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宜行善

在看到需要幫助的人就本能地伸出援手的人,當自己遭遇困難時,通常也會適時地得到援助。這時,一定會有一個人奇蹟般地出現,並且會予以「相同的報答」。善行必會衍生出另一個善行,善行終會招來善報。這是這個世上最強勁的連鎖反應之一。——題記

   前幾天,偶然的,從你的朋友凱特那兒知道你參加鎮上「認養祖父母」的活動,我聽了非常高興。在這之前,我對鼓勵年輕人到養老院探望老人之類的有意義的活動,雖曾略有耳聞,但你已積極參與此事,我還一無所知。遺憾的是,社會上,人們似乎不注意世界上每天發生的那麼多善意的行為。傳播界往往對於傷害他人的「社會陰暗面」加以強調,對那些幫助他人的人與事卻忽略了報導,好像報紙刊載那些事情,就會賣不出去!

   幫助別人時的感覺非常愉快,我實在不明白人們為什麼不常常如此做呢!即使他們去誠心幫助別人時,往往還要選擇物件,如果尋求幫助的物件是個不相干的人時,很多人會感到不好意思。例如給予汽車爆胎的人幫助;在巴士、電車上讓位子;陪著想要穿越馬路的長輩過馬路等等。其實,真令人感到難為情的,反而是對於需要幫助的人,我們並沒有及時伸出援手呢。

   也許你已經發覺,不論是誰,在看到需要幫助的人就本能地伸出援手的人,當自己本身遭遇困難時,通常也會適時地得到援助。這時,一定會有一個人奇蹟般地出現,並且會予以「相同的報答」。可是,那並非魔術或其他原因,而是善行必會衍生出另一個善行,善行終會招來善報。這是這個世上最強勁的連鎖反應之一。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常會碰到那些只需要言語安慰這一點點幫忙的人,說不定他們就在你身旁。像老年、窮苦、因病臥床、身體不自由的人都需要這種幫助。但我們雖然和他們生活在同一個地方,卻時常忘記,或甚至故意去忽略它。

   提起「睦鄰」,你的祖母對我說過她同村一位年輕女士的感人故事。村人都不願意和這個女士來往,究竟是什麼原因,我倒不知道。總之,她在很年輕的時候就死了丈夫,一個弱女子經營著貧困的農場,並且還要養育四個孩子。她得辛苦地從清早忙到半夜,才勉強能夠過日子。

   她的隔壁住著一個單獨生活的老農夫,因為患了癌症臥病在床。但是,除了這位帶有四個孩子的年輕母親之外,沒有其他一個村人,老人的親戚,願意為照顧他的病抽出一點時間。與之形成對照的是這一位自己生活窘迫的鄰居,即使再忙也設法抽空為他做飯。老人在得到她的看護一年後去世。突然之間,老人的親屬們覺得好運到來,不請自來地跑去律師事務所。因為據說老人雖然過著節儉的生活,但生前卻保有一筆相當大的財產,他們認為那些財產應該分給自己。可是他們最後連一分錢也沒得到。老人所擁有的錢、農場,以及其他的財產都依照遺囑,贈給了照顧他的那位年輕女士。當律師宣佈時,在場的所有人都發出了驚訝之聲。老人深深明白這位女士的辛苦,而且理解她並不是出自一時的同情,她已盡全力實行了每天辛苦的看護計劃。

   不用說,從此之後,這位女士的生活發生了重大改變。她已不再需要為了養家而辛苦地工作了。除此之外,對於她來說,還有一項重大的變化,那就是以往她被村人排斥、嘲笑的情形也不再發生了。那位老人因為感激她最後服侍的善行,而將這位女士的善意和她所努力的事實公開,大家因此自然而然開始讚賞並尊敬她。

   一個人的善行會像現在對你說的故事一樣,有戲劇性的報答,或是獲得社會的讚賞,但這畢竟是少的。幫助別人,不要圖什麼回報,但你會因為施善行後覺得自己至少是做了件好事,因而在私下會產生一種自我滿足的喜悅。若是因為想讓人感謝,或期待被社會認定而行善,那麼美好的誠意也會減低。我想,在各式各樣的活動中,有這麼多人以隱名方式來投入時間、精力、或金錢去行善,他們並不期望因此而獲得感謝或讚揚,道理可能就在此。

   我也看到不為社會大眾所知,亦不被人歌頌的現代英雄。有許多人為了使整個社會更好,而不惜代價地提供自己的時間。像在保健方面,有醫院或護養機構的義務工,他們為了癌症、神經痛、心臟、腎臟等各種的醫學研究而從事募款活動;在教育方面,有為了如果沒有獎學金就得失學的年輕學子,而積極支援各種獎助學金的設立。這大多數的人,他們的努力並未在正式的場合被提到及受到讚揚。他們只是配合著需要幫助的人,做他們認為必須做的事,一心只期待著自己的努力對於別人有所幫助,並且享受幫助人的喜悅。

   我知道你這次極有意義的行為,已是在你參加援助的後半年,但當我得知那件事的時候,我真的為你感到驕傲。你並沒有告訴任何人,也不想要人稱讚,純粹從善良出發,同意每月把自己還是很少的薪水寄去,是極其值得尊敬的。換句話說,在自己需要安慰時,去安慰別人;在自己悲傷時,去減低別人的悲傷;將自己的生活,去給予、或分享給別人的行為,是最值得尊敬的行為。

   所有的善行都充分表現出古諺「施比受更有福」的道理。19世紀的詩人菲利浦·詹姆斯·貝利曾經這樣寫:「人生不是歲月,而是行為」。今後,我希望你能把善良之心更為擴大。由於「相同的回報」的連鎖反應,相信你也會有好的回報。

   本文選自《一生的忠告》(一位外交家爸爸給孩子的信)查斯特菲爾德爵士著 劉樹林、崔黎麗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