十五***,貝爾發明電話。
1892年紐約芝加哥的電話線路開通。電話發明人貝爾第一個試音:“喂,芝加哥”,這一歷史性聲音被記錄下來。
今天,在不同地點生活的人要直接聯絡,既不用寄信的方式,也不必親自趕到對方所在的地方,他們只要通過電話這一工具即可辦到。電話這個通訊工具是什麼人,在什麼時候發明的呢?電話的發明者叫貝爾。他原是蘇格蘭人,生於1847年。24歲時移居美國,不久加入美國籍。1873年他已是波士頓大學語言生理學的教授。一次,他企圖通過一根電報線來同時傳遞幾個資訊。他的設想得到了妻子梅布林.哈伯德與岳父的支援。梅布林是聾子,以前是貝爾的學生。她父親較富有,為女婿的科學試驗慷慨解囊,提供必要的經濟支援。
貝爾的不少朋友卻希望他鑽研電報術。但發明家不以為然。他心裡唯一惦記的事,就是要完成傳遞人聲的工作。他先試製成“諧和電報”——在一根導線上連線由帶電蘆葦組成的兩個豎琴模樣的集合。每根蘆葦在導線的那一頭都有同頻率的對應者。貝爾把兩個“豎琴”掛在磁性薄膜上。這薄膜是模仿人耳的一種裝置。
有一天,貝爾的助手托馬斯.沃森擺弄夾住了的蘆葦,而貝爾卻從導線上聽到了鄰室傳來的撥動的絃音。他記下了事實,從而導致進一步試驗。試驗過程中,貝爾遇到不少困難。但他是個虛心好學的人,因而在向別人求教時,得到過一些著名科學家的指導與幫助,其中有著名的物理學家赫爾姆霍茨、約瑟夫.亨利、愛迪生等。
1876年3月10日,貝爾通過送話機喊道:“沃森先生,請過來!我有事找你!”
在實驗室裡的沃森助手聽到召喚,像發瘋一樣,躍出實驗室,奔向貝爾喊話的寢室去。他一路大叫著:“我聽到了貝爾在叫我!我聽到了貝爾在叫我!”……
這樣,人類有了最初的電話,揭開了一頁嶄新的交往史。1877年,第一份用電話發出的新聞電訊稿被髮送到波士頓《世界報》,標誌著電話為公眾所採用。1878年,貝爾電話公司正式成立。
拓展:貝爾的故事
西元一八七三年,在美國波士頓一間名叫「音聲生理學校」裡,經常聚滿了眾多的觀摩者。
這是一所很不尋常的學校,專門訓練那些因耳聾而無法學習發音說話的孩子,如何使用眼睛去學發音。經過訓練的孩子,雖然聽不到別人的聲音,但是卻可以依別人的脣形,而練習說出話來。
這種學校,在全美國可能也不只有一所,而且辦學成效十分輝煌。人人都說:「只要上那所學校,啞巴也會說話。」
於是,一傳十,十傳百,不要說是波士頓市內,甚至連很遙遠的地方,都有許多因家中有聾啞兒童的父母親,前來參觀。
貝爾就在這所學校,用「看得見的話」來教導這些孩子們。所謂「看得見的話」,是一種和英文字母類似的符號。
這種符號有三十個,分別表示出在發音的時候,嘴脣、舌頭的位置和呼吸的方法,以及喉嚨、下顎的動作等,如果能巧妙的配合起來,就可以用看的來學正確的發音方法了。
貝爾就是使用這些符號,教聾啞兒童們怎樣發音,並且指導他們怎麼說得更好。由於他的努力,所以績效非常好。
而貝爾怎麼會來到波士頓的呢?原來,自從他在愛丁堡的高中畢業後,經由祖父和父親的指導,接受了充分的語言和說話的教育。在他十六歲的時候,便已是說話學校的老師了。
他十八歲那年,全家搬到了倫敦,他就在此地開始了聾啞兒童的教育,引起了社會的注目。但是沒多久,貝爾和他的哥哥、弟弟,都罹患了肺結核,而他的哥哥和弟弟非常不幸地因此死亡,使得貝爾的父母十分傷心。在醫師的建議下,貝爾的父親便決定找個空氣新鮮、氣候良好的地方居住。
於是,他們離開英國,來到了大西洋的對岸─加拿大,在安大略州布朗福特的地方,買了一塊地,就定居在那裡。而患了肺結核的貝爾,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療養後,身體也恢復了健康。
貝爾的父親早就因研究音學而聞名世界,所以不久加拿大的女王大學特別聘他為講師。同時在美國方面也有了邀請,而貝爾的父親見兒子也學有所成,且青出於藍,所以就特別推薦了兒子。
於是,貝爾就此遷居波士頓,開設了音聲生理學校,從事聾啞兒童的教育。他的教學分法果然獲得了輝煌的成果,不久就被波士頓大學聘為教授,當時,他才二十六歲。貝爾開始了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生活。
他研究各種教育聾孩子的實驗性方法,並用晚上的時間給成年聾人授課。他全身心地從事聾人教育。雖然他仍然借用父親的可見語言向一些學生授課,偶爾也給其他教師作示範,但他卻在研究自己的方法。“我的感情與同情正一天天地被喚起,”他在給父母的信中寫道,“看著這些孩子不得不面對如此巨大的困難,我真為他們心痛。”
他作出了在當時可謂革命性的創見:他努力地想使他的聾孩子們通過間接的途徑理解並融入這個有聲世界。他解釋振動如何產生聲波,聲波又如何在有正常聽力的人們的耳中產生振動。他讓孩子們拿著一隻氣球,並用嘴脣貼著氣球說話,讓他們感覺到振動。他通過一根羽毛來展示說話時的呼吸。他把孩子們的手放在自己喉部,讓他們感覺到他發出不同聲音時聲帶的振動。就這樣,他們學會分辨許多相似的聲音,如“普”和“不”,“斯”和“茲”。他使那些一生中從未聽到過聲音的孩子們相信,他們也能說話,表達自己的心聲。他在那些聾孩子的身上取得的巨大的成功,他這位聾人的教師名聲遠揚,很快傳出了波士頓。
就在這時,貝爾結識了一位富有的律師兼商人加德納·格林·哈伯德。此人在以後幾年中成了他的有力後盾。
加德納·格林·哈伯德在新興的鐵路建設、水和煤氣的供應事業中發了大財。他是個成功的律師、馬薩諸塞州的參議員,是北美洲飛速發展時期典型的商界精英。他的3個孩子中,只有一個叫梅布林的女孩活過了嬰兒期,而她在5歲時卻因患猩紅熱而失去了聽覺。她僅能說的幾句話是在蹣跚學步時學會的,甚至連這幾句也早已變得支離破碎了。哈伯德以他巨大的財富和名望為女兒尋求最好的教育。為她僱了家庭教師,把她送入在德國的特殊學校,甚至為她在家附近開辦了一所學校。梅布林聰穎過人,她學業出色並精於脣讀。可是她說話仍很困難。
1873年,貝爾被聘為波士頓大學演說術學校教授。這是對他在薩拉·富勒的學校中所作出的成就的極大認同與賞識,也是他的關於發聲科學講座留給公眾深刻印象的結果。在前往大學拜訪他的人中,就有15歲的梅布林·哈伯德。貝爾同意收她為學生,輔導她學習說話。
貝爾的教導實現了她和她父母都未曾期望過的願望。貝爾被任命為演說術學校的教授,哈伯德也選中他作梅布林的教師,都是因為他發明的聾人教學法獨樹一幟。
曾經有過——現在也仍有——兩種基本教學方法。一種是採用手語,以手指符號拼出單詞來表達意思。手語有許多種,但最常用的是由18世紀法國巴黎的聾人創造的。手語使聾人能相互交流,並能與懂得手語的正常人交流。但是,批評者卻認為手語阻礙了不同地域的聾人交流。這正是貝爾的觀點。他父親的可見語言是對手語的一大改進,通過教聾人表達母音與子音,與有正常聽力的人進行交談將更少受到限制。這種教聾孩子說話的技術被稱作“發聲法”。
聾人教師中有的偏好手語,有的偏好發聲法。發聲法教師們認為,應當讓失聰的孩子儘可能像正常人一樣生活在這個有聲世界中,而且如果他們有正常人的智力,他們就能學會說話。這些教師認為,手語將失聰兒童禁錮在無聲的世界中,他們只能作為二等公民而生存。但手語教師卻並不這麼認為。他們覺得手語可以使學會它的人能更好、更深刻地相互交流,因為僅僅通過發聲法來學習會限制學生的詞彙量和表達能力。
還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來考察這場爭論。許多失聰的孩子學會了說話,可是他們的語言聽起來很奇怪,似乎顯得他們有些***。在19世紀,許多人認為:一個孩子與其被視作低能,還不如“沉默寡言”來得好。
貝爾的教學方法有所改進。他讓孩子們懂得聲音是怎麼來的,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們的發音質量。但“手語或說話”的爭論仍在繼續,許多偏向手語的專家仍在為貝爾推廣了“發聲法”而批評他。
- 貝爾發明了什麼
- 後現代主義與我國城市景觀建設
- 不嚴不實問題清單表現及整改措施
- 電視有哪些品牌比較好
- 七年級上冊語文課本竹影預習題
- 車輛掛靠經營協議書範文
- 初二英語作文必備素材範文
- 有哪些關於中華獼猴桃的種植技術
- 迎元旦的小學生國旗下講話稿
- 國家規定病假工資怎麼算
- 個人師德學習計劃
- 關於仲夏的隨筆散文文章
- 辦個養殖場要多大國家才有補貼
- 春節聯歡晚會領導講話
- 有關寫中國戲曲文化的七年級作文
- 關於暑假的英語小短文
- 去除黑頭有什麼好方法
- 蠶蛹做菜菜譜大全
- 綠草如茵的造句
- 三年後的我初中作文素材想象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