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米飯的健康法則有哪些

  米飯性平味甘,為我們的身體提供所需要的基礎養料。那麼大家知道哪些關於吃米飯的健康法則呢?下面就讓小編來告訴你。

  吃米飯健康法則

  第一大法則儘量讓米“淡”

  一方面,儘量不要在米飯當中加入油脂,以免增加額外的能量,也避免餐後更多地升高血脂。因此,炒飯最好能夠少吃,加香腸煮飯,或者用含有油脂的菜來拌飯,也應當儘量避免。另一方面,儘量不要在米飯當中加入鹽、醬油和味精,避免增加額外的鹽分,否則不利控制血壓和預防心血管意外。

  這裡要解釋的是,加入醋、用紫菜包裹、中間加入蔬菜和生魚一類做法是符合清淡原則的。醋本身可降低血糖反應,並能幫助控制血脂;紫菜和生魚也是對心血管有利的食材。故而,只要同時不吃過鹹的菜餚,紫菜飯卷是相當適合慢性病人食用的主食。

  健康米食一日推薦:

  早餐:黃瓜三文魚紫菜飯卷4個,牛奶1杯,柑桔2個

  午餐:燕麥黑米白米飯,木耳炒黃豆芽,清蒸魚,紫菜番茄雞蛋湯

  晚餐:自制雜豆八寶粥

  第二大法則儘量讓米“粗”

  所謂粗,就是儘量減少精白米飯,也要少吃糯米食品。它們的血糖反應過高,對控制血糖和血脂均十分不利。只有吃足夠多的纖維,才能有效地降低米飯的消化速度,同時可以在腸道中吸附膽固醇和脂肪,起到降低餐後血糖和血脂的作用。這樣也可以讓人吃得慢一些,食量小一些,有利於控制體重。實際上,慢性病人大多數都是脂肪超標的型別,控制體重是飲食調整措施的第一要務。

  一些營養保健價值特別高的米,如糙米、黑米、胚芽米等,都有著比較“粗”的口感。雖說“粗”有益健康,但每天吃百分之百的糙米飯,口感上覺得不適,難以長期堅持。因此,在煮飯的時候,不妨用部分糙米、大麥、燕麥等“粗”糧和米飯“合作”,口感就會比較容易接受。最好先把“粗”原料先在水裡泡一夜,以便煮的時候與米同時成熟。

  第三大法則——儘量讓米“亂”

  在烹調米飯米粥的時候,最好不要用單一的米,而是米、粗糧、豆子、堅果等一起上。比如說,紅豆大米飯,花生燕麥大米粥等,就是非常適合慢性病人的米食。加入這些食品材料,一方面增加了B族維生素和礦物質,另一方面還能起到蛋白質營養互補的作用,能夠在減少動物性食品的同時保障充足的營養供應。

  當然,更要緊的是,這樣做能有效地降低血糖反應,控制血脂上升。其中豆類與米的配合最為理想,因為豆中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其中的澱粉消化速度非常慢,還含有一些延緩澱粉變成葡萄糖的成分,如單寧和植酸等,對於預防慢性病最為有效。

  第四大法則——儘量讓米“色”

  白米飯固然晶瑩可愛,但也意味著不含有抗氧化物質,維生素含量很低。如果選擇有色的米,並用其他的食品配合米飯,讓米飯變得五顏六色,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其營養價值。比如說,煮飯時加入綠色的豌豆、橙色的胡蘿蔔、黃色的玉米粒相配合,既非常美觀,又提供了維生素和類胡蘿蔔素抗氧化成分,特別有利於預防眼睛的衰老;又比如說,選擇紫米、黑米、紅米與白米搭配食用,也能提供大量的花青素類抗氧化成分,幫助預防心血管疾病。

  健康米飯種類

  一、南瓜飯

  南瓜的胡蘿蔔素含量居瓜中之冠,其中的果膠可以提高米飯的黏度,使糖類吸收緩慢,因此,南瓜飯適合糖尿病患者食用。另外,南瓜中的甘露醇有通便作用,可以減少糞便中毒素對人體的危害,防止結腸癌發生。

  二、黑木耳飯

  煮成飯或粥。黑木耳是一種營養價值很高的膠質食用菌和藥用菌,含鐵豐富,賴氨酸和亮醫學教育網蒐集|整理氨酸含量尤其高。近些年來發現,它能降低血液黏稠度,對心腦血管疾病有明顯的預防作用。

  三、芋頭飯

  蒸成飯。芋頭質地細軟,易於消化,適合患有胃腸道疾病、結核病的人以及老人、兒童食用。便祕或夏天身上紅腫時,吃點芋頭飯尤其能起到通便、解毒的作用。不過,芋頭含澱粉較多,多吃容易脹氣,吃時應注意適量。

  女性健康飲食法則

  一個水果

  每天吃含維生素豐富的新鮮水果至少1個,長年堅持會收到明顯的美膚效果。

  二盤蔬菜

  每天應進食兩盤品種多樣的蔬菜,不要常吃一種蔬菜,一天中必須有一盤蔬菜是時令新鮮的、深綠顏色的。最好生食一些大蔥、西紅柿、涼拌芹菜、蘿蔔、嫩萵苣葉等,以免加熱烹調對維生素A、B1等的破壞。每天蔬菜的實際攝入量應保持在400克左右。

  三勺素油

  每天的烹呼叫油限量為3勺,而且最好食用素油即植物油,這種不飽和脂肪對光潔面板、塑造苗條體形、維護心血管健康大有裨益。

  四碗粗飯

  每天4碗雜糧粗飯能壯體養顏美身段。要克服對精加工主食的嗜好,抵制美味可口零食的誘惑。

  五份蛋白質食物

  每天吃肉類50克,當然最好是瘦肉;魚類50克***除骨淨重***;豆腐或豆製品200克;蛋1個;牛奶或奶粉沖劑1杯。這種以低脂肪的植物蛋白質配膳非高脂肪的動物蛋白質,或用植物性蛋白質配膳少量的動物性蛋白質的方法,不僅經濟實惠,而且動物脂肪和膽固醇相對減少,被公認是一種“健美烹飪模式”。

  六種調味品

  酸甜苦辣鹹等主要調味品,作為每天的烹飪佐料不可缺少,它們分別具有使菜餚增加美味,提高食慾,減少油膩,解毒殺菌,舒筋活血,保護維生素C,減少水溶性維生素的損失,維持體內滲透壓和血液酸鹼平衡,保持神經和肌肉對外界刺激的迅速反應能力,以及調節生理和美容健身等不同功能。

  七杯開水

  茶水和湯水:每天喝水不少於7杯,以補充體液,促進代謝,增進健康。要少喝加糖或帶有色素的飲料。

看過的人會看: