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是什麼朝代的詩人

  朱熹,號晦庵,晚稱晦翁,世稱朱文公,著名的詩人和理學家,那麼?下面是小編為你收集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宋朝朱熹生平簡介

  朱熹是我國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延承各家之長,把所有學問融為一體自創一派。凡人者,應當學習聖人的思想和行為,這是朱熹做人的準則。

  他是南宋時期的人,出生於1130年,享年70歲,是福建尤溪縣人。他的父親在沒有生他之前去卜卦算前程,算命的是這樣回覆他的:你啊,貧富都這樣,但是你生的兒子堪比孔子。他的父親就回去了,第二年生他的前一天家門前的兩座大山起火反而呈現祥瑞之兆,便給他取名熹,意為喜火的意思。

  朱熹從小就有過人之處,作學問總會問到根處。四歲時指著天上的星星問他父親星星屬於哪裡的?他父親說是屬於天。他又問那麼天屬於哪裡?他父親矇住了。兒童時期有他父親悉心教學,不過朱熹的父親在他十歲時就過世了,把他託付給自己的朋友照顧。他父親的朋友對他們一家人很好,還在自己的住處旁特意為他們一家人蓋了一座房子,方便照顧。

  朱熹父親朋友對他的影響不少,他接觸了佛、道、儒學。成年以後考中進士做了官,當了幾年官發現目前朝廷推崇的文化使人懶惰,朱熹就棄官拜名人為師尋找超脫之道。他辦了很多的學校,同時專研學問,是第一個把四書結為一體的人。他還創造了理學,他的理又可以解釋為太極。他還寫了很多警示後人如何讀書的金玉良言,這些在他的詩詞中都可以看出。朱熹有聖人之風,被稱為另一個孔子。

  朱熹的教育思想介紹

  朱熹,號晦庵,晚稱晦翁,世稱朱文公,亦稱朱子,是宋朝時期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教育家,詩人,他曾任江西南康,福建漳洲知府等官職,為官清正廉明,頗有政績,還開創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完整的書院,紫陽書院,後來陸陸續續的還有武夷書院,白鹿書院,嶽麓書院,朱熹的教育思想都體現在他為這些書院制定的較為完整的教育培育制度上,他的教育思想對後世的教育發展啟到了重要作用。

  朱熹的教育思想,是承上啟下的集大成者,在總結前人和自己的教育實踐中,根據對人的身心發展的理解,創造出了人一生中的教育階段,小學和大學這兩個時期,並提出了這兩個階段不同的教學目的和方式,是在當時是開創性的,後世是直接借用了這種劃分並進一步發展到現在小中大的模式。

  朱熹提出在小學兒童階段,根據兒童的生理特點,制定了其教育教學的任務是“學其事”,教會兒童基本的倫理道德規範即可,並輔助一些日常生活習慣養成,具備初步的文化知識技能,這種理念是非常科學的,在教學方法上,朱熹秉承了孔子的理念,因材施教,及早施教,通過寓教於樂的方式,把文化知識傳授給身心未成長完成的兒童,而進入大學後,就要改變方法了,相對於小學階段的“學其事”,大學就是“知其事物之所以然”,通過探究辯論知曉事物的義理規律,並提倡大家應該互相交流,不同的學術派系之間要更是如此,這些教育思想至今為後世人們推崇。

  朱熹心性論是什麼

  朱熹心性論分別向人們詮釋了天命和氣質的不同,在這個理論的基礎之上又分別講述了道心和人心。在他看來人的性開始的時候沒有不善良的,那麼人們的感情也應當跟隨本性同時從善,這也就是天命的說法,在按照天命做事情的同時也要抵抗住後期氣質所帶來的不良思想和行為,從而讓人心可以向道心靠攏乃至重合在一起。這是一套複雜的理論,同時也是一種思想,可以說在朱熹眼中這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

  從儒家的角度來說一直都是十分重視心性論的,這個問題也從很早的時候就已經開始研究和討論,在孟子時期人們就將這個問題放到了非常重要的高度之上,而朱熹心性論在很大程度上是和孟子相同的,而且在關於心性這個問題上,二者之間也有著相同的詮釋,朱熹和孟子一樣都認為仁義禮智才是最重要的核心。總之在朱熹的心性論中認為心是十分純粹至善的,同時心也是他所有思想的核心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