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先生退清兵閱讀答案

  《朱先生退清兵》摘編自陳忠實《白鹿原》,朱先生勸方升退兵的過程充滿著關中大儒的智慧。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朱先生退清兵》閱讀材料

  朱先生自幼聰靈過人,十六歲應縣試考中秀才,二十二歲赴省試又以精妙的文辭中了頭名文舉人。次年正當赴京會考之際,父親病逝,朱先生為父守靈盡孝不赴公車,按規定就要取消省試的舉人資格。陝西巡撫方升厚愛其才更欽佩其孝道,奏明朝廷力主推薦,皇帝竟然破例批准了省試的結果。朱先生隨即住進白鹿書院。

  那天清晨,朱先生正在書房裡誦讀,全神貫注如痴如醉如同進入仙界。門房老者張秀才來報告,說省府衙門有兩位差人求見。朱先生頭也不抬:“就說我正在晨誦。”張老秀才回到門口如實報告。兩位差官大為驚訝,晨誦算什麼?不就是背書唸書嗎?唸書背書算什麼擱不下的緊事呢?隨之就對門房張秀才上了火:“我這裡有十萬火急命令,是張總督的手諭,你問先生他接也不接?”張秀才再來傳話,朱先生說:“我正在晨讀。願等就等,不願等請他們自便。”差官聽了更火了,再三申明:“這是張總督的手諭,先生知道不知道張總督?”張秀才說:“皇帝來也不頂啥!張總督比皇帝還高貴?等著!先生正在晨誦。”兩位差官只好等著。

  朱先生晨誦完畢,挽著袍子來到門房,接了差官的信,果然是張總督的親筆手渝,說清廷巡撫方升,從甘肅寧夏攏集起二十萬人馬過來,大軍已壓至姑婆墳紮下營寨,離西安不過二百里路,要決一死戰。張總督說他的革命軍同仇敵愾,士氣高昂,完全可以擊敗方升的烏合之眾,只是戰事一起,市民百姓必遭塗炭,古城必遭毀滅,於理不通於心不忍。因此想請朱先生前往姑婆墳,以先生之德望,以先生與方升之交誼,勸方升退兵。

  朱先生看罷,對兩個差人說:“儒子只讀聖賢書,不曉軍事,又無三寸不爛之舌,哪有回天之力!回去告知張總督,免得貽誤戰機。”說罷就轉身走了。兩個差官氣得臉色驟變,讓司機發動了汽車,氣呼呼跳上車走了。朱先生聽得門口清靜下來,立即讓妻子朱白氏給他換了一件乾淨衣服,夾了一把黃油布傘出了白鹿書院。

  傍晚時分,在張總督的總督府門前,一位揹著褡褳夾著油傘的人徑直往裡走,荷槍實彈的衛兵橫槍擋住。那人說:“我找張總督。”衛兵只瞧了一眼就不打算再瞧一眼,連呼去去去。那人就站在門口大聲呼叫起張總督的名字,而且發起牢騷:“你三番兩次請我來,我來了你又不讓我進門。你好不仗義!”這時候一輛汽車駛到門口停下,車上跳下兩個人來,順手抽了衛兵一記耳光,轉過身就躬下腰說:“朱先生請進。”朱先生一看,正是早晨破壞他晨誦的那兩位差官,便跟著差官走進總督府見了張總督。張總督挽著朱先生坐下,怨喧道:“先生你是腿上的肉蟲兒不得死了?放著汽車不坐硬走路!”朱先生說:“我是土人,享不了洋福,聞見汽油味兒就噁心想吐。”張總督說:“我真怕你不來哩!正準備三顧茅廬,我親自去你的書院哩。”朱先生笑說:“縱是孔明再生,看見你這身戎裝,也會嚇得閉氣,何況我這個土人。”

  第二天一早,張總督起來時,已經找不著朱先生,連連嘆惋:“這個書呆子!”隨之帶了一排士兵乘車追出城去。哪知朱先生已經踏上咸陽大橋,扯開步徑自走了。

  日暮時分,朱先生走到一條小河邊,隔水相望,那邊已是穿著清家服裝的兵勇。他走過木板吊橋,就被兵勇們截住,喝問不止。朱先生放下肩頭的褡褳,取出一方紙呈給兵勇們的頭目,那是方升當巡撫時親筆題贈給他的一幀條幅:學為好人。這幀條幅現在成了通行證,在劍拔弩張的兩軍對壘中顯示奇效。兵勇們把他帶有強迫性地弄上汽車。朱先生一路吐得攪腸翻肚。

  方巡撫在他的行營裡接見了朱先生,並備下一桌豐盛的晚餐,朱先生卻遠遠坐著不上餐桌。方巡撫謙和地說:“先生屈就便餐。待我平定逆賊收復西安之後,再請先生。”朱先生搖搖頭,仍不動身。方巡撫問得緊了,朱先生才說:“我害怕。”方巡撫問:“這裡就你和我,怕什麼?”朱先生囁嚅道:“我看見你這一身戎裝就好像看見了白刀子進去紅刀子拔出。我害怕。”方巡撫聽罷哈哈大笑:“哎呀先生,好,今日我破例一次。”說罷便脫下戎裝。朱先生這才坐到桌前,說:“這才像個人了。”

  席間,朱先生不動葷菜更不動酒,見方巡撫剛放下筷子,便從褡褳裡掏出一隻瓦罐,把盤中剩下的葷菜素菜傾盤倒進瓦罐裡去,憨憨地說:“我把這些好東西帶回家去,讓孩子嚐嚐。”方巡撫驚問:“何至於此?”朱先生說:“天下大亂,大家都忙著爭權逐利,誰個體恤平民百姓?我今日專程求恩師討活路來了。”方巡撫頓然激憤起來:“先生為關中大儒,既已困拮如此,百姓更是苦不堪言。我正為此披掛戎裝,平叛討賊,重振朝綱,百姓正翹首以待。”朱先生模稜兩可地問:“你能平定關中,我深信不疑。武昌呢?湖廣各省呢?誰去平叛?”方升說:“我為清臣,誓為朝廷盡忠。我丟掉的江山,由我收回。至於武昌湖廣,那非我轄地,鞭長莫及。”朱先生笑說:“一樹既老且朽,根枯了,幹空了,枝股枯死,只有一枝一梢榮茂,這一枝一梢還能維繫多久?”方巡撫聽了,先是警惕地打量著朱先生,繼而臉色驟變,站起身來:“先生免言!我原以為你清高儒雅,想不到已改投門庭,為叛賊充當說客!”朱先生坐著不動,稍微提高了話音:“恩師聽我坦白。張總督文告我只領受三條,一為剪辮子,一為放足,一為禁菸,我仍矢守白鹿書院,晨誦午習,傳道授業解惑;仍然恪守‘學為好人’的宗旨。”說著就掏出方升題贈的條幅。方升怒氣難平:“我只要親自腰斬了那個負義之徒,寧可肝腦塗地亦不顧及。”朱先生聽了不以為然地笑了:“不義之徒自有災池等著他,何必你興師動眾?恩師常言‘順時利世’,在秦為政多年,頗獲人心。而今挾刃領兵幾十萬進入關中,腰斬的豈止張某一人?目下城裡城外驚慌失措,謠傳恩師要洗城。戰事一起,遭傷害的是百姓,你就要落千古罵名了。”說到此,朱先生背起褡褳就告辭徑自去了。

  朱先生在他的老師楊撲家裡住了兩日回到省城覆命張總督。張總督一見面就跪下了:“我代表免遭屠城的三秦父老向先生一拜。”朱先生這時才得到確鑿訊息,方巡撫已經罷兵,帶領二十萬大軍撤離姑婆墳,迴歸甘肅寧夏去了。***摘編自陳忠實《白鹿原》***

  《朱先生退清兵》閱讀題目

  7.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和鑑賞,最恰當的兩項是***4分***

  A.作品中兩次寫到朱先生不喜歡看到他人的戎裝,這說明朱先生不喜歡軍人。

  B.第二天一早,朱先生在張總督那裡不辭而別,“扯開步徑自走了”,這表現出朱先生想阻止這場戰爭的迫切心情。

  C.朱先生憑著他與方升的交情和對方升的瞭解,自信方升會聽取他的意見而退兵,因此在陳述完自己的意見後,“背起褡褳就告辭徑自去了”。

  D.朱先生離開方升去了他的老師楊撲家裡住了兩日,這是為了探望他的老師楊撲。

  E.本篇作品在伏筆與照應上很有特色,做到了前有伏筆後有照應,使整篇作品結構謹嚴。

  8.作品中朱先生的形象有哪些特點?請簡要概括。***4分***

  9.朱先生勸方升退兵的過程充滿著關中大儒的智慧,請結合文字具體分析其智慧的表現。***6分***

  《朱先生退清兵》閱讀答案

  7.BE

  8.①恪守孝道。父親病逝,朱先生為父守靈盡孝不赴公車。②不畏權勢。張總督官差送張總督親筆手諭到來,仍堅持晨誦。③胸襟開闊,見識遠大。力勸方升退兵不是為了張總督,而是為了不讓關中百姓飽受戰亂之苦。④淡定自若,大智大勇。隻身一人前往軍營,與方升周旋,終於勸退清兵。⑤飽讀詩書,聖哲儒雅。

  9.①有備而來。見方升之前準備了方升題寫的“學為好人”的字幅。②用害怕見到軍人戎裝的話,讓方升脫下戎裝,變被動為主動。③用把葷菜素菜傾盤倒進瓦罐裡的舉動誘方升說出“百姓更是苦不堪言”的話。④用樹將枯死來比喻清廷即將覆滅,讓方升看清大勢所趨。⑤拿出方升題寫的字幅“學為好人”,既一語雙關又拉近距離,為方升最終接受他的勸導打下基礎。⑥在方升臉色驟變時,既針鋒相對“提高了話音”,但又極有分寸,只是“稍微提高”而已。⑦曉以利害,讓方升自己明白不該傷害百姓,不落千古罵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