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無止境隨筆

  人的一生就是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下面是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希望您喜歡!

  篇一

  屈原說過:“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從古到今,從古人到現代人,沒有哪個人將所有的知識學完。正是“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知識是永遠也學不完的,知識可以給人帶來歡樂,知識可以給人帶來苦惱,知識還可以給人帶來酸甜苦辣……而我卻認為知識給我們帶來了歡樂。

  有一次,爸爸在書店給我買了一本四年級的卷子,讓我回家做一做題,而我卻不耐煩的對爸爸說:“這小兒科的東西還能考的住我。”而爸爸卻說:“那我們就走著瞧。”說完我就抱著不耐煩的心情開始做題,做著做著,忽然一道題把我弄得頭暈目眩,就是不會做,後來爸爸告訴我怎讓做。

  從這件事中正像毛澤東主席說的:學習的敵人是自己的滿足,要認真學習一點東西必須從不自滿開始。從那以後,每當我學習學到不耐煩的時候,“學無止境”這四個字突然出現在我的腦海,學無止境是推動人前進的動力,有了學無止境,才能讓天下所有人愛惜知識,知道知識是沒有源頭的。

  篇二

  從原始社會到如今的科技時代,人類文明的發展離不開學習,歷史的長河源遠流長,勤奮學習的故事可謂數不勝數,正是這些流放千年的學者,讓我們感受到了“學無止境”的真諦。

  學無止境,顧名思義,指學習並無盡頭,應奮進不息。然而卻很少有人能真正的去感悟學無止境的含義,常常取得一點小的成就便會滿足,蘇東坡年輕時是常識淵博的才俊少年,日子長了,他開始自滿了,有一次,他在家門口貼了一副對聯“識遍天下字,讀盡人間書。蘇東坡的父親看見了,擔心兒子自滿,於是提筆在對聯上各家兩個字,”發奮識遍天下字,勵志讀盡人間書”蘇東坡看見了父親的字,十分羞愧,從此虛心學習,取得了巨大的成績。

  吾生有涯,而知無涯。學習之中,驕傲之心不可有,進取之心不可無。學習的過程就像臺階,當你認為自己已經到達頂峰的時候,會發現,你看到的依然是別人的腳跟,這個時候,有些人選擇放棄,一直停留在這個位置,也有人暗下決心超越前面的人。愛因斯坦是物理學界空前絕後的天才,本可以在取得成就後安度時光,卻依然孜孜不倦的學習著。

  “學習的敵人是自己的滿足。”不錯的,若每個人都滿足於現狀,人類就不會進步,相反,若人人都有著進取心,那麼人類的科技與知識就會越來越充裕。

  篇三

  學習是無止境的,求知是無止境的。在漫長的人生道路上,我們應該不斷學習,汲取新的知識,一步一個腳印兒努力向上攀登,勇往直前、不斷進取,為我們偉大的祖國做貢獻。所以,無論如何,我們不能停下前進的腳步。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千古流傳的佳句,正所謂源源不斷的活水能使池塘變得如此明澄清澈,那麼不斷熟讀,學到更多的知識,才能使人變得更加聰明。我們不光要讀書,還要實踐。從書本上獲得知識是膚淺的,也就是不要滿足字面上的明白,要更深地學得知識、懂得道理必須將書本知識變成自己的實際本領,那樣會更容易理解,更容易牢記在心。這對應的正是宋代詩人陸游教育他小兒子的一句詩:“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在實際生活中,該實踐時就要實踐,那樣更能體會出其蘊含的深刻哲理,且將受用不盡。每個人都有自己遠大的志向,首先,我們要敢於走進知識的迷宮,探索知識無窮無盡的奧祕,克服重重困難,走出知識的迷宮,不斷追求、探索,為自己的目標和理想而奮鬥,描繪出五彩繽紛的明天。

  《三字經》中的“子不學,非所宜,又不學,老何為!”正是教育我們應不斷學習。少年時代學習不努力,日日復年年,待白了少年頭就一事無成。所謂“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啊。“犬守夜,雞司晨,苟不學,何為人?”狗守夜,雞報曉,禽畜都有可取之處,而人為萬物之靈,豈能碌碌無為?自由聖賢全都學而有成,如果不讀書,那麼最終必然成為庸人,連雞犬都不如,又怎能稱得上“人”呢?可見學習知識固然重要啊!我們要珍惜今天的大好時光啊!

  知識就是力量,知識改變命運,知識是引導人類走向文明的燈塔。“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篇四

  “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秉燭之光。”生命有限而學海無涯,我們要把用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學習當中,一個人應該利用一切時間,不斷學習,堅持學習,從小打好基礎,長大之後才會有所成就。

  培根曾經說過:“活著就要學習,而學習不是為了活著。”孔子也說過:“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聽到過這樣的一個故事:在春秋戰國時期,有兩個小孩在爭論太陽什麼時候離我們最進,這時孔子恰好路過,兩個小孩找來孔子幫忙,這一問,竟把孔子難住了,而孔子竟然不恥下問,與這兩個小孩討論了起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人應該不恥下問,不論自己身份多麼尊貴還是對方身份多麼卑賤。都應該去請教去學,不然你是不會進步的。

  華羅庚曾經告誡我們:“在尋求真理的長河中,唯有學習,不斷的學習,有創造性地學習,才能重山跨峻嶺。”蒙田也曾說過:“人的一生就是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還有一個故事,講的是一個小和尚,拜了一個高僧為師,兩年後,小和尚自以為學到了很多知識,得到了師傅的真傳,便要下山去。於是她就找到了他的師傅向他辭行,高僧明白了小和尚的心思,他並沒有阻攔,而是讓小和尚拿來一個缽子,讓他往裡面裝一些石頭,裝滿為止。高僧問小和尚:“缽子裝滿了麼?”小和尚答:“滿了,再也裝不下什麼東西了。”高僧變抓起一把芝麻撒了進去,然後晃了晃缽子。芝麻一會就不見了。高僧再問小和尚:“缽子裝滿了麼?”小和尚說:“看上去是裝滿了,實際上還能裝很多東西。”小和尚知道了高僧的良苦用心,慚愧地低下了頭。而這個故事則告訴我們人不能驕傲自滿,應該謙虛謹慎,不斷地學習新知識才能成大器。

  我覺得不論是孔子還是小和尚都是我們典型的例子,他們都在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人應該謙虛謹慎,不斷地學習和錘鍊才能精益求精,反而言之,如果一個人驕傲自滿,精力不集中,即使去學了也不會有作為。而有些人只學到了一點皮毛,而驕傲自滿,他們已經覺得自己學會了很多了。實則不然,在知識這片汪洋大海中,那些人只不過一葉扁舟而已,當他們後悔的時候已經沒有機會了,那個時候他們才知道什麼叫望洋興嘆。相比那些偉人,他們又驕傲的資本而卻為人極其謙遜,因為他們都懂的一個道理那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