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潛談靜閱讀練習及答案
所謂“靜”,便是指心界的空靈,不是指物界的沉寂,物界永遠不沉寂的。靜與閒也不同。許多閒人不必都能領略靜中趣味,而能領略靜中趣味的人,也不必定要閒。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朱光潛《談靜》閱讀材料
談靜
人生樂趣一半得之於活動,也還有一半得之於感受。所謂“感受”是被動的,是容許自然界事物感動我的感官和心靈。眼見顏色,耳聞聲音,是感受;見顏色而知其美,聞聲音而知其和,也是感受。同一美顏,同一和聲,而各個人所見到的美與和的程度又隨天資境遇而不同。比方路邊有一棵蒼松,你只覺得可以砍來造船;我覺得可以讓人納涼;他也許說它很宜於入畫,或者說它是高風亮節的象徵。反應不同,都由於感受力有強有弱。
世間天才之所以為天才,固然由於具有偉大的創造力,而他的感受力也分外比一般人強烈。比方詩人和美術家,你見不到的東西他能見到,你聞不到的東西他能聞到。麻木不仁的人就不然,你就請伯牙向他彈琴,他也只聯想到棉匠彈棉花。感受也可以說是“領略”,不過領略只是感受的一方面。世界上最快活的人不僅是最活動的人,也是最能領略的人。所謂領略,就是能在生活中尋出趣味。
能處處領略到趣味的人決不至於岑寂,也決不至於煩悶。“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是一種絕美的境界。姑且閉目一思索,然後假想這半畝方塘便是你自己的心,你看這首詩比擬人生苦樂多麼愜當!一般人的生活幹燥,只是因為他們的“半畝方塘”中沒有天光雲影,沒有源頭活水來,這源頭活水便是領略得的趣味。
領略趣味的能力固然一半由於天資,一半也由於修養。大約靜中比較容易見出趣味。物理上有一條定律說:兩物不能同時並存於同一空間。這個定律在心理方面也可以說得通。一般人不能感受趣味,大半因為心地太忙,不空所以不靈。所謂“靜”,便是指心界的空靈,不是指物界的沉寂,物界永遠不沉寂的。心境愈空靈,愈不覺得物界沉寂,或者我還可以進一步說,心界愈空靈,也愈不覺得物界喧嘈。習靜並不必定要逃空谷,也不必定學佛家靜坐參禪。靜與閒也不同。許多閒人不必都能領略靜中趣味,而能領略靜中趣味的人,也不必定要閒。在百忙中,在塵市喧嚷中,偶然丟開一切,悠然遐想,你中便驀然似有一道靈光閃爍,無窮妙悟便源源而來:“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日本人小林一茶的一首徘句:“不要打哪,蒼蠅搓他的手,搓他的腳呢。”懂得這一句詩,就懂得我所謂靜趣。
朱光潛《談靜》閱讀題題目
15.下列說法符合文意的一項是***3分******請將正確選項的字母填答題卡相應題號後的括號內***
A.一個人能否最大程度地見到“美”與“和”,天賦的高低具有決定作用。
B.感受是一種被動的過程,也就是領略,它能幫助人們在生活中尋出趣味。
C.一個人陷入岑寂和煩悶之中,往往是由於他的心境不夠空靈而造成的。
D.不同的感受角度決定了有人認為蒼松宜於入畫,有人認為蒼松可以造船。
16.文章題目為“談靜”,但最後一段才寫到靜,請簡要說明全文的思路。***6分***
17.作者所說的“靜趣”的含義是什麼?為什麼說懂得小林一茶的俳句就懂得“靜趣”了?***6分***
朱光潛《談靜》閱讀題答案
15、【答案】C
16、【答案】***1***先由人生樂趣談起,提出人生樂趣一半來自於感受;
***2***再闡述感受力有強有弱,感受力強,能“處處領略”,就能在生活中尋出趣味;
***3***最後闡明領略趣味要“靜”中得“趣”。
17、【答案】***1***“靜趣”是指心界空靈***或擺脫物界喧嘈***,在悠然遐想中獲得無窮妙悟。
***2***作者心界空靈,由眼前的蒼蠅而悠然遐想,悟得萬物平等真諦,泯滅了益蟲、害蟲的功利觀念,用擬人手法寫出了蒼蠅的自在情態,由此而獲得的情趣正是作者所闡述的“靜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