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釣的最大的魚重

  是多重呢?接下來讓小編告訴你?

  ?

  美國自然環保人士傑夫·考爾文***Jeff Corwin***日前在泰國夜功河***Mae Klong***用魚竿釣到一條巨大黃貂魚,其寬超過2.4米、長4.3米,重達363公斤,可能是僅憑魚竿捕獲的最大淡水魚。

  形態特徵

  黃貂魚,亦稱赤魟,是食用魚類和觀賞魚類,尾刺有毒腺,是危險的海洋生物。為暖溫性近海底棲中小型次要經濟魚類。[1]赤魟個體較大,海洋中最大個體重可達65-70公斤,一般多為5-8公斤左右;淡水中常見個體全長約50-70釐米,重1.5公斤,最大個體可達15公斤。卵胎生。尾刺基部有毒腺,被刺後引起劇痛。油、肝及尾刺可入藥。體平扁,亞圓盤狀,尾極細長,鞭狀,其前部有扁平尾刺。眼小。具噴水孔。胸鰭甚寬。鰓孔5對,與口、鼻同位於腹面。成體背正中至尾刺具1縱行結刺。體赤褐色。最大尺寸:197英寸***約合500釐米***,1323磅***約合600公斤***,不含尾巴身體長度達到95英寸***約合240釐米***。身體極扁平,體盤近圓形,寬大於長。吻寬而短,吻端尖突,吻長為體盤長的1/4。眼小,突出,幾乎與噴水孔等大。噴水孔緊接於眼後方;口、鼻孔、鰓孔、洩殖孔均位於體盤腹面。鼻孔在口的前方,鼻瓣伸達口裂。口小,口裂呈波浪形,口底有乳突5個,中間3個顯著。齒細小,呈鋪石狀排列。體盤背面正中有一縱行結刺,在尾部的較大;肩區兩側有1或2行結刺。尾前部寬扁,後部細長如鞭,其長為體盤長的2-2.7倍,在其前部有1根有鋸齒的扁平尾刺,尾刺基部有一毒腺。在尾刺之後,尾的背腹面各有一皮膜,腹面較高且長。

  主要危害

由於尾刺兩側倒生鋸齒,刺入皮肉再拔出時,尾刺兩側鋸齒往往使周圍組織造成嚴重裂傷,而尾刺毒腺分泌的毒液則使患者立即發生劇痛、燒灼感,繼而全身陣痛、痙攣。創口很快變成灰色,蒼白,然後周圍面板紅腫,並伴有全身症狀,如血壓下降、嘔吐、腹瀉、發燒畏寒、心跳加速、肌肉麻痺,甚至死亡。如果及時治療還好。若治療不當,數天後仍可復發,且有後遺症,如傷及手指,則手指強直,不能屈彎。據1995年的《危險海洋生物—野外急救指南》,黃貂魚是目前所知體型最大的有毒魚類,尾部可達37公分長。如被刺到胸腔,會造成重傷甚至死亡,特別是心臟部位受傷的話,需緊急開刀,不過傷及心臟通常都難逃一死。澳大利亞的鱷魚獵手歐文就是命喪黃貂魚。

  經濟價值

  赤魟為食用魚,腥味濃,肉質粗。肉味尚佳,皮厚實,無血有光澤,含豐富的膠質,水發後烹製成“大扒魚皮”,味道鮮美,是宴席上的珍品。赤魟除食用外,還有一定藥用價值。其肉性味甘、鹹平,無毒,有補氣之功效。用其熬油,主治小兒疳積。尾毒的毒液是一種氨基酸和多肽類的蛋白質,其藥性鹹、寒,有小毒,對於中樞神經和心臟具有一定的效應,有清熱消炎、化結、除症之功效。尾刺研末入藥,對治療胃癌、食道癌、肺癌、乳腺炎、咽喉炎、瘧疾、牙痛、魟魚尾刺刺傷均有一定療效。其肝除作為製作魚肝油的原料外,煮食後能治夜盲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